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
导语:从2018年起,可否尝试不再发布或公布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调控目标。如果要公布,可考虑以公布预测值的形式引导市场预期,而不是具体的、一定要确保实现的某个目标。
在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究竟还要不要继续制定一个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从2018年起,可否尝试不再发布或公布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调控目标。如果要公布,可考虑以公布预测值的形式引导市场预期,而不是具体的、一定要确保实现的某个目标。并且在形式上,采取前一年年底公布一次,当年中期调整一次预测值的做法;或考虑每季调整并对外公布一次。预测值是个预测性、参考性目标。这样做,比较主动,也比较符合国际惯例。
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长表现亮眼,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普遍预期。一时间市场乐观情绪被调动起来,以致对2018年有了很多预期。依惯例,每年岁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研究讨论下一年经济工作时,一个很重要的事项是确定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尽管这一目标并非指令性目标,并无实际约束性,但对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仍旧构成了一定指向性,决定着全年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
那么,在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究竟还要不要继续制定一个经济增速预期目标?
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战略性、历史性判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转换了理念、转变了模式的新发展,即与五大新发展理念相一致的经济发展,尤其突出高质量发展,强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要远重于GDP增速的快慢;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后的增速无疑将优于原有模式、原有路径下的10%增速。
为此,笔者建议,从2018年起,可否尝试不再发布或公布年度的经济增长预期调控目标。如果要公布,可考虑以公布预测值的形式引导市场预期,而不是具体的、一定要确保实现的某个目标。并且在形式上,采取前一年年底公布一次,当年中期调整一次预测值的做法;或可考虑每个季度调整并对外公布一次。预测值是一个预测性和参考性的目标,不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标。这样做,比较主动,也比较符合国际惯例。
弱化GDP增长目标对新时代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牵引下,与之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要有所调整,总的原则是:淡化速度、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稳定预期。具体而言,下一阶段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改革的着力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真正落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努力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展现政策定力,淡化以GDP为核心的增长观、发展观,追求高质量、去水分、有效益的经济发展;追求暖人心、惠民生、补短板的经济发展;追求绿色化、“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而非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粗放、低效的经济增长。为此,要继续推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代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从“高速”到“高质量”的变化。
第二,加强研究并重点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不平衡、经济生态环境不平衡、经济内部重要结构不平衡,以及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领域的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必须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切实厚植发展优势,更加注重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全面解决好民生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努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显著提升,保障人民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财政政策存在继续扩张的空间和必要,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减税力度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负债意愿,增强预算硬约束,强化财经纪律,打破刚性兑付。
第四,货币政策宜继续保持稳健中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转型期经济体,一味降低利率、扩张货币并不一定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且易陷入“流动性陷阱”。资金面紧平衡更有利于金融去杠杆。再从全球金融发展态势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已经开始退出非常规的货币扩张政策,或主动缩表,或进入加息周期。在此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外部约束也在增强。
第五,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应尽快激发“人力资本红利”,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投入,为培育经济新动能,加快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