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一定要把经济稳住,把房地产稳住,这个也不叫大规模刺激,这个叫托底政策。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
编者按: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从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就处于下行区间,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等也并不乐观。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未来政策如何转向,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凤凰财经特邀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详解三季度经济数据背后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未来政策走向。
访谈实录:
明年某些季度GDP低于7%是必然的
凤凰财经:面对不太乐观的经济走势,有学者表示,明年政府如果没有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GDP增速很有可能在某些季度低于7%。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担忧?
沈建光:明年某些季度低于7%,这个其实不是“担心”,我认为这是必然的。政府已经说得很清楚,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关于增速的底线,不能说7%就是底。现在要调结构、要新常态。新常态的第一点就是,经济增速肯定要下来。因为过去那些不可持续的政策,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等等,都需要改变。过去唯GDP论,有点过头。在社会稳定,不出现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经济增长能到多少就到多少。
凤凰财经:您预计?
沈建光:我估计7.5%已经达不到了,今年达到7.3%就不错了。我建议明年的增长目标定在6.7%——那就低于7%了。不仅不要担心这些,甚至某个季度6.5都没有问题。给改革创造一点空间,而且使它到了6.7,又没有劳动市场的问题。至少现在看起来还不会有,现在是民工荒。
央行系列政策不叫“搞大规模刺激”
凤凰财经:货币政策方面,央行的定向降准、对PSL、SLF等工具的使用,是不是一种放松的信号?
沈建光:有个误区需要澄清一下。央行一放松,就变成外界说的“大规模刺激”了。这是不对的,这不能叫刺激。现在很多人将降准看作是全面大规模刺激的信号。但是实际上,降息、降准是中央银行最标准、最普通的一个货币工具。你不能只升不降。我们说,经济热了你去调控,这是正道。经济很差,你去托底,难道这就是刺激了吗?
真正需要的是专业地分析,现在的经济形势适应什么样的利率水平。其实央行也很为难,它没有宣布降息,实际做的却都是在降息降准。所谓的定向再加上PSL、SLF,效果是什么呢?其实就相当于准备金下降和利率下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效果上区别不大,但是意义不一样,信号作用很重要。
凤凰财经:在您看来,央行会不会继续扩大定向降准的范围,甚至在必要时启动全面降息降准?
沈建光:全面降息降准,现在还不会,因为已经做了很多了。
至于定向降准,我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你不能只对机构。而且准备金、利率,以前从来没有定向过。我用的“全面”是相对的。而且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上讲得很清楚,这个政策不能长期用,只是在限定的、扭曲的情况下,做的权宜之计。但是问题就是怕固化,做了之后还做。搞定向,一开始不让钱到房地产,现在搞定向,就让钱流到房地产,这会固化的。
凤凰财经:目前的刺激政策对房地产行业周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近期出台的松绑房贷新政。
沈建光:如果央行再不做,那就可能完了。整个房地产行业,目前面临很大的冲击。
有人说,冲击之后才能调整。但是,在我看来,不能把整个宏观经济都拉垮了,这就是底线思维的问题。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一定要把经济稳住,把房地产稳住。这个也不能叫大规模刺激,这个叫托底政策。这个是讨论的前提:不能一做放松的事情,就挨骂,就被说“搞大规模刺激”。不搞的话,就相当于让它硬撑、让金融系统崩溃。
我觉得,现在政策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就看这个政策现在能不能起到阻止房地产继续大幅下滑的情况。
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了 不赞同崩盘
凤凰财经: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状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IMF在日前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中国急转向下的楼市或在短期内拖累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这种说法夸张吗?房地产究竟是不是拖累增长的最大因素?
沈建光:不夸张。以前很多人都乐于说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对吧?我们是全球大宗商品的引擎,房地产一下来,建筑材料都下来了,煤、钢的需求都下来了,就是和全球大宗商品有关。
但是亚东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已经对全球增长做了最大贡献。我们现在做的这个调整,完全不用顾忌其他人怎么反应,我们自己内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凤凰财经:房地产的不景气,是导致近期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沈建光:就目前来看,是经济下滑的最大原因,还是造成金融危机唯一的出发点。
很明显,房地产就是有很大作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它的作用已经在了。有些人是批评中国经济给房地产绑架了,实际上,某些程度来讲,可以这么说。
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太大了。第一,对投资的影响,现在新开工是-10、-15,不是增长的问题,是绝对下降的问题。第二,已经影响到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这些行业都是很不景气的,有大规模亏损。第三就是在消费方面,关于家电、家居、装修这些都在下滑。第四个更重要的就是地方财政,在土地财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一下子就把财源改掉了,会发生什么?第五个就是它的抵押品,很多房子都做抵押,抵押品价值一下降,很多坏账就跑出来了。
凤凰财经:所以我们看到,泡沫论、崩盘论持续已久,您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未来会走向何方?
沈建光:中长期的拐点可能真的到了,你拖也拖不住,供给实在太大。北京、上海,还有很多改善性需求,现在还不必担心。担心的是三、四线城市的问题。最近邯郸市的一个最大房地产商携款潜逃,这种情况不仅仅是邯郸一个地方。这才是应该担心的。
最终能不能崩盘,还不一定。实际上供给已经很高了,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问题在于需求能否跟上。如今主要需求建立在大规模改革的基础上,城镇化改革、户籍制的改革,可以提供需求。假设真的崩盘,通过爆发危机来改变,这个过程会很痛苦。我个人是很反对崩盘的。现在就是一个次优的选择,慢慢调整——这是中医疗法。
选择的路很重要,究竟是愿意选择先让它崩掉,还是选择在不崩的情况下,慢慢缓解?我觉得我们已经在选择后者,包括央行、国务院,都在讲今年重要任务是防范金融风险。而最大的金融风险是房地产市场。
凤凰财经:房贷新政在落实上难以保证。 “贷清不认房”已基本落实,但目前为止所谓的“最低7折利率”却无迹象。您认为7折房贷利率合适吗?会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
沈建光:七折也不一定合理,因为要考虑银行的成本。这就是我为什么说要全面降息,需要把存款利率降下来。先把成本降下来,打破刚性兑付,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把利率真的降下来,就完全有可能了。
凤凰财经:您认为中国是否需要、以及能否有另外一个新的行业来代替房地产,成为新的领军行业?
沈建光:这是很难人为判定的,这是经济发展自然的过程。不一定非是一个产业来代替。而且,短期内我觉得很难看到一个代替房地产的产业。前面提到的房地产五大功能,哪个行业可以代替?可能没有一个新兴行业来代替,但可能会出现多个新兴行业。
对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房地产的作用过大了,需要作出调整,但不是说要把房地产放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放弃房地产。
凤凰财经:地方土地财政对房地产行业依赖已久,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地方政府需要作出什么样的转变?
沈建光:在今后就是房产税。从土地一次性收入,转到长期的、稳定的物业税、房产税上面,这个过程现在说要推迟到2016年。
这项工作需要很多准备和法律建设,要从好多方面考虑,是学美国的普遍征,还是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很多东西中国都有特殊的情况。所以这就是一个过程,是需要慢慢解决的。方向大家都知道,但是改革会有镇痛期,很多难点就在这里。
而从地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从生产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一个GDP经济型政府,到一个社会服务型政府。只要把服务做好,百姓都会来住,住了就会交房产税。
制造业的通缩要超过历史最长的通缩期
凤凰财经: PPI已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制造业领域面临的通缩压力加大。考虑到通货紧缩的压力,央行会不会继续放松货币政策? 通缩的状况还会继续吗?
沈建光:我认为这个通缩还会延续,肯定要超过历史最长的通缩期。对于制造业来说,都已经通缩了,这个货币政策还不放松?利率水平要跟通胀相适应,这是最基本的。
经济在往下走,凭什么现在利率水平、贷款率还在往上升?克强总理反复提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胀水平越来越低了,制造业已经有通缩的情况,但是利率水平还在变化,包括贷款的利率在上升,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低点利率,难道就是大规模刺激吗?
凤凰财经:对,从上个月的数据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2%;中型企业PMI为50%;而小型企业PMI为48.6%——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是长期待解的老问题,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突出的任务是什么?
沈建光: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这是老大难问题。任何国家其实都有这个问题,在很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债券等都是靠这种非银行的融资解决的。像美国,还有一种叫信贷合作机构,像小型信用社这种。我们现在的银行体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小银行、村镇银行。
另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小银行倒闭,对于美国来说是很正常的。而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觉得银行不会倒闭,突然之间银行如果倒闭,会引起恐慌。所以一定要有存款保险制度,让老百姓确信钱是安全的,才不会引起动荡。
我个人来看,政府有时太强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了,用一些行政手段逼着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有点矫枉过正,反而效果不一定好。银行要市场化运作,面对中小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其自身也是要趋利避害的。而且,中国对银行的坏账惩罚是很严厉的。所以也不能把负担都压在银行身上。
凤凰财经:从10月13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形势逐季好转。这主要是得益于哪些方面的利好因素?
沈建光:德国作为西方最有竞争力的国家之一,是8%的出口下降——全球经济形势都很差。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还能维持这么高的增长,包括15%—10%都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很大的增长了。
首先,我认为这得益于政府的措施。因为当时要保7.5的目标,对于出口进口就很重视,进行一些政府的通关、便利化、减免税等很多措施。
其次,这个构成有点奇怪。香港是34%的增长,现在香港经济也是不好,怎么可能这么好呢?我看到媒体有一个调查结论,企业说他们虚增出口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所以我觉得可能跟人民币升值也有关系。
凤凰财经:长期来看,还能维持这样的好转势头吗?
长期来看,过去那种20%、30%的增长,现在是维持不了的。以后维持5到10,都是非常好的了。谈不上“不看好”,中国已经是出口第一大国了。现在关键是结构有问题,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
凤凰财经:刚才您提到这跟人民币升值也有关,您觉得人民币单边升值的情况何时会结束?
沈建光:这方面央行做的不错,它的双向波动的预期产生了,短期内升值。但是我觉得可能现在升值也差不多结束了。6到6.3之间,是这两年波动的区间。
凤凰财经:出口能否成为化解产能过剩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目前钢价下跌至“白菜价”,海关总署表示可以通过出口钢材的方式解决。这种“解决方式”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沈建光:产能过剩问题还是需要国内的改革。钢铁厂虽然在亏损,但是可能还在生产。为什么?就是国企的体制,即便效益很低也不让他倒闭。用自己的降价、污染去出口,值不值得?这实际上就是补贴国外——一定要维持经济增长目标的弊端就出现了。
凤凰财经:对于调结构,二季度央行例会增加了“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这样的表述,但是在三季度例会时又被删除,您之前指出过,这可能代表央行一个重要信息,认为经济结构改革的推进力度可能不够大。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请您给我们详细解释下。
沈建光:我看央行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例会,基本上言词变化很少——这也是我觉得央行以后的货币政策框架对市场沟通可能需要做大幅度改进的地方。其实今年一到三季度,经济变化很大,通胀节节下降,经济也是处于下行区间。然而,央行所有的描述都是类似的:说到经济平稳,都是在平稳区间。说到通胀,好像都是可控的。这些变化其实不大,一句最大的变化就是,报告在二季度加了一个“开始出现积极变化”,到三季度就拿掉了——这就很不正常。
我认为,这体现出这样一种信息:央行可能认为,对经济结构的改进进程有所减缓。确实是有这样一个情况。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经济结构调整,领导人的决心很大,但是具体做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阵痛很严重;另一方面,很多选择其实还有很大争议的。比如对国企改革来说,什么叫混合所有制,其实还有很大争议;第三个涉及到部门利益;第四个,还有它的负面影响等很多因素。
(采访/张凤娇)
322014-10-22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