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高增长背后的隐忧:被指交费容易退费难

中公教育高增长背后的隐忧:被指交费容易退费难

近期,浏览社交网络上有关315投诉的案件中,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002607.SZ)退费难、退费慢的问题频频出现。

中公教育依靠公务员考试培训起家,公司主打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公职类招录培训领域,也与其他培训行业形成错位竞争。目前,已成长为综合性职业类招录培训市场的龙头。前不久公布的财报中,2019年,中公教育全年收入91.76亿元,同比增长47.12%,归母净利润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52.79%,业绩斐然。此外,中公教育目前的市值已超千亿,并超过新东方,仅次于好未来。

不过,不少中公教育的学员称,协议30-45个工作日的退款期限内往往无法如期退款。从学员报名备考、到退费,钱在中公账上的时间,有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培训机构尤其是上市的公司,并不仅依靠培训来挣钱,而是依靠稳定的现金流来完成多元的投资,实现盈利。这也难免会导致不规范的行为存在。是专注教研提高核心竞争力,还是以赚钱为导向,考验着行业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退费问题频出

2019年毕业的王明(化名),于2019年11月参加了浙江省事业单位统考笔试。然而在考完后的某一天,便接到了来自中公教育的电话。

令王明感到惊讶的是,“当初我还没在官网上查到成绩,中公的推销人员就给我打电话了”。在一番劝说下,王明在2019年11月22日缴费10000元报名了某事业单位面试班。“因为我笔试成绩前二,是‘入小围’,所以原本20000的学费我只要交10000。如果面试不过,将全部退款。”王明表示。

“也是因为感觉比较划算,我才报名了。”在经历过一段培训后,面试成绩于12月2日公布,比较遗憾的是,王明的面试成绩是第四名,在12月31日出的拟录取名单中,并没有他。1月9日,王明申请了退款。

王明表示,按照协议,拟录取名单公示后的30-45个工作日退款。但至今有两个多月了,依旧没有退款。“开始是中公的老师称预计三月中旬左右退款,但后来又表示,因为疫情原因,三月底退款。”

(受访者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王明的遭遇并非孤例。近期,浏览社交网络上有关315投诉的案件中,中公教育退费慢、被骚扰推销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在一些投诉网站上,类似的投诉也不少。

(某投诉网站相关投诉)

不少网友表示,超万元退费遇到困难。一位已经退费的学员向大白财经观察表示,他彼时报的也是“不过全退”的协议班,从知道考试结果到拿到退款大约有半年时间。令他不解的是,“都是中公,同样的考试,不同的地方要求的退费资料不一样?”据了解,由于他当时的考试没有录用名单,中公教育要求学员向用人单位打电话,证明其没有录用,并给中公提供录音。其他人则是,打印那段时间的通话记录,证明没有接到录用电话,“导致我比其他人晚退了5个月”。

此前,2019年6月,也有媒体报道过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其退费到账时间为30-45个工作日,时长超出市场上在线教育企业一倍以上。这些学员反映,他们的退款时间不少甚至超过3个月都没有得到处理,而各种奇葩证明条款更是让退费者苦不堪言。

3月17日,大白财经观察就退费难等问题采访中公教育,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2

博弈

中公教育依靠公务员考试培训起家,学员是18至45岁的大学生、毕业生和职业人才。在公考培训市场之外,它还将业务拓展至教师培训、事业单位培训,以及综合招录培训。目前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职业培训,在319个地级市建立1104个直营网点。

2018年通过反向购买的方式成功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2019年也算是中公教育上市后的第一个完整财年。2020年3月9日晚间,中公教育发布一份颇为亮眼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2019年,中公教育全年收入91.76亿元,同比增长47.12%;归母净利润18.05亿元,同比增长56.52%;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52.79%;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4.8亿元。

2019年以来,中公教育股价大涨。截至2020年3月17日,公司股价上涨超200%,市值高达1364.85亿元人民币,而新东方2020年3月16的市值为181.64亿美元(1270.52亿元人民币),中公教育市值已超过新东方,仅次于好未来。

中公教育实控人鲁忠芳、李永新母子合计持股59.71%。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显示,二人以585亿元新上榜成为中国教育领域新首富。

中公教育已成长为综合性职业类招录培训市场的龙头,这也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时的强势地位。

据了解,中公教育的各类课程分为协议班和普通班两种。协议班,就是若无法通过考试、将退还学费的班次。不过,协议班往往比普通班费用高。以武汉的教师培训为例,一位中公教育的客服人员告诉大白财经观察,协议班的费用是22800元,而普通班则根据需求不同,价位大致在2000千左右至几千不等。该客服人员表示,协议班的学员可以学习的课程会相对普通班稍多一些,比如可以看一些网课内容等。此外,客服人员还向大白财经观察介绍了一款贷款产品“理享学”,学员办理后,可以先在中公教育选择班次免费上课,如果进入录取名单,可再进行分期还款,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则由中公教育还款。

不过,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马超表示,“其实许多培训机构也在做所谓的状元班、包过班,就在于利用人们的这类心理来积累资金。并且,培训机构的这类状元班、协议班收费高的惊人,有的是普通班价格的几倍,并且招的都是考分高的学员,这样录取率高,录取一个就等于赚了。而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比较注重财务报表好看,会利用拖长退费的时间来达到融资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借壳上市也让其背上沉重的业绩对赌。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中公教育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数须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亿元和16.5亿元。

“现在的培训机构尤其是上市的公司,并不仅依靠培训来挣钱,而是依靠稳定的现金流来完成多元的投资,实现盈利。”马超说。

这也可以从中公的财报中看出端倪,2019年财报中,中公教育的投资收益(理财收益和定期存款结息)和利息收入合计为2.62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14.52%。

此外,在教育培训行业,包括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中公教育也被曝出热衷于买楼建楼,囤积教育地产。

2019年年报显示,中公教育在建工程余额为6.54亿元,同比增长615.3%,新增在建工程除了2.76亿元的中城置地项目、1.83亿元的山东中公大楼、1.13亿元的抚顺中公大楼,还有136.9万元至6284.77万元不等的黄山店铺、亳州广汽丰田4S店、亳州亚夏财富广场。此外,中公教育在2020年2月再次公告称,以自有资金3.83亿元购买陕西冠城九鼎国际1号楼,至此,公司至少置办了10亿元不动产。

“我们也有检查其他的培训机构,相较起来,中公和华图还算是比较规范的。没办法,考试催生了中公和华图这样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马超说。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公教育公务员招录培训业务占公司总收入在2019年有所收缩,而事业单位招录培训和教师招录培训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8.44%和60.85%,远超过公务员招录30.15%的同比增幅,成为重要的增长动力。

核心竞争力

对于从事公务员招录、教师招录、事业单位招录、考研等业务的中公教育来说,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教育培训行业来讲,教研是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中公教育2018年投入研发费用4.55亿元,2019年增长53.47%达到6.98亿元。研发人员数量也由2018年的1350人增长至2051人。可以看出,中公教育对教研是看重的。

不过,2019年中公教育的销售费用也达到了14.83亿元。2019年好未来CEO张邦鑫曾说,“我听俞敏洪老师讲,新东方过去这两年研发费用也在10亿以上,好未来多一点,今年好未来的研发投入可能到20亿元。”

得益于预售款制度,中公教育2019年的预收账款为26.34亿元,较2018年的19.2亿元增长7.14亿元,2019年度整体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0.76亿元。2019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24.7亿元,较2018年同期的14.08亿元增长10.62亿元。现金流充裕。

不过,业内人士也有所担忧,市场上的很多教育企业都倒在了现金流断裂的问题上。主要是因为,预收制度使得教育企业有大量闲置的预收款,这些闲置的预收款往往会激发企业主的投资冲动,一旦事有不谐,企业便面临现金流紧张或断裂的风险。

比如,2020年2月,创立了13年的IT培训机构兄弟连因现金流问题倒闭;2月13日,曾获创新工场投资的明兮大语文由于资金发生困难停止运营;3月7日,百弗英语跑路。

此次疫情,也是整个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一个节点。2月14日,中公教育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回复投资者称,疫情期间教学已全部转到线上,当疫情解除各地课程将全面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线下业务为中公教育带来80.83亿元营收,占营收比重88.08%。新投入的线上培训在2019年营收为10.35亿元,同比增长133.5%。但从单价来看,线上培训人均单价仅582元,远低于面授培训的5360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疫情未消退的情况下,线上教育的大幅增长成为中公教育股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心竺教育缪欣欣则表示,疫情对行业来说,应该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角度来说,疫情期间,腾讯课堂、钉钉等提供了足够多的平台资源,这就给很多中小线下机构借力转线上教学提供了方便。其实很多地面机构都做过“线上教学”的尝试,中公也是,但大多类似的是,地面机构转型线上更多只是作为一种地面服务的“线上补充”,并不能算真正的线上教育。线上教育,“线上”只是服务的方式,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和“教育”做加法,背后涉及到一整套流程,比如,从“获客引流”到“社群运营”,再到“转化”,到“服务”,到“后续的反馈”,再到用户数据的多维度分析,这些都是体系化的,绝大数地面教育公司需要去摸索。

“如何在线上真实还原地面的教学场景?质量是整个教育行业的生命线,如何确保授课与服务的质量?如何在拥抱互联网的同时确保授课老师的质量和用户的服务体验?这些都是挑战。疫情只能算一个催化剂,很多时候往线上转型的机构就是‘赔本赚吆喝’,大浪散去就会发现谁在裸泳,新的再教育公司一定要注重教学场景的还原,注重教学质量的把控,注重用户的服务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走的‘稳中求快’。”缪欣欣表示。

内容来源: 大白财经观察

撰文丨谭丽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