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国内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加息] [房价] [公积金贷款] |
在市场的强烈预期中,央行于昨日(14日)傍晚6时发布了再次加息的公告。这则措辞依然简短的公告称,从15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同时,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相应上调0.18个百分点。
至此,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此前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则由此前的7.02%提高到7.29%。
事实上,伴随着8月份CPI的官方数据在本周二出笼,再次加息的氛围便开始弥漫于市场各方。本报记者近日采访时也强烈感受到央行再次加息已是在所难免(参见本报14日A17版报道《市场各方罕见趋同:加息势所难免》)。而从昨日下午起,关于央行近期出手的“传言”一度风传于各大财经网站的论坛;4个多小时后,传言变为事实。
只要实际利率为负,加息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今年3月18日以来,央行已经连续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使得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2.52%逐步爬升至3.87%。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居民存贷利率之间的“剪刀差”。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但是仍然远远低于CPI增长。只要实际利率仍为负,加息对于实体经济或股市都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中信建投的吴春龙在发表上述观点的同时,也对央行逐步通过价格型工具改变现实利差矛盾的做法表示肯定。
昨日,高盛中国的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尽管央行屡次加息依然未能迅速拉平利差,但是这种小幅频调的动作也足见央行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决心。此外,来自高盛研究团队昨日的最新分析成果提出,“本次加息距离8月22日的上次加息仅仅间隔不到一个月,这表明政府更加愿意使用市场化的工具来调控经济。”
易宪容的观点与高盛团队颇为接近。他昨日告诉记者,从利息变化成为央行常规性工具可以看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开始更注重价格型工具,说明央行货币政策真正步入正轨。“货币政策注重优选价格型工具后,将更有助于央行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也对当前政府的这种调控政策偏好表示认同。他说,“央行屡次加息,本身是为了化解通胀,这种手段不会引起资产价格上涨。”同样是基于这样的观察,高盛研究团队昨日还综合分析认为,货币监管部门年内还可能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措施,譬如再次加息27个基点、或者更积极地回笼流动资金(可能通过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抑或是加大对商业银行的“道德劝说”力度以抑制放贷。
相关阅读: |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