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
凤凰网财经6月15日讯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于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凤凰网财经全程直播。
国务院参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夏斌发表演讲。夏斌称,应该重点关注支撑中国金融开放的经济基本面有没有形成。
夏斌就以下几个具体现象进行了阐述:
一是中国央行加息和减息。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多大程度上加、减,呼应世界经济周期来波动。过分强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还很远。
二是市场现象。类似目前讲的去产能行为,什么时候能不是由各级政府下文件、下指标任务,而是我们经常可以随意看到大企业因为欠债被告上法庭,破产倒闭,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不被改革迟缓的企业行为所牵制。
三是境内外的价格悬殊差距缩小,投资者的套利行为非常方便,套利动机明显减少。在资本帐户管理决策中,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心一些企业和国民明显转移资产。政府审批事项越来越少。我讲的这些,今天都没有做到。
四是上海在自贸区改革为仅仅剩下关税、投资、负面清单等一些优惠政策内容,金融改革的闪亮点几乎没了。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各位金融同仁,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加快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重点关注什么?”今年是第十届陆家嘴论坛,我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能是上海陆家嘴论坛永存的主题。其实90年至今,各界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从未停止。从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以来,到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到2018年海南自由港的宣布,我们已经有12个省市、自治区开始搞这方面的金融改革试点。我们再到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以及议论中的沪伦通,取得了不少进展。
那么怎么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八个字?我认为,一是在上海这个具体的城市建这个中心。二是是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各国资金交易配置的中心,全球的资金在中国上海这座城市可以自由兑换,意味着在中国资本帐户的管制已经没有限制了,意味着货币兑换的比例是体现当今国际通行的汇率原则。
20年过去了,为什么这么难实现?目前没有全球可通行的做法。不同国家在世界经济周期不同历史阶段,表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从国际范围来看,从20年实践来看,尽可能寻找平衡点,有时候在某个点上快一些,有些点慢一些,我们是走走停停,但一直朝着目标方向、市场原则方向走,资本向下要打开。
未来怎么看?我认为方向不会变,尽管很困难。二是三者的组合短期来看是灵活多变的。今天我不用专业语言来解释,我只能用市场现象与大家交流。如何判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到底什么叫做人民币国际化,为什么现在这么慢,上海什么时候可以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呢?
如果形成了,是什么样的状况。今天反过来要关注什么。我今天想讲的,重点关注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场所建设,不应该是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产品的多管和创新,而应该重点关注支撑中国金融开放的经济基本面,有没有形成,中国的经济运行,什么时候,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更加体现市场运行原则。
具体讲几个现象,一是中国央行加息和减息,什么时候加,什么时候减,多大程度上加、减,呼应世界经济周期来波动。过分强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程还很远。二是市场现象,类似目前讲的去产能行为,什么时候能不是由各级政府下文件、下指标任务,而是我们经常可以随意看到大企业因为欠债被告上法庭,破产倒闭,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不被改革迟缓的企业行为所牵制。 三是境内外的价格悬殊差距缩小,投资者的套利行为非常方便,套利动机明显减少。在资本帐户管理决策中,没有必要过分的担心一些企业和国民明显转移资产。政府审批事项越来越少。我讲的这些,今天都没有做到。四是上海在自贸区改革为仅仅剩下关税、投资、负面清单等一些优惠政策内容,金融改革的闪亮点几乎没了。
今天的沪港通、深港通已经失去试点意义,和各省市申请试点的动力,背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资本帐户管制大门越来越打开了。金融改革到今天,能不能真正向纵深发展,取决于微观企业的改革,取决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能不能处理好,取决于当前市场上多年积累的市场泡沫,能不能得到平稳的释放。
因为我不相信,在国内企业改革没有取得基本成功之前,在国内当前的资产泡沫和系统性风险没有得到逐步释放之前,资本帐户完全打开,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之后,中国经济还能保持稳定发展,而不发生重大的波折,反过来说,这些问题必须要解决,中国、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才能形成。一句话,所以要真正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中国要尽早享受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