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
底特律是典型的单一产业城市。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单一的汽车产业造就了底特律的辉煌,也促使底特律走向衰败。
底特律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和大本营,曾牢牢主宰美国汽车市场,福特、通用及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均发家于此。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早期,底特律是美国最繁荣和富有的城市之一,也是美国第5大城市,拥有近200万人口,民众以居住于汽车城而自豪。底特律财政收入的80%依靠汽车产业。
但近年来美国汽车市场不断被外国企业瓜分,留给底特律的份额越来越少,底特律没有形成其他可替代的产业,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同时,自动化的普及和亚洲劳动力成本低廉,都迫使美国汽车企业不停裁员,造成底特律人口流失和税收萎缩。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重创底特律汽车工业,人口大量流失令该市房地产业走向崩溃。
这种鲜明的汽车工业烙印,造就了底特律,但也将底特律置于温水煮青蛙的危险之中。产业格局上的尾大不掉,导致了转型的缓慢;市政府管理智慧的短板,加剧了这种单一化、畸形的“产业优势”。
神木
因丰富的煤矿资源而一夜暴富的神木,同样陶醉于财富的急剧积累。
神木与鄂尔多斯接壤,坐拥丰富的煤炭资源,探明煤炭储量500多亿吨。煤炭产业在神木当地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也是神木县财政的主要来源。特别是2005年之后,煤炭价格的一路大涨,让“煤老板”成为有钱人的标签。2008年,神木县煤炭年产量则达到两亿吨,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迈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进入2012年,煤炭市场开始下行,煤炭价格回落到每吨300多元,积压成灾。神木也随之结束了“黄金10年”的发展期。多数投向煤矿的资本开始不再产生收益,大批中小煤炭企业要么减产,要么关门,黑金失色,煤老板的光环不再。
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不但催生了巨额的财富效应,还带动了神木等地区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餐饮、消费等各项服务业的发展。如今,随着煤炭业的衰败,这些依附在煤炭经济基础之上的诸多产业,也纷纷进入了冬季。
一夜暴富的神木显然是还没来得及思考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便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其煤炭产业深受打击,经济支柱几乎倾侧,最近民间借贷“上游链条”的断裂又引发恶性连锁反应,人心惶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有外力冲击,便缺乏足够的弹性和回旋空间,难免全盘皆输。
点评:
市发展必须以多元化产业为支撑。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是基础,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产业的繁荣,才能带来城市的持续繁荣,大量的投资建设,并不能拉动城市走出困境。一个城市空间,如果没有产业的繁荣,无论多宏伟壮丽都难以持续,最多变成漂亮的鬼城和空城。
底特律
压垮底特律的 “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大大超出其偿还能力的高额债务,资料显示,底特律长期依靠借债和拖延发放养老金等方式应对财政困难,其负债规模达185亿美元,财政赤字高达3.26亿美元,而底特律2013年财政收入不过区区12.21亿美元。此前的2006年底,特律市政府的财政赤字已经上升到1.73亿美元,2008年突破2亿美元大关,达到2.19亿美元,2009年更上一层楼,为3.31亿美元。
事实上,底特律市每年的财政预算早已是入不敷出,为了维持运作只能举债度日。但该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长期债务,将近150亿美元的长期债务不解决,就等于 这个城市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市政建设无钱搞,民生项目想做也做不成。底特律市政府借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这些钱主要用于政府机构的日常运作、雇员的薪水 和福利以及一些市政项目开销。其中雇员的薪水和福利占了很大比例,借来的钱用在这上面的开销达到57亿美元。维持退休雇员的养老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政 府为了这类支出要借债14亿多美元。
而政府跟谁借钱?银行自然不会把钱扔到这种管理混乱的政府,政府只能在老百姓头上打主意,发行公债,让老百姓买单。
神木
据媒体此前报道,2005年前后开始,神木借着煤炭经济的拉动,神木县经济飞速发展,财力强大使得神木有条件在国内率先推行12年免费教育以及全民免费医疗。
然而,由于国内国际能源市场不景气,神木工业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财政收入也出现下滑。来自神木县财政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神木全县财政总收入37.27亿元,同比下降26.4%;地方财政收入12.82亿元,同比下降1.4%,完成全年任务60亿的21.4%。此前有传言称,神木政府将向陕西省政府借款发工资;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政策因财政亏空将终止。这即使是谣言,却也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民众的担心。
此外,受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崩盘波及,神木出现多起较大的非法集资案件。
随着神木煤炭在2005年以后进入产量价格“双增长”的时期,来自煤炭行业的高额回报创造了民间融资的极大市场。2010年神木迎来了全民借贷的高峰。政府当时曾公开表态支持民间借贷,在政府默许的“支持”下,政府官员们也投入到了借贷大潮中,且不乏县委县政府的政要。
民间金融危局愈演愈烈,涉及资金或高达两三百亿元之多。政府欠企业债,企业欠民间融资公司债,民间融资公司欠放贷老百姓的债,“三角债”的死结似乎有越缠越紧,以至于终于爆发了神木多人集聚事件。
底特律
对不接触政府账簿的普通人来说,对底特律的最直接的感受是人口流失。
截至2012年,整个底特律市的人口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185万人左右,锐减到如今的70万人,大量房产空置且业主不缴税,财政连续6年收支不平衡。
随着汽车城底特律逐步走向衰退,失业率不断攀升,贪污腐败严重,财政税收持续下滑。荒废的摩天大楼、工厂和住宅随处可见,社会治安急剧恶化,盗窃、偷车、抢劫、枪杀等案件频发。在市区里,医疗救护、警察巡逻、消防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连路灯都不能全部亮起来。原本居住在城市中的中产阶层选择到城市郊区居住,于是出现了住宅郊区化和城市空心化,人们纷纷逃离这个“鬼城”。
底特律政府也曾为走出萧条做过努力。比如规划大体量的建筑设施,改变城市形象,并试图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然而,这个错误的决策,不仅无助于改变现状,还加剧了城市债务。底特律的人口不断减少,房屋和设施已经供大于求,过度建设无异于饮鸩止渴。
美国媒体将今天的底特律称为罪恶之城、美国最悲惨的城市,底特律甚至成了腐烂大城市的代名词。
对此,美国媒体解读,受市政管理、产业形势和金融危机三重因素影响,底特律眼下陷入经济萎缩—市政服务差—人口外流—财政困难的“恶性循环”。
神木
借助于城镇化战略的启动,在城镇化等于房地产化思维的驱动下,中国地方政府做大城市规模的决心和意念与底特律市政府相比可以说有过之无不及。
2010年9月,前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被调走后,神木县就进入了雷正西时代,走上了一条与郭宝成时代迥异的发展路径——建设“陕西最美县城”。
从2012 年开始,神木经济开始降速,但神木仍延续过去打造“陕西最美县城”的思路,进行大规模建设改造。
官方提供的材料显示,近几年来,神木先后投资40多亿元,新建和改造22条主干道路,铺设和改造自来水主管网50多公里、支线管网130多公里,铺设供热管网180公里,对两山和城区三桥进行亮化、防护林建设以及打造滨河路河堤景观工程等。
雷正西的不幸也许在于,他赶上了煤炭价格拐点导致神木经济的下行,还有民间借贷者在资金链断裂时滋生出的焦虑。
民间借贷奔向房地产市场后,神木本地的房价从每平方米四五千元,一直冲到了2012年的价格顶峰——很快被炒到了上万元,最好的地段甚至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而当地的人均收入不过五六千元。
据报道,神木不少楼盘已经竣工很长时间,但居住于此的住户却寥寥,房屋闲置率比较高。在县城西侧,几栋近20层的在建楼盘中,没有施工工人和作业的机械。自从去年的煤炭价格下跌开始,神木县的许多在建楼盘也出现了停工的现象。
媒体调查发现,在神木的财富江湖中,煤炭价格让煤老板暴富,也催生了民间借贷,煤老板开发或投资于房地产,从而炒高房价。煤炭价格下跌,整条利益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出现问题,利息无法兑现,成本无法收回,房地产开发也停滞不前,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源源不断的煤炭、疯狂的民间借贷、被炒高的房价……在利益链条中,环环相扣。神木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底特律?她的未来仍旧无法预知。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