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康医疗:“车轮式”收购,陷“债务危机”?

恒康医疗:“车轮式”收购,陷“债务危机”?

中访网财经(朱婷婷)恒康医疗发展的差异化在于2013年开始的收购县级以上二甲综合性医院行动,通过资本运作引入了竞争机制。然而在当前,身处抗击疫情这一“持久战”中,如何活下去已成为大量医疗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恒康医疗所面临的难题,也是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处境的一个缩影。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恒康医疗成立于2001年,成立时叫“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主营“独一味”胶囊的中药制剂企业。据了解,“独一味”是一种稀缺的藏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生于高山强度风化的碎石滩中或高山草地,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等海拔达3900米至5100米的高原地区。

1997年独一味胶囊上市,阙文彬又依靠强大的销售能力,使其迅速成为各大医院内外科手术、妇科的常用药。据了解,该公司2007年上半年的收入为9612万元。其中独一味就占了72.8%。据当时中华中医药学会统计的数字表明,在全国止血镇痛类中成药中,“独一味胶囊”销量仅次于云南白药,居第二位,2006年的销售收入为1.1亿元,所占市场份额为23.37%。

凭借“独一味”胶囊优异的市场表现,2008年,公司登陆A股上市,阙文彬以董事长身份在深交所敲钟。上市当日,独一味便得到了资本市场热捧,上市当天,市值就接近26亿人民币,阙文彬夫妇身家暴涨至17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的恒康仅有一家参股子公司,而到2017年,数量竟多达约五十家。

长达五六年的版图扩张和业务转型证明,大举并购这把双刃剑,终究没有走上向好的结果——对医院精细化管理不到位,无法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同时,车轮式的并购还导致了公司商誉的大幅增长。

2014年之前公司的商誉不足2亿元,2017年商誉已经高达31.93亿元,而此时公司的净资产仅有28.58亿元,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100%,减值风险成了一块压在恒康医疗头顶的巨石。

公司的业绩也在2017年停住了增长的步伐。据年报显示,2014年至2016年期间,恒康医疗业绩高速增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6亿元、11.82亿元、21.75亿元,归母净利润2.57亿元、3.24亿元、4.04亿元。而到了2017年,公司营收仍持续增长,达到33.9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惨遭腰斩,仅有2.02亿元。2018年净利润更是继续恶化,在当期营收增长至38.38亿元的背景下,归母净利润却亏14.77亿元。

由于业绩的恶化,恒康医疗的市值也随之大幅跳水,截至2018年底,公司的市值不足50亿元,相比历史最高的近400亿元市值,缩水了近90%。此时,阙文彬的身价已由上百亿“沦落”至负债几十亿,曾经的风光成为了一时的风景。

在恒康医疗年报经营计划中,2019年是化解债务危机、决策战略转型的关键一年。原本打算2020年一开年就行动”,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成了最大的“不速之客”。

2月28日,恒康医疗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61亿元,同比下滑4.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1亿元,同比下滑77.78%。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恒康医疗表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系报告期新增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34亿元、处置子公司投资损失4.94亿元所致。

就在前不久,恒康医疗对外披露公告称,控股股东阙文彬与中企汇联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五矿金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协议。阙文彬自2020年4月15日起分别将其所持恒康医疗29.9%和12.59%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中企汇联和五矿金通行使。

当然,这两份表决权的让渡是有条件的,作为交换,中企汇联、五矿金通将利用自身资源协助阙文彬和恒康医疗进行债务处置。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彼之砒霜吾之蜜糖”,疫情对某些企业来说反倒成为业绩增长的机会,包括疫情相关药物、检测试剂、呼吸机等企业。

除了生产与疫情相关药物的企业收获了较好业绩,多数药企受疫情影响较大,2020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了普遍下滑甚至亏损。

恒康医疗前景如何?不容乐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