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与中国成百上千万消费者一样,周本琪(音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购买习惯,以应对中国家庭主要食品——猪肉和鸡蛋价格的大幅上涨。
“由于价格飙升,一顿普通的饭菜都成了负担,因为水电气和宽带等方面的费用已经耗掉了我不少的退休金,”53岁的上海人周本琪表示。“政府官员多次说要调整,但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能控制住价格。”
在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食品价格约占三分之一。今年5月,食品价格的飙升将通胀率推升至3.4%,创下27个月高点。中国许多经济学家预计,通胀率不久就会升至4%至5%,他们将严密关注将于周四发布的6月份CPI数据以及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
在一个储蓄率居高不下、有着价格大幅飙升引发政治动荡的痛苦回忆的国家,政府官员们正谨慎关注着通胀率。
全球商业领袖和央行也是如此。中国在全球许多产品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令国内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国际关注。
短期而言,中国的通胀受到两个因素的合力推动,一是玉米价格上涨推升了饲料价格;二是因去年数百万头生猪死亡造成生猪数量短缺。
这些因素可能只是周期性的或是一次性的,农民向市场大举供应更多生猪将推低价格,从而使这些因素很快得到矫正。
然而,一系列其它因素已促使人们展开一场辩论,讨论中国更广泛的通胀压力及其对全球各个领域——从欧洲消费者到美国利率——可能产生的影响。
摩根大通(JPMorgan)驻香港的李晶(JingUlrich)认为,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已成为“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
此外,长期以来一直难以将薪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转嫁给消费者的中国制造商正获得定价权。李晶表示:“中国出口通货紧缩的时代即将结束。”
早在2004年和2006年,分析人士就做出了类似预测,但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抵消了薪资上涨的影响)和产能过剩,证明那些预言者是错误的。
然而,到了今年,生产率大幅提高的时代似乎即将结束。过去几个季度,薪资涨幅已开始超过生产率增幅,这是多年来的首次。
不同领域也正面临新的成本压力,最为明显的是,中央政府决定,各行业应承担治理环境和获得土地的真实成本。
多年来,对于有碍自己增长计划的环境问题,中国各行业(通常在官方的支持下)一直无视中央政府的各项指令。
然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不会再容忍对中央政府指令的公然违抗,从而将环境问题摊牌时刻推近了。
高盛(GoldmanSachs)的梁红表示,通胀压力还有一个更传统的来源,即“已经超出潜能”的经济还在不断加速增长。
她表示:“总需求这种超出趋势的增长,将转化为供应紧张加剧(例如电力和运输行业)和通胀。”
不过,瑞银(UBS)的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Anderson)表示,尽管中国商品的价格正明显“从通缩转向通胀”,但中国对能源价格的影响却恰恰相反。他表示:“即便我们将中国影响全球价格的因素统统考虑在内,我们目前还是看不到中国对全球整体通胀产生明确的正面影响。”
预计中国政府对通胀不断上升的反应,将是加息一次或者可能是两次,以及降低对银行存款征收的利息税。然而,许多中央政府领导人不愿加息,因为加息会加大贷款人的压力,而且他们还担心,加息将鼓励希望从货币升值中渔利的投机者将更多资金带到中国。另外,并非所有经济学家都认同通胀说。
花旗集团(Citigroup)驻香港的黄益平坚持认为,中国“仍是一支遏制通胀的力量”,中国出口价格的上涨,是由于售往海外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
黄益平表示,长期而言,中国可能会通过多种方法成为全球通胀的主要推动者,但“目前这些情况尚未出现,短期内也不会出现。”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RichardMcGregor)北京报道
译者/梁艳裳(FT中文网)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