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证券时报记者贾壮
“央行在出乎意料的时间公布了一项意料之中的政策。”一位业内专家在听到加息消息后如此评论。“出乎意料”是指央行通常都会选择周末公布诸如加息这样的重大货币政策,此次选择周二公布显得有些不寻常;“意料之中”则是指在通胀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央行加息顺理成章,业界对此早有预期。
对于此次加息的目的,央行昨日有明确表述,即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多数都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解读加息的政策初衷。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褚建芳表示,加息表明了央行对目前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由于本次加息的存贷款利率不是同步调整,存款利率上调得多,贷款利率上调得少,银行的利差缩小,央行希望以此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冲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张汉亚认为,央行加息完全是为了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负利率进行补偿,尽管目前通货膨胀仍然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但只要价格整体上涨了,实际利率就呈现负数,央行就必须对通货膨胀进行补偿。
通胀水平的确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高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快速攀升影响,今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达到5.6%,这是我国CPI连续5个月同比上涨达到3%以上,也是近10年来CPI月度涨幅最高的一个月。
此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6%,即使不考虑利息税因素,与7月份5.6%的通胀水平相减后,居民户所得实际利率仍然处于负数状态。通货膨胀存在不仅会给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带来损失,更会在形成通胀预期之后促动资金流向资产市场,带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
从各个司职宏观调控部委的公开表态可以看出,央行对于当前的物价走势最为忧心。在刚刚公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明确指出,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
央行在报告中还提到了通胀预期的问题,即主要由食品涨价带来的实际感受变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当“感受通胀”大于“实际通胀”时,价格预期可能进一步被推高。
此次加息延续了上次存款调整幅度高于贷款调整幅度的做法,很显然央行是希望通过缩小商业银行利差收入的办法达到抑制信贷扩张的目的。不过这种做法能否奏效仍然存疑。张汉亚分析说,企业贷不贷款不在于利息高低,而取决于利润空间大小。只要企业测算的利润空间高于贷款利率,就会继续贷款。历史上利息达到10%以上时,企业也没有停止贷款,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它的利润空间可能是20%甚至30%。
企业对贷款利息缺乏敏感的确是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央行此前一直试图从收缩流动性的角度解决问题,即更多的运用价格型调控工具。有建议认为,为缓解信贷过快增长的情况,央行还是应该更多使用行政调控手段,这被经验证明是最为有效的调控方法。
关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走向,专家认为如果通胀得不到有效控制,央行还是会继续调整基准利率。至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票据等政策,早已经成为央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常规动作,不排除今年下半年还会继续使用的可能。
编辑:
廖书敏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