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是“一流”的?
今天是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回首这一年,“营商环境”是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开年第一天,一则“雪地陈情”视频,将黑龙江亚布力、乃至整个东北的营商环境推上风口浪尖。视频中,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毛振华控诉: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政企不分,侵占企业23万平方米土地,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两天后的1月3日,2018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正是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这一年,37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营商环境”的,就有13次之多。此外,证照分离、一网通办、能放尽放、减税降费等,也是高频词汇。1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中国特色原则,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方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开展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逐步在全国推开。
这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营商环境的关注,可谓贯穿始终。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而在地方,包括吉林、辽宁、天津、广州、南京、贵阳等省市在内,都相继提出要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
不管底气如何,越来越多的主政者已经意识到: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营商环境是“一流”的?
有多重要?
什么是营商环境?你很难用一句话定义。
广义上来说,它是企业经营的全要素环境,既包括宏观经济学传统关注的自然禀赋、劳动力和资本积累,也包括产业经济学所关注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激励机制,还包括政治经济学所关心的政治体制、司法制度、社会治安。简而言之,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考什克·巴苏曾说:“一个经济体的成败取决于多种变数,其中往往被忽视的是那些方便企业和营商的具体细节。”
一定意义上,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数字的差距、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差距,实则是营商环境的差距。对此,东北三省想必感触颇深。
早在2016年,辽宁就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7年,又设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不久前,“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正式升格为省政府直属机构。
吉林则提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坚决打好重塑环境攻坚战。近日,吉林省长景俊海受访时还为自己立下“小目标”:用倒计时心态把营商环境做到“全国最优”。
黑龙江也急。“必须用钢牙啃硬骨头”。今年全国两会,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自揭家丑”,直指一些干部存在“摆平、搞定、忽悠”风气,语气不可谓不重。
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对一线城市而言,同样如此。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指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当年年底,上海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会上提出,“政府公务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店小二”这个词,自此流行开来,并入选《咬文嚼字》2018十大流行语。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则在多个场合明确要求,营商环境政策需要改的马上改,缺什么补什么,有一条补一条。深圳还提出,要对标新加坡、香港,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可以说,从沿海到内陆,一场蔓延全国的营商环境竞争,已经开始。
如何优化?
世界银行报告表明,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使投资率增长0.3%,GDP增长率增加0.36%。
另一项对80余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仅仅通过提高政策可预测性,就能使企业增加投资的可能性提高30%。正如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求发撰文所说:长期以来,“政策不稳”被很多投资者称为最大的风险。
目前,国际上对营商环境的评估有若干指标体系。其中,今年10月底,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跃居第46位,比上年大幅提升32位。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历年得分与排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历年营商环境报告
如今,中国已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这显然还不够——要知道,世界银行仅选取上海和北京两个样本城市,对中国进行评估。而对中国大部分城市而言,其营商环境还远远达不到这两座城市的水平。
中国营商环境分项指标排名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9营商环境报告》
改革就是“动奶酪”,难免伤筋动骨。12月初,广西北海将一个市局领导班子集体免职,引全国关注。“铁腕”手段背后,正是“争创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的紧迫感。
根据当地官方通报:12月7日,北海市纪委、监委派出暗访组对有关单位进行暗访调查,发现市行政审批局由于对政务服务大厅监管不到位,存在窗口工作人员作风不实、群众观念淡薄以及个别窗口设置不够合理、个别事项所需材料多等突出问题。
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更放出“狠话”:“谁破坏了北海的营商环境,就等于破坏北海发展,就是对北海人民犯罪,我们绝不允许有危害营商环境的事情发生。”
优化营商环境也是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任务。12月10日,《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19年)》公布,40项改革措施参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框架,直指海南“专业服务国际化水平低、企业融资问题突出、社会诚信与法治环境不完善、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
只有拿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才能突破营商环境的瓶颈问题。
谁来评价?
指标体系与评价机制,对改善营商环境而言,无疑发挥着“指南针”作用。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看认为,世界银行的评估体系是为了国际比较需要,并不完全适合中国。
换句话说,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切合我国实际。为此,2018年伊始,国务院就着手推动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今年3月开始,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借鉴国际经验,从衡量企业全生命周期、反映城市投资吸引力、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初步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可比的指标体系,并在22个城市进行试评价。结果显示,京沪领先,北京排名第一。
根据安排,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将拓展至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部分地级市;2020年,全面覆盖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评价指标给出的是趋势,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最终要看企业切身感受——换言之,营商环境是有温度的,并非被量化、冰冷的指标可以概括。
今年4月,《半月谈》刊文,直指困扰企业家的营商环境七大“堵点”:
朝令夕改,决策如同儿戏。
请君入瓮,新官不理旧事。
言而无信,承诺一纸空文。
喜新厌旧,重招商轻落地。
急功近利,光摘果不种树。
推诿扯皮,不担当不作为。
地方保护,公正公平难求。
自“11·1”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以来,各地相继向民营企业喊话,并拿出真金白银扶持民企发展:上海出台“27条”举措,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深圳派送“四个1000亿”礼包,送上“看得见的实惠”;成都建立“5+2”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缓解融资难题……
而在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华生看来,凡需要扶持和倾斜的对象,就已经说明其弱势地位,本身就是问题。况且,与其他任何群体一样,民营企业本身也参差不齐。民企真正需要的,是一个竞争中性、不贴所有制标签的营商环境——不偏不倚,依法办事。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打造营商环境,最终目的是聚企业、聚人心。就像海南某企业家所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这场没有完成时的自我革命,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而已。
每日经济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