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3年可绕地球一圈,1年就够看251部大片,这就是深圳极端通勤者的画像

上下班3年可绕地球一圈,1年就够看251部大片,这就是深圳极端通勤者的画像

☑ 作者:陈雪琴(华夏幸福研究院研究员)

☑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由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都市圈极限通勤研究》,基于联通智慧足迹手机信令数据,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都市圈,试图以人和交通的流动为观察视角,通过分析居民日常通勤情况,对比各都市圈极端通勤人群的分布和特征,勾勒城市边界和轮廓,探索城市发展和未来。

深圳历来是人口流入之地,快速增长的经济带来了快速增长的人口, “来了就是深圳人”将深圳推上人口密度排行的首位。

如今的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深圳的包容性也在“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口号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为更好了解深圳通勤情况,除了深圳市市域,本次 研究区域还包括东莞市,惠州市的惠阳区等。

2017年,深圳市常住人口1253万人。本研究利用联通手机信令数据,并通过合理扩样,得出深圳有效通勤用户数据共307.28万份,占深圳市常住人口总数的24.52%。其中,按照通勤距离最远的10%分析,识别出极端通勤人群数量为279,040人。

3年可绕地球一圈,1年够看251部大片

从通勤距离来看,深圳区域全部通勤人群的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8.1公里,其中,通勤距离在6公里以内的人数最多。而 从单程通勤时间来看,深圳区域全部通勤人群的平均通勤时间为41分钟

本次研究提取通勤距离最长的10%作为极端通勤人群,发现深圳极端通勤人群的通勤距离与普通通勤人群的通勤距离,其断裂点在17公里。分析结果显示,极端通勤人群平均通勤距离为24.7公里,也就是说,极端通勤人群平均每天的通勤路程恰好是普通人群的3倍。同时,极端通勤人群呈现长尾分布的特点,这与国内绝大部分大型城市的通勤分布情况类似。

由于深圳自身面积相对其他大型城市要小很多(北京:1.641万平方公里,广州:7434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深圳:1997平方公里),因此,深圳区域超过30公里以上的通勤人群占比也较小,约为1.87%。

即便如此,极端人群每天的通勤路途已经非常遥远,做个简单类比,一个工作满勤的深圳极端通勤人,上下班所跨越的距离(按平均值24.7公里计算), 大概三年时间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从通勤时间来看,极端通勤人群每天路上耗时较高,平均达到65分钟。其中分布在30分钟和40分钟的人数最多。总体来看,超过一半的人通勤时间超过50分钟。

也就是说,对于极端通勤者来说,如果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都用来看电影的话, 一年可以看251部100分钟的大片。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工作日的下班时间,除了必要的睡眠,基本都耗在了通勤的路上。换句话说,他们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无暇顾及路边的繁华,堪称是特区最辛苦的人。

年轻,无惧路途遥远

根据大数据识别叠加实际导航数据,香港、东莞、珠海、惠州、广州、佛山、汕尾,以及河源、江门、清远、阳江的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大深圳”的范围之内。如果按照通勤一小时为上限,东莞市与惠州的惠阳区,与深圳已经融为一体。在一小时等时圈的范围内,“大深圳”覆盖的面积将达到5516平方公里,约为目前行政区划面积的2.7倍,占广东省总面积的3.1%;覆盖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882万,占广东省总人口的18.3%。

从通勤区域来看,区域内的人口通勤范围以深圳市内(1小时等时圈;50km圈层),特别是中心城区内部区域为主。深圳市内部一小时等时圈覆盖了市域大多数片区,但从通勤人口流动来看其内部并不均质,总体而言,等时圈西南侧的人口通勤流动明显多于东北侧。而在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上,与中心城区联系较多的外围相邻区域为宝安区、龙岗区、坪山区。从通勤的城市关系上来看,东莞市、惠州市和中山市联系紧密。

极端通勤人群的通勤路径主要为西北-东南走向,其中宝安区、南山区、福田区是极端通勤人群重要的通勤节点。南-北走向的通勤路径则相对较弱,惠阳区、龙岗区、大鹏新区、龙华新区是南北向极端通勤人流的主要始末点。

城市活力源于年轻人群。从通勤人群的年龄段分布来看,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创新城市,年青一代是深圳职场的主力军。其中19-34岁通勤人群占比约为55.75%;35-44岁通勤人群占比约为17.43%;而45岁以上人群,合计占比不足9%。极端通勤人群的年龄分布也基本一致,25-34岁人群占比最大,将近40%。

从通勤距离分布来看,35-44岁人群以8.4公里的通勤距离拔得头筹,超过全体平均值(8.1公里)。25-34岁人群的通勤距离(8.15公里)次之。

工作和生活,都由城市给到你!

具体分析深圳都市圈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地,可以发现,与其他大型城市不同的是,深圳的极端通勤人群,并没有主要聚集在离城市中心相对较远的城郊,恰恰相反,大部分极端通勤人群,就住在福田、罗湖、南山和宝安四大城市中心功能区附近,只有部分居住在龙岗与宝安的福永、沙井等相对偏远的区域。人民南和蔡屋围辐射到的居住区非常密集,附近一片很小的区域就居住了近30%的极端通勤人群;而在科技园工作区的居住聚集地不仅范围很广、密度也高,几乎囊括整个南山区,还有不少聚集在临近的宝安西乡;而车公庙和福田中心的居住区则相对分散,约13%的人在北边稍远的民治居住。

工作分布地,则相对要集中一些,主要是宝安、南山与福田三个中心区的海岸线上,这基本与深圳的经济发展布局吻合。与城市中心功能叠加,人群集聚增大交通压力的特点在深一样明显。

进一步分析深圳中心城区极端通勤人群的分布情况,从工作地热力图可以看出,中心城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罗湖区的人民南与蔡屋围,福田区的车公庙与福田中心,以及南山科技园区

这与近年来深圳市产业发展格局高度吻合,福田区金融行业与总部经济高度发达,而南山区是互联网及其他高新企业的集聚区,宝安和坪山正是这部分人群的主要居住地。作为深圳收入最高的群体,这部分通勤人群依然选择忍受长距离通勤,这也从侧面看出,深圳中心区的房价之高。

深圳是中国的创新高地,也是世界级湾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她也将继续保持对创新人才的吸引,保持自身的无限活力。

希望终有一天,在深圳打拼的你,可以不再置身于漫漫上班路,也有时间顾及身边的繁华,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

出版信息

《中国都市圈极限通勤研究》

定价:98.00

书号:ISBN 9787302520535

作者: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