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3)
刘奇葆 记者: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四川省作为汶川特大地震的主灾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请问刘书记,在这一年里四川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刘奇葆:刚才讲到了,四川经历“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可谓是“雪上加霜”。我们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把握“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扩大投资和工业回升两个重点,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努力重振震前发展势头。 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按照中央“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后重建。目前,纳入国家重建总体规划的29704个项目,已开工28186个,占项目总数的94.9%;完成投资6145.75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65.5%。灾区农户在永久性住房过上了新年,城镇住房将在今年“5·12”前基本完成。今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如今,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灾区人民正满怀信心建设新的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不仅灾后重建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而且全省经济在“原地起立”的基础上实现“发展起跳”。经济增速创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历史新高,增长14.5%,居全国第4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9%,其它经济指标也保持了较快增速。经历大灾再迎大考,四川经济不仅没有垮,而且抢抓危中之机,积蓄了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实现了地震后提出的“变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的坚韧期望,震后四川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记者:据我们所知,四川高度重视“路”的问题,提出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请您谈谈确定这个目标有什么考虑?目前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 刘奇葆:“蜀道难”是长期困扰四川发展的瓶颈。当今的“蜀道难”主要是“工业运输难”。变“蜀道难”为“蜀道通”,需要重新审视四川不沿边、不靠海的区位特点,重新定位区位功能,创造出 “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的区位优势,最有力的手段就是加快发展交通事业,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第一位任务是建“一枢纽”。 为此,我们立足四川交通实际,制定了《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北向连接我国大西北,沟通中亚和欧洲;南向连通珠三角、北部湾出海口,连接东南亚和东盟地区;西向形成入藏主通道,将来从拉萨再向南、向西延伸至南亚次大陆,通往印度洋出海口;东向进一步畅通到中部和长三角的大通道。到2012年,形成包括7条铁路、12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成都主枢纽和各次级枢纽初步形成。到2020年,形成包括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和2条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枢纽功能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这个枢纽建成后,就基本奠定支撑四川长远发展的交通格局,基本完成四川交通建设的百年使命,基本形成四川在全国铁路“八纵八横”、高速公路“五纵七横”中的应有地位,基本确立四川经济发展在西部地区的高地优势。 根据这一构想,我们加大了交通建设工作力度,四次与铁道部签署部省合作纪要,还与交通运输部签署了加快公路建设的协议。经过这两年集中开工建设,我省铁路和高速公路双双出现“在建里程超过通车里程”的建设高峰。今年在建铁路将达到18条,线路总里程3358公里,在建铁路里程比现有3000公里通车里程多出300多公里。全省高速公路在建达到24条,总里程302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现有2240公里通车里程近800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二跑道已投入使用,宜宾、泸州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交通枢纽建设迈出可喜步伐,枢纽的骨干框架已经奠定,国内外投资者对我省的关注度和投资意愿不断增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凤凰独家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