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流失150万,比起“高风险”,舒兰们更希望摘掉这个标签

九年流失150万,比起“高风险”,舒兰们更希望摘掉这个标签

一、频繁登上热搜的东北小城

从热搜看4月的疫情,大体是这样的:“绥芬河公开求援”、“绥芬河口岸临时关闭”、“绥芬河境外输入371例”……

到了5月,热搜中的疫情变成了这样:“绥芬河调至低风险”、“舒兰出现本土病例”、“舒兰全面进入战时状态”、“舒兰传染链延长到22人”、“舒兰实施最严格管控措施”……

随着舒兰市成为高风险地区,之前在防疫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吉林省,就这样意外地在5月份接替了兄弟省份黑龙江,走上了国内抗疫第一线。

生活在舒兰和绥芬河的人们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家乡会以这种方式“出名”,一个7万人口的中俄边境小城,一个60万人口的“中国生态稻米之乡”,正承受着它们这个体量不该承受的压力。

二、比疫情更令人担忧的,是收缩的现状

绥芬河的疫情已经基本过去,相信“高风险”的舒兰也很快就会恢复,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两座东北小城的另一个标签——“收缩型城市”。

关于收缩城市,其实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义,目前被引用较多的,是首都经贸大学吴康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吴教授将“2016年城区人口低于2007年,且有超过3个自然年的人口增速为负”的城市识别为有发生局部收缩的城市,并在当时663个建制市中识别出了80个收缩城市,其中就包括5月的疫情中心舒兰市

我们根据收缩城市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三个类型。本篇以东北为例,着重分析发展收缩型城市,也是我们认为收缩现象最为显著的一类城市。我们还关注了结构性危机型与大都市周边型两类城市(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不认为这些属于收缩城市),敬请关注大七环的后续推送。

利用近期住建部公布的2018年城区人口数据,我们对发展收缩型城市进行了进一步识别,我们认为除去城区人口,全域人口的变化趋势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增加了全市人口变化情况的指标,即筛选出2018年城区人口少于2009年,有超过三个自然年城区人口增长为负,且近年来全市人口负增长(2015-2018年)的城市,我们将其归类为真·收缩城市

得到的结果见下表。

收缩城市列表及人口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各地统计公报,大七环整理计算

4月的疫情中心绥芬河,也不幸上榜。

29个建制市,26个在东北,接近九成。

其实收缩城市在东北的集中出现,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黑吉辽已连续多年包揽全国各省市人口出生率倒数前三名,2010至2019年间,东三省流失人口超过150万

东三省常住人口变化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大七环

三、在发达国家,收缩已不是新鲜事

在中国,收缩城市的概念直到2019年才首次“官宣”,但事实上,城市的收缩伴随着人类城市的发展,贯穿着古今中外。在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历史上毁于自然灾害的庞贝古城、弃于战争的吴哥城、日渐衰落的罗马帝国,都是典型的案例。

到近现代时期,全球的“去工业化”和“逆城市化”带来的收缩现象变得十分普遍。据《收缩的城市》一书统计,1990年,全球有约1/6的城市在收缩。

下面这些名字,对于体育迷们来说,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

英超“红军”利物浦、“红魔”曼联及“蓝月亮”曼城;德甲建队十年便杀入欧冠八强的莱比锡、创造“升班马夺冠”奇迹的凯泽斯劳滕;NBA“微笑刺客”伊塞亚托马斯的主队底特律活塞以及“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的主队芝加哥公牛……

这些球队的所在地,都是当年收缩城市的典型。

后来,有的城市破产了,比如底特律;也有的城市复苏了,比如莱比锡。

所以收缩这件事儿,并不稀奇,也不意味着衰落

四、为什么中国的收缩城市集中在东北?

1

高纬度&寒冷的气候

有人说,东北纬度太高,寒冷的气候制约了发展,也有一定道理。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教授在分析东北经济问题时曾指出,东北雪期长,生产和运输的成本很高;从港口条件来说,东北地区仅有大连是不冻港,严重制约了东北的进出口。因此当中国需要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时,东北远不如东南沿海有优势。

但其实把视野放到全球就会发现,气候并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看看“地表最强城市群”——美国的东北——波士华,再看看“世界最幸福国家”三连冠得主——欧洲的东北——芬兰,它们同样处在相似甚至更高的纬度,虽然在气温上受气流与季风等因素影响未必像东北一样寒冷,但他们同样有漫长的冬季与雪季,所以这个锅,纬度和气候,不能全背

2

老龄化&流失的劳动力

另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人口的迁出、低出生率、老龄化带来了东北的经济衰退。不可否认的是,东北的人口的确出了问题,黑吉辽人口老龄化率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更是已占据多年老龄化率最高省份的位置。从统计数据上看,这个趋势还在继续。

东北三省老龄化率变化

数据来源:统计公报,大七环

但是东北的低出生率并非近年才有的现象,事实上,东北一直是全国计划生育执行的最严格的地区之一;而老龄化同样甚至更为严重的上海和东京,人口同样在减少的北京和纽约,仍然处在世界顶级城市行列。

其实东北人口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近年来向外流出的,是一批相对年轻、高学历的“精英”,这些人的流失,也一并带走了金钱、带走了家人、带走了劳动力。

3

偏重型化的经济结构

也有不少人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是制度的原因。

东北是公认的计划经济影响最深的地区,也是经济结构“偏重型”的区域。从企业法人与事业法人、机构法人的比值(该项比值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地区的经济越活跃)上看,也侧面反映出了东北经济结构上的单一:黑吉辽的比例分别为7:1、6:1、13:1,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主要省份都在20:1以上,最高的上海和天津,比值达到了48:1。

各省市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构法人)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9,大七环

东北的国有经济占比的确远超全国,但这同样不是根本原因,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中已实现六连冠的挪威就是典型的高度国有化国家,国有经济占比高达72%。而占比68%的瑞典、56%的芬兰、54%的卢森堡、52%的冰岛,同样都是富裕国家的代表。

总结来说,东北地区的发展与收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试图用一个因素来概括其背后的原因,都是片面的。

表面上看,经历过下岗潮、也被无情地贴上过“投资不过山海关”标签的东北,就业机会的急剧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劳动人口流出的背后,本质上也是东北的产业结构出现了问题。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放弃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优先的思路,大批军工项目下马,本是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投资大幅缩减,这对以重工业和国有企业为主的东北地区,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东北的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转变,避“重”就“轻”,摆脱对能源等重工业的依赖,大力发展轻工业,对于拥有大批资源型城市(如鹤岗、大庆、白山、抚顺……)的东三省来说,尤为关键。

五、收缩的东北小城,路在何方?

前面说了很多收缩城市的危机问题,但未来真的没有希望吗?当然不是。

依然以东北为例,其实东北的收缩并不是整个东北,只是东北的部分城市。几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依然有着不小的经济体量(GDP都在全国前50)。在城市化水平、平均受教育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汽车普及率、人均寿命等发展水平指标上,东北地区也依然强于多数中西部省份,从现状来说,东北还远远算不上“贫困”。只是在转型的“阵痛期”,东北的发展速度放慢了而已。

收缩城市的未来之路该如何走?我想,以下两点是值得尝试的。

1

幸福“均等化”,收缩“精致化”

过去,地方政府一直执迷于“规模增长”的思维方式,但事实上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民众更多地享受到个体关怀。地方政府应转变对于城市GDP、城市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规模总量指标的片面追求,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均GDP、人均财政支出、人均获得感等方面。通过提供更加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提升每一个市民的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口少不见得全然是劣势。

从 “增量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提高坚守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口迁徙是一场零和博弈下的城市竞争,有人口流入城市,就有人口流出城市,这是城镇化进入下半场的人口“新常态”,也将会在未来我国人口规模逐步逼近峰值、人口红利逐步趋缓的过程中进一步凸显。但暂时的人口流出并不一定注定城市衰落的宿命,相反,应拥抱精致化“收缩”,实现城市向“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向转变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指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转变惯性的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今年4月,发改委在《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要求“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因此,在人口减少后,应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的品质,通过将城区打造的更好,吸引周边乡镇的人口进一步向城区集中。

2

特色小产业,孕育大未来

东北小城的收缩不代表未来产业没有发展空间,而是要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找准新阶段的特色增长点,既可以是依托原有优势产业的再升级,也可以通过打造城市新标签寻找新出路

林海雪原是东北最宝贵的资源。如,拥有“绿色立体资源宝库”的通化市利用中药材资源优势,打造“中国医药城”,医药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半以上,占全市GDP35%左右。近年来加速从传统中药向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升级,形成了以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制剂、重组人干扰素、脑蛋白等系列生物制品为主体的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产业体系,也加快全域生物医药发展,带动市内素有“百里煤海”二道江区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区)的转型。

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造就了东北极大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冰城、雪乡、长白山、雾凇、老虎滩……都是极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对东北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大利好,2019年,黑吉辽三省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9.6%、16.9%、15.9%,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深度开发地区特色,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东北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辽阔富饶的黑土地也赋予东北食品产业难得的发展优势。2018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666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3%,但目前食品工业在黑龙江省内的地位与“全国粮食第一大省”的称号并不匹配,食品的深加工、农业机械制造,都是黑龙江可以大力发展的方向

还有人调侃,东北崛起靠直播,这话也不无道理。早在2016年,多家直播平台的数据就显示,几乎每家直播平台粉丝最多的前二十名主播里都有超过或接近半数为东北籍,东北主播爽朗、率真、能说会道、表现力强等特点,让他们迅速成为了直播圈最受欢迎的主播群体。

随着中国消费的升级,精神文化生活消费越来越高,网络直播行业也成为了有上亿消费者的市场,而一场疫情也让直播、带货等名词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这是直播行业的机会,也可能是东北小城的机会。

六、“谦虚大佬”纷纷点赞,东北未来有望?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行业巨头们已经开始把投资目光投向了东北:

“悔创阿里”杰克马说,“阿里巴巴投资必须要过山海关,与黑龙江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接着阿里巴巴与黑龙江开始共建“数字龙江”;

“普通家庭”马化腾预言,“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汽车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一起携手”,所以腾讯与长春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瞄准了车联网智能生态;

“不知妻美”刘强东表示,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一定会重新振兴,然后京东农牧在长白山腹地开始了AI养猪;

“一无所有”王健林则相信,沈阳一定会在东北率先振兴,于是万达在沈阳又投资了800个“小目标”。

看起来还是充满希望的,不是吗?

东北著名“游戏玩家”林更新的ID叫“九亿少女的梦”,我想,振兴东北,一定也是“一亿东北人的梦”吧。

参考文献:

1. 吴康. "城市收缩的认知误区与空间规划响应." 北京规划建设 (2019).

2. 商界新媒体:东北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3. 储殷:东北“人口流失”未必是危机

4. 瞭望智库:数量全球第一!中国有12%的城市正在收缩,这对未来经济意味着什么?

5. 陆铭:《大国大城》

6. 宁南山:希望与危机——东北经济的未来十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