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对外公布。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等作出部署。
五年规划建议确立了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期目标和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民众早就对此饱含期待。
“十四五”规划建议,首先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变局里既有国内发展阶段的跃迁,发展理念的升级,又有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升温。如何在抓住新机遇的同时,做好应对一系列新风险和挑战的准备,这是刚出炉的“十四五”规划和明年全国“两会”要作答的重要问题。
从公报里给出的规划建议看,答案依然在谋“新”求“变”。谋“新”,在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这意味着传统相对量化的发展指标将被进一步淡化,而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就业指导、研发投入、服务业增加值、资源使用效率等发展目标将进一步被强化。
求“变”,则在于改革的诉求和设计,将进一步贴合高质量发展的脉络,用质量代替增速,步步向前,层层推进。
呼应“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深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扫清双循环流通不畅的堵点,将在于深层次的资源配置、价格形成机制等关键环节。在这些关键环节里,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关键点,把劳动力、土地、金融资源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领域,直接关系着增长潜能的释放,成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当务之急。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迎接“十四五”的关键一年。改革的另一面对应创新,是科技创新、制度体制创新、政策机制创新,也是治理模式创新。“十四五”,不仅是按惯例承上启下,开启中国新发展阶段,还在极其特殊的形势下,给出中国对于国内外新形势的判断,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为全球治理提供可行的参考路径。
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有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发展,有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并最终导向了关于人的一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在规划现在,也在规划未来,在绸缪发展,也在剧透改革。它是整个国家的“十四五”,也是全体国民的“十四五”,更是每个人的“十四五”。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