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世界一样,中国正在势不可挡地变老 | 产业观察

和全世界一样,中国正在势不可挡地变老 | 产业观察

☑ 作者:肖海燕、王瑞妍、梁哲(华夏幸福研究院研究员)

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指出,世界人口在持续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成为增长最快的年龄组。2019年,全球人口每11个人中有1个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增加到每6个人中将有1个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而在欧洲和北美洲每4个人中将有1个人年龄在65岁或以上。

和全世界一样,中国正在势不可挡地变老。

随人口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社会康养需求和市场消费急速膨胀,加上国家层面全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美好生活”建设,康养成为一个热门研究话题。

中国因为独特的人口结构、巨量的流动迁徙、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以及与之相伴的社会阶层、财富积累、消费方式的快速变化,“变老”的过程将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

新的市场需求已经在呼唤着一种由品质、安全、健康、丰富和有价值构筑的新型老年生活。今天的活力老人需要重新认识,今天的康养产业需要重新审视。

华夏幸福研究院在《都市圈活力老人迁移与康养产业新格局》研究报告中,就康养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康养服务:面向需求,医养结合将成必然

综合我国老年人口增长情况及养老机构数量分析,到2050年没有子女、需要养老照护服务的老年人将会达到7900万。而市场上养老护理人员也不到100万,各类养老机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上岗人员不足2万人。我国康养服务发展除了从业人员匮乏,还存在供给水平不高、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其他问题。

中国养老最大的难题是维持健康体魄的持续性与获取医疗护理的便捷性。对医疗服务资源的依赖性,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构建综合的、连续的、适宜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是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基础养老设施、生活照料、无障碍活动为一体的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能够突破一般医疗和养老的分离状态,实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精准的医疗服务,并最终将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健康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等整合提供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

资料来源:《2021都市圈活力老人迁移与康养产业新格局》

根据相关咨询机构估算,2017-2021年,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2%,结合目前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的情况,预计到2021年医养结合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3亿元。

未来将会有四种医养结合模式:

——社区医院与养老结合。将社区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老人中,同时依托社区网格服务推行家庭医生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的养老服务。

——以康复为特色的持续照料型长者公寓。将有相应的医疗资源进入公寓社区,专一的服务长者公寓中的老者。

——养老机构投资医院。在医养结合的趋势下,养老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投资,构建自有医院、提高医疗水平。

——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由医院经营养老机构,在共享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同时,也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在医院开展养老服务的同时,也应配合分级诊疗建立紧密型转诊制度。

康养科技:拓展功能,丰富产品将成必选

中国涉老科技企业少,新兴养老科技企业竞争力也十分薄弱。

主要表现在中国新兴养老科技企业中上市公司少,大型企业也比较少;企业拥有专利数为49599项,其中涉老专利仅4402项,在国外申请获得的涉老专利仅238项;养老科技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大多数属于监测类产品,真正具有恢复功能、功能补偿和服务功能的产品很少。

在面向老年人与行动不便的环境辅助生活技术领域,全球共有11家知名企业,却没有中国的企业。在现有上市公司中,仅有90家上市企业属于新兴养老科技企业。

从中国的产品供给上看,全球已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日本就有4万多种,而中国只有2千多种。而目录企业提供的产品只有16种,而且这些产品规格型号单一,远远满足不了目前老年人的需求。

资料来源:《2021都市圈活力老人迁移与康养产业新格局》

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应以满足老年人需要为主要目标。 现有养老科技产品品种有限,安全性、适老性、质量水平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研发主体更多关注技术创新,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把握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 面对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未来从细分市场,摸清老年人的真实需求,细节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将是关键发展方向。 伴随智慧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智慧养老产品的需求被激发,尤其针对养老机构及新型场景下的智慧养老,需要更多融入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通信技术。 围绕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的养老科技产品将加快落地生根。

康养地产:平台聚合,医养结合将成主流

近十年来,康养不动产在我国从起步到初具规模,已初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多元产品供给、产品矩阵基本成型的局面。

但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和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相比,我国康养不动产仍然面临着有量无质和供需错配的挑战,特别是在核心都市圈,供给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市场发育不完善、产品定位同质化、专业人才缺失、运营能力短板,制约了康养不动产的良性发展。

医养结合运作模式

资料来源:《2021都市圈活力老人迁移与康养产业新格局》

康养不动产作为资源载体,正在成为触及养老全体系的综合性平台,提供更好的附加服务和产业接入。未来,康养不动产将从多元概念回归和聚焦老年生活服务载体本质,配置适老化的建筑和用品、高效的健康管理、科学的餐饮服务、适宜的休闲娱乐和严谨应急体系。依托社会资源的医养结合,将是满足医疗需求且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关键举措。此外,智慧养老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将为康养不动产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康养不动产消费需求的升级和养老政策改革的深化落地,更低价的土地、更高效的融资能力、更专业化的服务能力、更高质量的运营能力、更差异化的特色品牌,将成为康养不动产成功的关键。

康养金融:多层保障,商业险将获发展

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等。但是目前我国养老三支柱发展不均衡,过于依赖第一支柱,二三支柱养老金还有待于发展。

而根据财政部财政决算信息,2019年养老保险基金账面盈余4885.51亿元,含财政补贴收入13199.37亿元,剔除财政补贴后实际赤字8313.86亿元。单独考虑养老保险体系本身的独立运转,严峻性凸显。

企业年金覆盖面较小,增长缓慢。2019年底,参加企业年金的人员2548万人,仅占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6.7%。领取企业年金的人员约180万人,仅占企业离退休人员的1.7%。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自2018年试点以来,累计承保仅5万件左右。

在需求端,商业健康险渗透加快,长护险等老龄健康险蓄势待发。老龄化带来了人群疾病结构的变化和诊疗以外的医疗健康需求的结构性增加,慢病已成为健康的头号威胁,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健康管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消费的升级,人们对医疗健康的效果、品质、体验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2019年,健康险保费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8%,显著高于同期财产险、寿险、意外险保费复合增长率,2019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达到7066亿元,同比增长29.7%。与此同时,健康险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不断攀升,从2010年的6.37%提升至2019年的22.8%。

商业健康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其需求将持续增加,拥有可预测的巨大发展潜力:健康险中与老龄化相关的失能保险、长期护理险、疾病保险中重大疾病和针对癌症及慢病等特定人群及特种疾病的保险、能够提供高质量及灵活的医疗服务的保险,将在医疗需求增加及供给不足的现状下拥有更大发展的空间。

结语

市场关注,资本聚合,前瞻布局,探索前行。康养注定不是一个快市场,但却是个不容小觑的大市场。

过去十年,康养产业的部分领域已经在华夏落地,并初步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和回报;未来十年,随着诸多慢变量的累积和爆发,康养市场将迎来重大的转向,巨轮转身,沧海桑田,未来精彩值得期待。

参考资料:

1、杨宏,韩孝雨,程欣,补齐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短板,2019年

2、中国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商产业研究院

3、智慧养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趋势与企业建设路径,王俊峰, 养老产业研究

4、中国式持续照料养老社区开发全流程解析——CCRC的中国本土化实践经验,杭州和睿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编著

5、黄鲁成,邓颖,杨早立,新兴养老科技企业与中国发展对策,2019年

6、李敏,王振振,王立剑,居家老年人使用养老科技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南京、咸阳三市的调查,2017年

7、黄鲁成,李晋,苗红,新兴养老科技产业及区域发展评价研究,2020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