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CPI调查员的“采价日”,40名调查员走访了全市600多个调查点,记录下千余种商品的价格。这也是该部门首次面向公众解读CPI的采集过程及计算方式。目前有些市民对CPI中不包含房价表示不解。该部门表示,房价不计入CPI是国际惯例。
应当说,公众及社会各界对CPI不含房价的质疑由来已久,并一直强烈呼吁把事关民生的房价纳入CPI统计范畴。笔者觉得,其原因是,如果CPI统计不包含房价上涨因素,不仅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产生明显差距,甚至会与民众生活变得日渐隔膜起来。
就目前而言,我国在CPI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食品权重是33.6%、烟酒及用品是14.4%、衣着是9%、家庭设备用品及其维修服务是6.2%、交通和通讯是9.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是4.5%、居住是13.6%。而美国的CPI是指包括200多种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变化值。而这些商品与服务又分为8个主要类别及不同的权重。如住宅(42.1%)、食品和饮料(15.4%)、交通运输(16.9%)、医疗(6.1%)、服装(4.0%)、娱乐(5.8%)、教育和交流(5.9%)、其他商品和服务(3.8%)。
通过两厢简单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国内的居住类存在“两低”:即权重低、基数低,譬如,2006年城市居民居住消费仅为904元,从而居民实际与居住相关的费用在迅猛增长。另外,从更宏观视角来看,考虑到近年居民支出的“三大件”———购房、医疗、教育,可以看出,住房、医疗、教育支出的权重被严重低估。因此,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包括房价在内,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可能会更高,在一些房产价格飞涨的城市,真实通货膨胀可能达到两位数。
退一步说,即便房价不计入CPI符合国际惯例,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发达国家国情与中国一样吗?毋庸置疑,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迁徙自由使得租房比重,要高于我国许多倍,而我国在户籍、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属地藩篱的制约下,买房似乎成人们降低生活成本和安身立命的首要选择。以当前住房的虚拟租金来体现住房消费价格变动,无异于一叶障目,以偏概全。而在居住类价格中,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自有住房以及水、电、燃气等与居住有关的项目,计入了房价的外围数据,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独独把居民负担最重的房价这一核心指标拒之门外。
诚然,正如人们期望基尼系数成为政府决策参考的重要依据那样,公众也期盼通过CPI使政府了解民生状况,进而体现在公共决策和制度设计当中,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令公众遗憾的是,目前的CPI数据犹如一道“玻璃门”,阻隔了民众的现实生活。可以想见,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一项指标,CPI如果不包含房价在内,不仅会严重遮蔽物价水平,尤其严重的是,更不能全面权衡整个经济运行态势,从而会影响到政府正确决策,影响民众生活。事实上,房价的居高不下以及服务行业产品价格的屡屡上涨等不尽合理经济生活现象,眼下已开始全面显现。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