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认为,泰坦尼克号优先逃生的是妇女和儿童,而中国房地产要逃跑的是船长和船员,即政府、银行要保命,所以救援系统不一样。

刘杉:中国房地产要逃跑的是船长和船员


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

编者按: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处在下行区间,一季度GDP增速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数据等也并不乐观。近期,房地产、地方债务、银行信贷等风险更加剧大家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同时,对政府会不会出台财政刺激政策,或者放松货币政策,业界也有很多猜测。凤凰财经特别采访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刘杉,为大家解读宏观经济形势,以及目前情况下,高层在改革与增长之间的政策逻辑。

访谈实录:

凤凰财经: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如何,企业的经营情况、债务情况怎么样?有报道说长三角地区企业坏账率比较高,从宏观环境到企业经营状态有什么新的变化?

刘杉:对宏观经济现状的判断,一般都用影响GDP的几个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销售与新建、出口增长、信贷增长等,这些虽然多是滞后指标,但基本反映过去经济运行情况。从已经公布数据看,投资下降,房地产销售与新建项目都出现衰退。同时,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都在下降,说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总的判断是,过去几个月宏观经济表现欠佳。

以目前数据看,若没有合适刺激政策,三四季度经济都不乐观。5月先行指标PMI出现反弹,特别是新订单增加,有乐观分析认为,中国经济触底企稳。我以为,这样判断为时尚早。虽然出口订单增加较多,但多是短单,中长期订单却同比下降12%,预示后期出口压力依然较大。另外,中国5月汇丰服务业PMI值 50.7,为四个月新低,这表明就业前景堪忧。此外,小企业状况也令人担忧。工信部数据显示, 4月小型企业PMI为48.8%,已连续25个月在临界线以下。同时,工信部调查表明,大企业拖欠小微企业货款问题严重,让小微企业生存状况恶化。

房地产开发投资未来增长也很悲观,由于房价下跌,土地销售和开发投资预期都不看好。而政府投资也难有作为,一方面是吸取了“四万亿”的教训,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还债压力巨大,无法为政府项目提供建设资金。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5月21日——30日一周的重要原材料价格变化看,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继续下跌,其中线材比上周价格下跌1.6%。

凤凰财经:您觉得目前中国地方债风险有多大,前段时间出台的地方债自发自还政策,您怎么评价这个政策?我们知道,地方自主发债需要健全的市场辅助机制,比如评级体系、信息披露、监管等等,在目前这些措施并没有建立起来,那这个政策意义多大?

刘杉:今年地方债进入还债高峰期,偿还比例大概在22%。由于近四成债务抵押是土地出让金,因此,在房地产出现下行压力情况下,政府土地收入会大幅减少,这严重影响到债务安全。不过,中国不存在政府破产制度,即便出现技术性违约,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债务危机。中央政府允许融资平台借新还旧,这会延长债务风险集中爆发时间,另外地方政府也可出卖资产还债。理论上讲,中国不会出现系统性债务风险。

地方自主发债是一个尝试,这有利于约束政府开支,也为清理融资平台创造条件。就像你说的,自主发债需要健全市场制度,包括独立客观的评价体系、规范自主的发行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对地方政府发债冲动的约束机制,即实现财政全口径预算公开化,赤字预算要受到人大真正制约,否则就成为政府债务的“庞氏骗局”。

凤凰财经:您对中国目前房地产状况怎么看?潘石屹说房地产要撞冰山,任志强依然坚持看好房地产,还有一些人认为只是到了拐点,您支持哪种看法?

刘杉:潘石屹比喻非常形象,中国房地产的确像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也是事实。但不同的是,这艘船的乘客不一样,所以它不会短时间内沉没。泰坦尼克号优先逃生的是妇女和儿童,而中国房地产要逃跑的是船长和船员,即政府、银行要保命,所以救援系统不一样。

任志强很固执,不是他不懂经济规律,而是他作为开发商的大哥,他要为弟兄们说话,他不能倒。他倒了,后边就全倒了。任志强就是卖瓜的老王,尽管天气冷,无人买瓜,他还得说瓜好。这是人性的弱点,也体现老任的大哥风范。

我认为,房地产已经到了拐点,长周期调整开始了,但碍于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房地产不会立刻崩盘,政府还会透过一系列政策,让其软着落。但随着全国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以及房地产税进入立法程序,住房供求均衡会打破。由于市场已经改变预期,不管政府如何救市,房地产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

凤凰财经:年初以来,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投资政策。比如保障房建设,铁路、基建等项目的批建,你是否赞同用这种方式稳定经济?就好比打兴奋剂,会不会重现08年四万亿后,投资产能过剩的后果?

刘杉:我赞同这种方式稳定经济,这符合市场需求,不会带来产能过剩问题。以前刺激政策之所以带来过剩产能,一方面与出口强劲有关,即过剩产能可以通过出口消化,但世界经济再平衡后,出口产能出现过剩缺口。另一方面,国内建设一窝蜂,特别像钢铁水泥等,与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有关,但现在事过境迁,地方投资会相对谨慎。况且,保障房、铁路和基建还有欠账,早晚要还。

另外,财政捉襟见肘,大规模财政支出可能性没有,再加上“四万亿”后遗症还在消化中,政府不会重蹈覆辙。

凤凰财经:近日,有一些投行经济学家呼吁降准,您觉得目前应不应该降准?是全面降准还是定向降准?央行的一些行政干预手段,比如窗口指导、定向货币政策等,会不会再次造成资源错配,您对这种行政干预手段怎么看?

刘杉:我赞成降准。降准与流动性不足有关,定向降准作用不够,全面降准才能影响预期。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同时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因此,降准是提供更多可贷资金。再有,目前20%的存准率是对冲高额外汇占款,目前顺差增幅下降,可以适度让“周小川池子”中的水,流入经济循环里。

货币发行量应该以通货膨胀为锚,目前通胀风险不大,但存在通缩压力,所以适度放松货币没有问题。

央行窗口指导具有信号作用,但商业银行顾及风险,会谨慎行事。如果没有强力讲政治做法,商业银行会自控风险,不会让资金流入房地产等高危行业。不要认为降准就是印钞,这是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条件下,改变商业银行储备货币结构,但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识增强,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会打折扣,因此,降准更多是向市场发送信号,而不会促成商业银行资源配置失控。

凤凰财经:您认为今年会不会完成经济增长目标?是觉得我们不会为了保证7.5%的增长目标,而出台比较大规模刺激政策?

刘杉: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话题。如果政府是理智的,他会调整增长目标,但如果政府要顾及面子,要讲政治,就难免会产生冲动。当然,政府一再强调不能走老路,再加上财政困难,政府不会出台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但会通过其他办法来改善供给端,或者出台非常规货币政策,来管理市场预期,但这样的政策都不如直接的财政支出更直接。好在政府意识到老路不可行,所以政府出台大规模直接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

凤凰财经:您觉得目前政府在稳定经济方面还有哪些牌可以打?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刘杉:政府应该在改善就业方面下功夫,如扩大中小企业减免税范围,鼓励创业,提供小微企业定向融资支持等。另外,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再有,尽快出台京津冀一体规划,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民间投资环境,创立真正平等竞争环境,但这方面政府似乎难有作为,主要是国企和政府部门组成的利益集团过于强大。

凤凰财经:尤其在经济处于下行状态下,调结构和稳增长之间有很大的矛盾。您觉得目前的改革进度是不是已经放缓?您怎么看目前高层对保增长和改革之间的思路?你认为李克强会坚持他的理念,坚持市场化调整,通过改革释放政策红利,还是会被迫采取一些他并不赞同的刺激经济措施?

刘杉:改革是全民共识,党和政府都会遵循改革原则,其中政府也期望通过释放改革红利来增加总供给。但改革需要过程,改革也会产生代价,在调结构过程中,会影响经济增长。在改革效率有待释放,而经济又需完成增长目标情况下,政府会权衡政策的轻重缓急,在发生政策冲突时,会优先稳增长。

我认为克强总理会坚持市场化改革理念,但也会推出一些刺激经济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更会遵循利用市场方式来实现。这样看,不会搞大规模财政支出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更市场化手段,即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改善流动性,以影响汇率和利率,并通过银行自律控制信贷风险,来有效配置资源。

当然,中国人习惯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所以,通过规则约束银行行为,是避免重走老路的重要条件。

凤凰财经:谢谢!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邮箱:cjtougao@ifeng.com

微博:@凤凰财经

扫描二维码关注凤凰财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