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老板半年薅公司70亿,靠马老师赏饭还能薅几回?

圆通老板半年薅公司70亿,靠马老师赏饭还能薅几回?

2016年,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成功实现A股曲线上市,也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快递企业。那年,圆通速递总市值最高超过1200亿元。

时至今日,圆通速递已跌至374亿元。然而,就这么点市值,其创始家族还绞尽脑汁减持套现70亿,这是要再卖壳的节奏吗?

近日,圆通速递公告称,公司股东上海圆鼎减持公司0.61%的股份,并计划在未来半年内继续减持剩余0.62%股份。

据悉,上海圆鼎为圆通速递实际控制人,该公司大股东为圆通速递创始人喻会蛟。2016年,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成为A股第一家快递公司,上市公司原实际控制人大杨集团和战略股东云峰基金1年禁售期之后就轮番减持,喻家人只能眼馋干着急。

2019年是A股快递解禁大年,顺丰控股、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均大规模减持,圆通速递似乎真的不着急了,或许是公司当时的股价已较2017年初腰斩近半,此时减持实在划不来。

1年后,喻会蛟家族终于坐不住了——尽管公司股价仍然没有起色,但随着公司业绩每况愈下,再不套现,恐怕就得亏老本了。

于是乎,今年9月,圆通速递实际控制人喻会蛟家族向阿里转让12%的股份,一把套现66亿元,再加上圆鼎套现的3.18亿元,喻会蛟家族半年时间套现了近70亿元。

在上述两波减持后,喻会蛟家族在圆通速递的持股比例,从54.18%降至41.19%。此外,今年以来,喻会蛟从多家圆通系公司退出股权和法人身份,卸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职务,俨然一副准备撤退的架势。

而这一撤退,与其创立圆通那年正好20年,喻会蛟家族似乎就是在等待这个新的轮回。

据悉,2000年,装修生意失败、负债182万元的浙江桐庐人喻会蛟,在妻子张小娟的建议下,筹集5万元赴上海创业,创办圆通速递。

彼时,快递生意在桐庐圈中已小有名气。同乡聂腾飞、陈小英夫妇1993年创立的申通,已经在长三角市场立足,试图开启全国化。

张小娟与陈小英的哥哥陈德军是初中同学,通过这层关系在申通干了几年财务,基本摸清了快递生意的门道。

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从申通出走,创立韵达;陈德军的另一个同学、原申通分公司经理赖梅松2002年离职创立中通。

他们被统称为“桐庐帮”。

圆通速递进入市场不算早,但靠着一系列创新之举,曾连续多年稳坐快递业务量头把交椅。2002年其首创双休照常营业机制,2004年开始与淘宝深度合作,接受每单8元的低价。

然而,上市之后,公司在业务上疲态尽显,业务量从第一跌至第三。2019年,公司业务量同比增长36.78%至91.15亿件,市场占有率为14.35%,但仍然低于中通的121.2亿件、韵达的100.3亿件。

与此同时,圆通速递还进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311.51亿元,同比增长13.42%,净利润16.68亿元,同比下降12.41%。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34.20亿元,同比增长8.34%,扣非净利润更是下降9.70%至12.11亿元。

2020年是中国快递行业的转折之年,疫情冲击,价格战重启,新的入局者不断冲击老大哥们的势力范围。

圆通被迫拿起熟悉的价格战自卫。2020年前10个月,公司单票收入2.26亿元,同比下降24.41%,在A股4家快递公司中降幅最大;降价的结果是,公司业务量同比增长37.18%至96.19亿件,公司前10个月的快递业务收入217.29亿元,同比增长3.70%。

不过,单票收入下降四分之一,对业务环节的压榨已经接近极限。今年上半年公司单票毛利仅为0.22元,同比下降40.67%。

所以,圆通等通达系快递公司才会经常陷入投诉、罢运、被对手挖墙脚的传闻。

困顿之时,高管接连辞职。2018年董事童文红、副总裁郝文宁,2019年副总裁邓小波、副总裁苏秀峰、副总裁兼董秘朱锐,2020年4月的副总裁张树洪,纷纷离职。这些人多是公司的创业元老,上市功臣。

伴随高管的不断出走,员工持股平台密集减持公司股份,今年二季度,上海圆科、上海圆翔、上海圆越等基金合计减持公司上千万股,套现过亿。

面对公司员工持股平台的大幅套现,以及实控人喻会蛟的持续减持,圆通速递被继续大股东抛售的风险依旧高企。

事实上,从持股数来看,喻会蛟所掌握的上海圆鼎具有绝对优势。即便创始人在一年内套现70亿元,但上海圆鼎持有的圆通速递股份依然有优势,并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据三季报显示,上海圆鼎和喻会蛟至少还持有圆通速递10亿股,这意味着创始人股东还有减持空间。

因此,在解禁期满后,不想减持的股东都不是好股东。只不过,圆通速递的股价近年来持续低迷,不是不想跑,而是时机不合适。

不过,近期在大盘的持续震荡下,圆通速递股价一直下滑,截至当前,其股价全年下跌5.12%。大幅跑输大盘和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减持,喻会蛟今年还从多家圆通系公司退出股权和法人身份,卸任多家公司的高管职务。

这一行为也市场理解为创始人股东的无心恋战,这就好比海底捞创始人的张勇。前脚刚上市,后脚就开启退休计划并减持套现。对此,有网友戏称,看来不管是公司创始人,还是一般的白领,都想提前退休见好就收。

内容来源: 花朵财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