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税或刺激死亡
碰到那些爱财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老人,甚至就有可能选择自杀来规避遗产税。中国如果开征遗产税,在开征日的前夜,老人们会如何权衡自己的生命和遗产,还真不太好设想。
财知道:“遗产税将落地”的消息近日引发公众恐慌,根据2010年修订的《遗产税草案》,起征点为80万人民币。你怎么看?
胡释之:遗产税又叫死亡税,只要你死后遗产的估值超过一定的起征点,比如80万人民币,你的继承人就必须先交税给政府才能顺利继承你的遗产。当然,如果你没有继承人就简单点,死后财产全部收归政府,可以免交遗产税。
美国的税务部门近日就起诉了已故流行歌王杰克逊的继承人,追缴遗产税及罚款共计7.02亿美元。原因是继承人和税务部门在杰克逊的遗产估值上出现了巨大分歧,前者报告应税价值700万美元,而后者开出应缴税额5亿多美元。相差这么大,不打官司这争议显然解决不了,所以遗产税的确是给律师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但人是向死而生的动物,人生唯一确定的事就是终有一死,律师早晚也是会死的,他赚的钱如果没有在死前花得差不多,死后被征税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你不难理解公众为什么这么恐慌。
碰到那些爱财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的老人,甚至就有可能选择自杀。美国在2010年有一整年但也仅有这一年停收遗产税,结果媒体报道就有预计自己活不了多久的老人在那一年选择提前自杀。当然,也有些濒死的老人拼尽全力撑到了2010年。中国如果开征遗产税,在开征日的前夜,老人们会如何权衡自己的生命和遗产,还真不太好设想。被征死亡税的预期将刺激死亡?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国际惯例不是圣旨
不是遗产税让美国变得强大,而是美国的强大使其勉强能经受得住遗产税的折腾。“富人的优越性之一就是他承受愚蠢的时间比穷人长。”就好比一个身体强壮的人,他能够一星期不吃饭都不死,但这不代表不吃饭对他没有伤害,更不代表不吃饭能强健体格。美国很繁荣,但如果废除遗产税,美国可以更繁荣。
财知道:遗产税在美国是不是也争议很大?
胡释之: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弗里德曼在2001年写过一封公开信呼吁美国永久废除联邦遗产税,包括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曼昆和华人经济学邹至庄在内的几百名经济学家参与签名。在信的最后一句,弗里德曼写道,“死亡不能成为一个征税的事件。遗产税必须废除。”也是在那一年,小布什提请通过了一个遗产税减免方案,这才有了前面讲到的2010年遗产税全免。
中国人学习国外经验,可不能看走眼,把一些发达国家急于摆脱的制度糟粕通通照搬过来,这可是最可怕的后发劣势。没有一个好的理论分析框架,学习经验就容易学歪,把负能量当正能量,把退步当进步,把毒药当解药,盲目把所谓国际惯例当圣旨,而不去判断惯例本身的对错。“学而不思则罔”,这种智识上的懒惰是要命的!
要认清,不是遗产税让美国变得强大,而是美国的强大使其勉强能经受得住遗产税的折腾。“富人的优越性之一就是他承受愚蠢的时间比穷人长。”就好比一个身体强壮的人,他能够一星期不吃饭都不死,但这不代表不吃饭对他没有伤害,更不代表不吃饭能强健体格。美国很繁荣,但如果废除遗产税,美国可以更繁荣。
对中国人而言,过去,也许征税确实和死亡一样不可避免,今后,难道对死亡征税也不可避免了吗?底子这么薄,能经受得了破坏力No.1的税种的折腾吗?
政府征收遗产税才是真正的不劳而获
“如果你继承你爸爸的遗产叫不劳而获,那么,那些从没叫过你爸爸一声爸爸的人也来瓜分他的遗产叫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为何会认为自己的亲骨肉是不劳而获,而素不相识的官员反倒不是不劳而获?
财知道: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提到,“美国小布什总统在任时曾提出停止征收遗产税,这对富人是好消息。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坚决反对。他们说不能让富人下一代不劳而获。”你怎么看?
胡释之:这是很怪异的想法。昨天有个网友也用这理由反驳我,我就反问他,“如果你继承你爸爸的遗产叫不劳而获,那么,那些从没叫过你爸爸一声爸爸的人也来瓜分他的遗产叫什么?”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为何会认为自己的亲骨肉是不劳而获,而素不相识的官员反倒不是不劳而获?我实在不太能理解。而且他们都喜欢做慈善,那么,那些获得他们捐赠的人为何不是不劳而获?
另一方面,说起来,他们一边强烈支持遗产税,一边又拼命把财产捐掉,尽力避免死后被征遗产税,这也是很难解释的行为。这难道不是恰恰证明,他们也相信,钱在自己手里花掉,比死后被政府拿去花掉更好?这难道不恰恰是应该废除遗产税的最好理由?这样一来,你想捐依然还是可以捐,但不用赶着在死前全捐掉,还可以托付给自己的继承人慢慢捐。也就是说,作为财产所有人,你理应有选择在什么时候让什么人不劳而获的自由。
财知道:会不会是还有其他考虑?
胡释之:具体到巴菲特的例子,倒是能从经济上找到一些可以解释的原因。有人就指出,巴菲特旗下的公司就有专门做遗产税保险的。另外,我们知道,巴菲特是靠收购公司发家致富的。为了有流动资金交巨额遗产税,继承人经常不得不把好好的家族企业匆匆卖掉,这就给巴菲特这类人提供了优质“货源”。畅销书《国家为什么会崩溃》的作者彼得-希夫就说,“我相信,巴菲特不仅清楚哪里的面包最美味,而且他还想知道哪里的美味面包最大。”
胡释之系宏观经济学者(您可以通过新浪微博与作者联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