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
刘杉,经济学博士、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兼任南开大学国经所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MBA导师,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著有《中国再平衡》,《聚焦生活中的经济学》。
导语:在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承诺为全球增长做贡献,这使得中国不可能因私利而主动贬值人民币。
央行宣布降息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第一个交易日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但这并不预示汇率趋势逆转,无论从短期利差变化看,还是从中长期国际收支和购买力平价看,人民币目前都不具备趋势性贬值条件。
11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1320,较前一交易日的6.1354升值34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在周一出现短暂贬值后,已连续三个交易日升值,并创下八个月新高。
周一受央行降息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率均出现贬值,但这是市场本能反应的结果,机构对人民币汇率中长期趋势判断并未反转。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双向波动频繁,汇率短期波动应视为“新常态”。
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有限,但有效汇率持续升值。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10月增长1.50%,至121.57,名义有效汇率(EER)10月达117.73,二者均创1994年有记录以来最高水平。6月开始,人民币有效汇率延续单边升值态势,已连续升值5个月,鉴于主要国际货币欧元和日元不振,新兴市场汇率受压美元加息预期,以贸易做权重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仍会保持目前升值趋势。
虽然人民币启动降息周期,美元在明年或启动加息周期,但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也不会就此出现趋势性贬值。
首先短期利差变动不会导致汇率大幅波动。
影响汇率波动的短期因素是利差,两国利率变动往往导致汇率变动,但其前提条件是资本自由流动,由于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资金跨境流动仍存障碍。虽有热钱通过地下管道流动,但考虑到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以及A股市场存在流动性行情,热钱在中国不会放弃短期套利机会。而此次中国央行小幅降息,美国依然保持低利率,利差变化甚微,短期不足以影响汇率。退一步讲,即便资金烫平汇差,也不至于导致贬值周期出现。
其次,影响中长期汇率走势的国际收支和购买力平价两大因素,目前仍对人民币存有支撑作用。
近期顺差增幅缩小,外汇储备甚至出现负增长,除了贸易因素外,中国主动加速对外投资,是主要原因。在“去杠杆”过程中,货币供应增速放缓,货币政策虽然释放短期宽松信号,但货币调控会以存量改革为主,因而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也会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第三,中国不会主动寻求本币贬值。
这既有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性要求,也有短期履行大国义务的需要。在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背景下,境外人民币资产缺乏保值增值工具,若人民币寻求贬值,很可能影响境外投资者对保有人民币的信心,进而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国不会为获取短期利益而不顾大棋局。而在G20布里斯班峰会上,中国承诺为全球增长做贡献,这使得中国不可能因私利而主动贬值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局局长胡晓炼周四也公开讲,央行大幅度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参与,应该说现在已基本退出常态化的市场干预。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汇率冲击,央行不会干预汇率走势。
可以预计,一定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仍会平稳小幅升值。中国不可能实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信贷和货币供给也不可能过度宽松,人民币汇率不会逆转,但升值幅度不大,波动幅度会逐渐放开。由于出口形势不乐观,顺差大幅增加局面也不会出现,即便出现持续顺差,中国也会通过加速对外投资来对冲升值压力。因而总体看,人民币汇率会逐渐靠拢均衡汇率,在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前,趋势性贬值不会出现。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