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网易云回应“网抑云”,冲上热搜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网易云回应“网抑云”,冲上热搜

“今天,你网抑云了吗?”

这样的灵魂拷问,是不是有点熟悉?最近两个月,“网抑云阴乐”这个关键词频繁出没在社交网络上。起初,这只是网易云音乐的一个新外号,原因是这个平台的评论区经常出现一些抑郁的矫情文学,其中许多被怀疑是编造的,让旁观群众深感不适,于是一个高度概括其含义的谐音应运而生。

8c93a7ba.jpeg

此后,网抑云阴乐慢慢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段子、表情包和搞笑视频,最终,像知乎上广为人知的句式“人在纽约、刚下飞机”一样,网抑云阴乐由一个谐音演变成流行梗,这五个字不再指代单一平台,而是被加入更多戏谑成分,在熟悉这个梗的网友眼里,含义有点类似于“分享你刚编的抑郁症故事”。

如此下去怎么行?昨天,网易云音乐出手了。相关话题在微博冲上热搜,且热度相当高。

8159a28d.png

网易云音乐回应“网抑云”:

鼓励真实表达治理虚假内容

针对“网抑云”现象,8月3日,网易云音乐正式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推出三大举措, 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一起构建一个温暖友爱音乐社区。同时,升级《云村公约》治理虚假编造内容,规范乐评礼仪,为真正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专业帮助。

对此,网易云音乐推出三大举措,共建温暖向上的社区文化。举措一,“云村治愈所”招募万名心理专业村民、上线“抱抱”彩蛋,鼓励和尊重真实情绪表达;举措二,对恶意行为说“不”,升级《云村公约》,加大虚假编造、谩骂攻击内容清理力度;举措三,招募万人乐评团,发起评论征集大赛,鼓励有爱、有趣、有料的乐评。

网易云音乐表示,“网抑云”式内容虽然只占了平台内容生态中很小的一个比例,却也精准地反映了今年以来大众心理的情绪。接下来,网易云音乐将联合管理部门、专业机构、专业心理专家等,发起“云村治愈所”守护者计划,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守护年轻人身心健康,为真正有需要群体提供更加专业的帮助。

a9bb68bc.png

3fe2cff2.png

一场文字游戏背后的网络情绪

腾讯新闻旗下“全媒派”指出,“网抑云阴乐”这个谐音梗的确被网友玩坏了。什么“来给我整两首网抑云阴乐”“听歌就用‘网抑云’,‘抑’听就是‘抑’晚上”的调侃,好像是继“废柴”与“葛优躺”后出现的又一个互联网丧文化代名词。

但其实,网抑云阴乐的流行与丧文化并不在同一条情绪轨道上。以往的丧文化大多是网友借助一些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来对自己进行反讽,丧是表面,焦虑是内核。

网抑云阴乐并不是网友自己给自己标榜的意象,而是指代充满无病呻吟、故作矫情言论的音乐评论区。其真实的心态并不是迎合矫情或焦虑,而是借此表达对这些刻意复制矫情、贩卖焦虑的现象的不满与无奈。

85ba16d2.jpeg

早在前几年,就曾有过许多讨论,例如:网易云音乐里有哪些打动你的评论?网易云音乐是否应该取消评论功能?如何看待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功能?甚至还有学者专门以网易云音乐为案例解读娱乐类网络社区的用户评论传播学。

因此,“网抑云阴乐”的流行有相当深厚的认知基础。由用户组成的社区构成了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说的“小世界”,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充满情怀的评论区是音乐平台打造网络社群的关键环节,来来往往的评论与回复延伸了用户对原有歌曲的解读,人们也在评论的故事中找到了联系与共鸣。

但凡事都不能过度,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场景里,任何变异都可能被迅速放大和发酵,网抑云阴乐就像是评论区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从网友反馈来看,一些用户为了让自己的评论能够被看见、被关注、获得更多的点赞,开始编造悲惨故事、随意复制粘贴。而且,这类带有抑郁情绪的评论已经影响了整个评论区的内容生态,无论是流行、摇滚、民谣还是翻唱,大部分热门歌曲下面都有它们的身影。

有网友总结了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获得更多赞的办法:情歌下面痛悼初恋、电音DJ疯狂抖腿、民谣下面追忆往事……当万物皆可“网抑云”,感人至深和无病呻吟也就只剩下一墙之隔了。当初第一个写下评论的人,是留存经典,往后无数个通过抄袭批量生产的人,是滥用,是故作矫情,也可能被视为博关注、博同情。

正如文化研究学者阿多诺所批判的,一种泛滥的文化生产,是标准化与伪个性的,这样的文化内容毫无价值而只会造成大众的精神空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网抑云音乐”的戏谑称谓,是对这些廉价、同质化、不真诚的煽情评论在表示抵抗。

四川师大心理学院教授:

“网抑云”引出的社会心理思考

“网易云”为何成了“网抑云”?

据环球时报,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游永恒刊文指出,从中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积极向上的音乐,往往激发参与者积极的情感和评论;格调低沉、悲情的音乐往往引发出负面的情绪表达。网易云音乐平台中,个性化的,多少带有一些悲情色彩的音乐有时更能够吸引音乐爱好者的参与,如果音乐表演者的渲染手法能够放大音乐题材中的某种社会情绪和个人心境,就能够引来更多的参与者并促进他们在平台中自我表达。

游永恒并不太认同“网抑云”的提法。他表示,从这个音乐平台中流露出来的情绪和相关评论,实际上与我们这个社会一样多元。有很多情绪表达和评论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精神特点;有一些情绪表达中性、随心所欲;也有相当一部分情绪表达是悲观、压抑的,反映了一些人人生境遇的挫折和不顺。从高考、就业、升职、经济收入、家庭矛盾到兴趣爱好所引发的纠结、不安,这种自由、非接触性的表达,是人们宣泄和整理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应对机制。面对挫折,由于有这种贴近生活的应对机制存在,很多人学会了自我调适,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在平台“表达”的过程就是自我康复、自我治疗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没必要表现出过高的敏感性,跟着去放大其中一些“抑郁”情绪。

从专业心理学的视野来看,伴随着音乐的欣赏与体验表达“抑”的情绪和想法,可以让内心烦恼得到倾诉,从而缓解心理压力。表达情绪的平台是互动区,它可能引发评论和跟帖。同情、理解、帮助性的评论有助于参与者走出悲观情绪,这也是很多悲观情绪表达者期待的一种结果。

面对悲观情绪的表达,一些跟帖评论的人好像找到了“知己”,也跟着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内心创伤,这样的“共情效应”可以使自己感到不再“孤独”,“哦,原来别人也有这样的境遇”。但也可能因为情绪上的相互渲染,大家的境况都不好,因而产生更加无助的感觉,这就是病态的“命运共同体”现象。

44549b95.jpeg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表现出嘲笑,幸灾乐祸的心态,这对负面情绪表达者来讲只会加重心理负担和抑郁情绪。在非接触的网络社交平台中,由于“责任扩散”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的广泛存在,评论者胡说乱说、恶意攻击、去个性化,这样的“乌合之众”行为,是网络“抑”情绪表达后的不安全因素。

我们每个人都有境遇不顺的时候,都会经历一些阶段性的心理问题,这就是成长的烦恼。人格修炼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面对成长中的问题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遗憾的是我们面对问题,并非总能表现一种理性的行为,有了挫折和烦恼,有了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的人选择回避和退缩,有的人选择颓废和堕落,有人通过成瘾性行为来应对,有人表现出某种攻击性行为,也有人通过网络空间来表达内心的积怨。这些应对机制大都具有不成熟性和风险性。

人们经常引用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一句话:帮助别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助人自助”。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烦恼,他人帮助的效果也许是不够的,最终是要靠自己心中的“能量”,靠自己的“自助” 行为走出心理的阴霾。帮助的“资源”别老在非专业的网络平台上寻找,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人“自助”的资源主要是自己的学习、成长、自我人格的修炼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的“咨询师”其实在自己心中。

当然,在网易云这样的音乐平台表达情绪也是有价值的,它给我们各级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观察民众情绪的“真实”窗口。公众在思考什么,抱怨什么,我们的工作可以做哪些改进以促进公众心理健康,这样的良性互动显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

编辑|赵云 王嘉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