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实业:“江苏第一股”三次创业 实现自我跨越

太极实业:“江苏第一股”三次创业 实现自我跨越

null


谈起太极实业,相信全国的老股民都不会陌生。1993年,太极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这家抱着“实业报国”信念的公司起点很高:前身无锡市第一合成纤维厂是我国最早生产民用涤纶短纤的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烟用聚丙烯丝束生产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几经潮起潮落,有辉煌,也有沉寂,有徘徊,也有加速,但无论企业发展形势如何起伏,发展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历经三次创业,也实现了自我的跨越。

一次创业:聚焦主业 上市求跨越

改革开放初期,无锡化纤业受到了冲击,曾在市场上红极一时的无锡第一化纤厂、第二化纤厂的产品一下成了滞销货。好在从第一纤维厂走出去的技术专家——高仲芳回到无锡,接过了无锡第二化纤厂的“帅印”。在新厂长的带领下,仅仅用了40多天,就像变戏法一样,公司迅速走出了负债的泥潭,全部产品积压的问题顺利解决了,年终盈利102万元。到1987年,由第一化纤厂、第二化纤厂为主体,兼并建新织毯厂等企业的太极前身无锡合成纤维厂成立了。

null


江苏太极车间生产照片

新厂成立后,看准市场行情,高仲芳便带领技术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战,仅用半年时间就啃下了烟用丝束这块硬骨头。1988年,共有两只国家级重大新产品问世:一个是在国内首创的烟用过滤材料——聚丙烯丝束;另一个是填补当时国家空白的涤纶帘子线。新产品的出现,使企业的产值成倍增长,在1990年,企业完成产值达2.8亿。

新厂的效益增长,在全国同行中名气越来越大。成立的第二年,就开始投资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涤纶帘子线,但是难题摆在眼前:巨额资金不知从何而来。上市,到市场中找机会,这是无锡合成纤维厂的最终选择。也由此,企业改名“太极”。1993年,经过7年的努力,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就在这一年,全国第二批100多家企业申请上市,但最终只有13家企业获得批准,太极实业成为江苏上市第一家。1993年7月28日,太极实业以3.6元发行的6300万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通过这一次首发,太极实业成功募集资金2.27亿元。

二次创业:居安思危 转型求跨越

时间跨越到2008年,是年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时逢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世界经济“断崖式”下跌。为迎战金融海啸,太极实业控股股东无锡产业集团成立之初就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太极人决定坚持以实业发展为基,以资本运作为术,在产业集团的支持下,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颓势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肉搏战”。

null


海太半导体产线照片

为此,太极实业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开启了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二次创业之路。2009年太极实业与韩国海力士合资成立了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从传统化纤行业一举踏入新兴高科技产业,并迅速站稳了脚跟。2010年至2016年,海太半导体营收规模从2.47亿美元增长到4.89亿美元,增长近2倍。产品技术等级也从开始的65nm(纳米)级升级到2015年的25nm级,至2016年上半年又实现了20 nm级的量产。2017年海太半导体实现了DDR4 SERVER服务器内存条量产化,生产量比率突破50%以上。

null


太极半导体生产车间

据介绍,2012年至2017年,海太半导体已连续多年获“中国十大半导体封测企业”称号。太极实业产业转型首战告捷后,2012太极实业又收购了意大利EEMS半导体,成立了太极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及太极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至此,太极实业初步完成了由传统化纤产业向半导体后工序服务产业的转型。

三次创业:创新突破 重组求跨越

null


十一科技和辉工地

近年来,随着《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等颁布实施,省市出台加快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政策意见,太极实业嗅到了壮大集成电路、布局新能源的机遇期已经来临。

null


十一科技内蒙古大唐国际卓资县巴音二期风光同场35MWp光伏发电项目

而彼时的十一科技正在谋求上市,与欲图“强筋健骨”的太极实业一拍即合。一边是国内率先改制的综合甲级设计院,一边是资本运作成熟的“江苏第一股”,二者的兼并重组无论从延伸、补强产业链,还是从盘活资本要素来看,都有着正向发展的现实价值。无锡市委、市政府倾力支持,产业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重组工作人员全力奋战下,终于,这个经典重组计划顺利落地。

太极实业资产重组项目被评为2016年度无锡市上市公司最佳资本运作奖,它的成功不仅是无锡国资国企改革的新亮点,还开创了“四方共赢”的新局面。对于产业集团而言,持股由3.9亿股增至7.6亿股,持股比例由32.79%增至36.09%,国有经济控制力进一步增强;对太极实业而言,从根本上改善公司资产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十一科技而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借力资本渠道优势、促进业务发展特别是光伏发电业务壮大;对干部职工,首次在无锡国有上市公司成功探索员工持股计划,创新方法将十一科技核心员工所持“老股”灵活转化上市公司流动股,实现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成果深度绑定,有效激发了内生活力动力。

对话

江苏国资: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太极实业成功上市后,资本为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的其他企业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太极实业:1993年7月28日,太极实业以3.6元发行的6300万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通过这一次首发,太极实业成功募集资金2.27亿元。上市让太极实业领教了资本的魔力。1993年3月,太极实业只付了10%的定金就从欧洲和美国进口了先进设备,用于涤纶帘子线的生产。上市之后,太极才用所募资金付了款。此后,太极实业于1998年增发新股8000万股,募集资金净额3.29亿元,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太极实业的成功上市,开启了江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的先河,为其他企业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2003年,太极实业为做强做大核心业务,进行了第二次资产重组,通过转移不良资产,整合业务,大大提升了太极核心竞争力,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太极二次创业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江苏国资:太极实业与十一科技强强融合后,产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太极实业:二者强强融合后,聚合裂变效应显著,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越级增长,经营规模、质效迈上新台阶;产业板块协同作用逐步显现,构建了集成电路设计总包、封装测试前后端业务格局,形成了高科技工程服务、光伏发电、半导体及化纤制造三大板块,行业龙头地位彰显巩固。

在半导体领域,海太半导体列“2016年中国十大封装测试企业”第7名;高科技设计总包领域,十一科技已获取集成电路等产业设计总包订单超220亿元,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光伏电站领域,十一科技获评“2016中国光伏电站EPC总包企业20强”第3名及“2016中国光伏电站企业20强(综合类)”。2017年,重组后的太极实业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A级优秀评级,企业治理合规高效。

江苏国资:那么,重组之后,太极实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呢?

太极实业:2017年,太极实业以资产重组为契机,强化协同发展、转型发展、质优发展,经营实绩开创历史。2017年完成营业收入1,203,381.94万元,相比2008年的65,510.68万元增长了18倍。完成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779万元,相比2008年的1,875.48万元增长了22倍。截止2017年12月31日,太极实业资产总额1,684,254.34万元,相比2008年的100,041.08万元增长了近17倍;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616,969.98万元,相比2008年的59,087.33万元增长10倍以上。2017年太极实业成为首个无锡年营收破百亿的单体国有企业,在无锡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史上树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江苏国资:抢抓机遇,太极实业也在为“中国芯”贡献力量,在半导体领域,太极是怎样投入的?

太极实业:2017年太极实业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和工作力度,海太半导体成功导入的19纳米高新技术DRAM存储芯片封装和测试技术,在大幅提高产品存储速度及存储容量的同时降低了产品功耗,实现了在DRAM封测代工领域与世界领先技术水平接轨的预设;通过导入倒装芯片技术(Flip-Chip,简称:FC),大大提升了封装的电性能,实际效果优于SK海力士本社的封测厂;通过实施锡球自动修复技术、升级封装测试Hybrid设备,进一步巩固了海太技术领先优势。

在“三次创业”开局之年,公司凭借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设备换装速度、优化产品调度安排等措施,半导体封装及测试单月产量突破10亿颗大关,模组制造及测试单月产量突破4千万条,刷新海太历史最好记录。

太极半导体在辨析自身技术优势、洞悉市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制定了“融入主流,深耕车规”的发展战略。目前,已形成国际一流客户三足鼎立之势。通过一套强有力的转型发展组合拳,以改革增活力、破瓶颈、促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改革效应正在转化为企业效益和转型效能。自2017年3月份起,实现月度经营性现金流为正;7月,太极半导体当月营收突破400万美元大关,实现单月扭亏为盈,并在下半年连续实现月度盈利,结束了公司成立以来连续54个月的亏损局面。太极半导体的平台功能恢复提升,为太极实业未来主攻半导体自主自营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容来源:江苏国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