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国门30多年来,中国商人的海外足迹已无处不在。《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约有4800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后从大陆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约600万人。在海外建立的中资企业超过1.2万家,截至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资产总值达2.5万亿美元(包括港澳台,不含中国大陆)。中国人与外界进行投资、贸易和其他经济交流,为个人和国家带来巨额财富,其成就让世界瞩目。然而,世界各地与华商有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详细]
中国在崛起,但中国商人却在海外接连遭遇“事故”。面对海外利益扩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人准备好了吗?大国心态是否已真正建立起来?我们需要怎样的商业生态观和国民素质,来应对国际化生存?[网友有话]
俄再谈灰色清关 称不会再建大市场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表示,俄罗斯不会再开设类似于大市场的场所供华商销售产品。[详细] |
东京池袋华人店铺遭冲击9月26日下午,30多名日本人手举著太阳旗聚集在东京池袋的阳光城门外,闹事长达四五个小时。[详细] |
媒体聚焦 |
---|
分析评论 |
---|
独家访谈 |
---|
凤凰观察 |
---|
中国商人与阿尔及尔居民殴斗:一次停车引发的血案 |
---|
部分当地人对华人经商赚钱颇为不满 停车冲突只是导火索
事件发生在阿尔及尔一个中国人聚居区,起因是一名中国人试图将汽车停在阿尔及利亚人的商店前面,遭到拒绝。目击者称,大约100名中国人与阿尔及利亚人拿着刀子和木棒相互殴打,造成3人受伤。涉案的阿尔及利亚店主承认他先动手。[详细]
目击者:上百名阿尔及尔当地人围守路口 看到中国人就打
8月3日傍晚,群殴事件升级为暴力事件。现场有上百名当地人聚集,在各个路口守着,看到中国人就打。群殴最后升级为抢、砸,一些店面和仓库被撬开,这些人冲进去明抢。有3名华人到超市买东西时被当地人打倒在地,车子也被烧着。[详细]
深层原因:华工大量涌入挤占就业 华人尚未融入当地风俗
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华人尚未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常常有当地居民投诉华人不尊重当地的传统,比如有些中国人喜欢在公众场所喝酒,不符合当地习俗。此外,华工大批涌入这个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也引起了部分当地人的不满。[详细]
阿尔及利亚 |
---|
阿尔及尔 |
海外华商频遇“险” 中国人在全球化中“很受伤” |
---|
开放国门30多年来,中国商人的海外足迹已无处不在。《2008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海外华侨约有4800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后从大陆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约600万人。在海外建立的中资企业超过1.2万家,截至2008年,世界华商企业资产总值达2.5万亿美元(包括港澳台,不含中国大陆)。中国人与外界进行投资、贸易和其他经济交流,为个人和国家带来巨额财富,其成就让世界瞩目。然而,世界各地与华商有关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详细] |
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纵论华商国际化生存困境 |
---|
8月17日10:30-11:30 专家对话 |
著名人类学家张海洋从文化根源剖析华商困境 |
---|
8月19日11:10-12:10 专家对话 |
社科院学者康荣平谈华商转型与商业生态观重塑 |
---|
8月21日10:30-11:30 专家对话 |
网友热议华商海外困境:国民素质太低还是商业道德缺失? |
---|
【上海网友】我们的同胞不注意别国的风俗习惯
我去过伊朗搞技术工作。在一起工作的还有10来个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我确实感到我们的同胞不注意别国的风俗习惯,不管是有意或无意,反正叫他人反感,因为是别人请你去协作,所以也就忍着了,其实能感到他们的不快,尤其是在伊斯兰国家里,在伊朗的日子里。我看到的当地伊朗人是很友好,很礼貌的,比我们肯定文明。
【凤凰网友】礼仪之邦民要好好学习文明后再出国
没素质的老百姓,不管是在先进国家或在落后国家,到哪里都教人讨厌(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阿尔及利亚、太平洋的小岛国、印尼、马来西亚……)。中国人几乎就代表着不守秩序、脏乱、不尊重他人、自以为是有钱人、自以为是大国的国民、自以为有文化……最不可思议的是称我们自己为礼仪之邦,国人真该好好学习文明后再出国。
【四川网友】重物质、轻精神是华商出问题的根源
中国人有很多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大都勤俭节约,但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好的习惯正在慢慢被淡化,而一些恶习正一步步取代其位置!这种问题跟着华商出了国,而中国商界又是问题最多的,所以与当地的一些人相冲突,甚至导致流血事件,而且有可能还伴随报复行动!其实追根结底还是思想问题,只注重经济建设,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凤凰网友】现代的中国缺乏清晰的历史定位
中华文明五千年,但精髓是什么,我不清楚。国人的思想很混乱。民众没有经历过类似“文艺复兴”之类的思想积淀。我很茫然,除了知道五千年文明,无数典籍,我不知道现代的中国是以什么理念立国的,民众追求的生活目标是什么样的。现代的中国缺乏清晰的历史定位,历史思潮的定位,国民性无从找起,国家缺乏信仰吸引力。
【凤凰网友】再恶劣的环境也难以封杀掉社会进步的代表作
要与全世界竞争,走出去的华商必须具备强的竞争力,比如商品的特色化,管理的更优化,技术的垄断化等,并且这些特殊为他人无法模仿,加以品牌效应得以生存。世界竞争环境是一样的环境,存在还是靠自身,如果有一定的竞争能力,相信再恶劣的环境也难以封杀掉社会进步的代表作。困境也许是短暂的困境,时间与空间会证明一切!
凤凰博友评 |
---|
青竹一叶布衣客: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之争 关健斌:谁该为俄罗斯灰色清关买单 拍案:华商在俄的命运让人担忧 dr.bear:点评中国文化的十一大反思 |
国际化生存反思: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人? |
---|
1.中国人的商业成功引起当地竞争者的敌视和围剿
中国商人在世界各国纷纷建起了中国商城,把价廉物美的中国轻工业品带到所在国市场,有些产品与当地产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一些国家的传统行业竞争不过来自中国的同行们,日益败落,很自然地把气撒到中国商人身上。[详细]
2.华商不了解当地法律和商业环境 造成误解和纠纷
中国商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商业或法律纠纷也是各种各样。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很多时候,往往是由于对当地法律和商业环境了解不足,而造成误解和纠纷。[详细]
3.华商习惯花钱免灾 饱受所在国政治、司法腐败困扰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刚转型的东欧等国,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向政府官员和警察行贿来“疏通关节”。中国商人尤其“怕官”,因此在海外一旦有了问题,就希望破财免灾。这反而造成当地的不法官员和警察越发喜欢敲诈中国人。[详细]
4.部分华商不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社会秩序 素质偏低
俄《新闻时报》刊登当地居民对华商的抱怨:“没有任何人禁止中国人在市场上卖东西。但文明、干净的市场,现在却变成又一个遍地垃圾、充斥着劣质商品的切尔基佐夫市场。”华商总“出事”,归根结底还是一些华商的所作所为授人以柄。[详细]
5.华商弄巧成拙的“小智慧”往往让勤劳变成徒劳
在世界商圈,华商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以勤俭、吃苦耐劳和极具“小智慧”而闻名。这种“小智慧”能让华商们迅速发现商机,做出应变,但也正是这种“小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甚至成为某种悲剧和灾难发生的诱因。[详细]
6.政府对中国公民海外权益的保护还远不够“强悍”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护海外华人方面大有进步,海外使领馆也日益转变为服务机构。但是,除非政府更热情地支持个体中国人进军海外,更强悍地保护海外个体中国人的经济权益,不然中国人在海外就依然缺乏依靠感,大国崛起就是句空话。[详细]
媒体视点 |
---|
欧华联合时报:靠什么维护海外华商的正当权益 观察与思考:全球化时代海外华商思生存 新京报:在俄华商获释显领事保护常态化 欧洲时报:华商应从俄事件中汲取教训 中华工商时报:从俄华商之遭际看中国制造之命运 |
大国崛起追问之一:我们的大国心态是否已真正建立? |
---|
大国之路遭遇小国行为:海外多层面冲突难避免
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法律意识、行为方式等,颇容易带来隐患。有些人不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触犯宗教禁忌,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破坏公物,随地吐痰,招来当地人的愤恨,甚至“暴打”。在海外公共、商业环境中,切不可忽视其习俗、礼节。[详细]
中国不如17世纪荷兰:洗脚上田未洗掉粗俗心灵
如今的中国人缺乏共同信仰和文化认同感,洗脚上田的人还没有洗掉粗俗的心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遍布全世界,华商在世界上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种种贸易摩擦表明,依赖大量出口廉价产品来维持的中国经济是何等脆弱。[详细]
中国国际话语苍白 应用善意行为塑良好国家形象
中国确实在把廉价产品销到非洲,也需要非洲宝贵的资源,但我们没有能力把它正当化,国际话语很苍白。我们需要开展与观念建构对应的公共外交,用善意的行为话语,塑造本国良好形象,改变他国政府和人民在一些领域的误解和偏见。[详细]
重塑国家精神须打破小国心理定势 构建大国理性
中国人在大国竞争局面中的乡愿定势,反映出难以改变的小国心态。再一方面,中国人总是认为在国家间的强弱处境中,没有共存共荣的逻辑,只有你死我活的定势。不打破小国心理定势,中国就不可能晋身大国,精神矮子绝对无法成为国家巨人。[详细]
分析评论 |
---|
大国崛起追问之二:海外华商需要怎样的商业生态观? |
---|
华商往往过于崇拜权力而忽视平民社会力量
中国商人在海外发展时,往往由于在国内的思维定势,过于崇拜权力,而忽视了平民社会的力量。我们看到,典型的中国商人在海外往往喜欢一掷千金结交权贵,遵循的还是“衙门有人好办事”的传统思维,而缺乏对社会和媒体的正面公关能力。[详细]
华商往往忽视回馈当地社会 致族群矛盾易发
中国商人要消除铺张浪费、奢侈攀比、炫耀财富的陋习,应努力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发扬华人勤俭节约之美德,树立良好形象;开展慈善福利事业,捐款捐物救济贫困地区,造福一方,这样的主动回馈有助于缓和经济竞争导致的族群矛盾。[详细]
华商应了解当地法律 规避政策风险杜绝恶性竞争
低价占领市场、不重视知识产权、恶性竞争严重,这些不良做法不仅严重损害华商形象,甚至会成为灾难的由头。一个企业要成为在国外发展的企业,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法律,并学习如何与当地和谐相处,促进双方发展。[详细]
华商应加强团结 积极参政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华人群体长期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很难为自己在所在国争得发言的机会,也就难以得到所在国的足够重视,得不到相应的安全保障。华商一方面应积极参政,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会、同乡会、宗亲会等民间社团的作用。[详细]
聚焦华商 |
---|
海外华商:从三把刀到全球化 |
大国崛起追问之三:我们需要怎样的国民素质应对国际化? |
---|
仁:大国民当有大国仁 解文化及利益冲突于无形
全球化下残酷的竞争模式很可能对一些群体的生计产生毁灭性的冲击,这种不平等很容易让人产生仇恨,并以暴力形式表现出来。华人要平等对待当地居民,特别是下层原住民,同时,虚心向当地居民学习,尊重原住民的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详细]
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逐利无可厚非却不可忘义
中国产品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恶性竞争严重,有时为争夺市场,甚至不惜亏本大搞恶性竞争。此外,部分华商无视当地法律,钻政策空子,也为日后发展埋下祸根。海外华商应培养在“利”字面前不忘“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素质。[详细]
礼:国人海外形象糟糕 为何仓廪渐实而不知礼节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华商、游客涌向世界各地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详细]
智:摈弃小智慧小聪明 华商须以大智慧掘大商机
在整个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都在逐渐转型的今天,海外华商也到了摈弃那些不合时宜的“小智慧”的时候。华商应随大势完成转型:以“大智慧”发掘“大商机”,从而造就海外经营的“大安全”。[详细]
信:“坑蒙拐骗”成“国技”是全体国人之大耻
华人中的少数害群之马使大多数诚信、合法经营的华商和其他华人受牵连。一些昧着良心的华商把当地人的善良单纯看成是愚钝可欺,把奸猾刁钻当成生财之道,让华商颜面尽失,声名扫地。时间一久,中国人经商无诚信的名声越叫越响。[详细]
国民素质大讨论 |
---|
中日韩国民海外形象调查:国人不拘小节 清华教授称中国日本国民素质差距有30年 95.7%受访者认为国民素质与大国形象相去甚远 中国呼唤公民 更呼唤大国公民 |
网友建言:海外华商如何突破国际化生存困境? |
---|
【网友】是时候发起大国民教育工程和国民素质大讨论了
说到底,中国人总有那么一种暴发户心态。鸦片战争让中国委屈了一百多年,现在又崛起了,但中国人在心态上完全还没有做好崛起的准备。传统的小农意识,加上国内无序竞争带来的种种恶习,对制度和法律的漠视,让我们离大国国民还很远。眼下,该搞个大国民教育工程,让国人知道怎么做个大国国民,大气、开放、气势磅礴又海纳百川的大国国民。
【网友】治本之策还是摆脱末端经营,大路货模式难持续
中国人走出去,都是卖小商品的多,做得好的也就开餐馆。大企业不多,其中受人尊敬的更少。总是这么搞末端经营,在海外难免出事的。不能再走大路货模式了。
【网友】警惕国外对华人的仇富心态,低调不吃亏
绑架、勒索这么多,为什么?恐怕跟有些华人得意忘形,到处炫富有关。低调点不吃亏,有些国家对华人已经有仇富心态了。
【网友】华商要有商业道德 国内无序竞争带来的种种恶习别搬国外去
假货盛行,坑蒙拐骗,恶性竞争,花钱行贿,破财消灾,国内这些东西搬出去真丢人。
【网友】政策、法律、行会、民间组织、驻外使馆应该保驾护航
政策引导的少,法律保护的不够,行会和民间组织没起到足够的作用,还是服务没到家啊,华商都是自发出去的多,乱子自然也多。教不够,也是国之过。中国人在海外,一定要团结才行啊。
专家分析 |
---|
海外华商不能只是“闷声发大财” 纠纷并非都涉及政治和国家 不要一味因利益驱动去钻政策和法律空子 |
相关报道更多 |
---|
|
分析评论更多 |
---|
|
独家访谈更多 |
---|
|
相关专题更多 |
---|
网友有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