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酒厂改变一个小镇:郎酒与二郎镇的故事

一座酒厂改变一个小镇:郎酒与二郎镇的故事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这标志着我国已完全消除绝对贫困,中华民族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八年脱贫攻坚人民战争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事例,动人故事。

在2020年提前脱掉贫困帽的古蔺县,其中二郎镇脱贫摘帽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

二郎镇,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的东南部,革命年代,这里发生了四渡赤水。如今,这里则是价值万亿的中国酱香谷、中国的波尔多的一部分。

曾经的贫困乡镇,因酒勃兴。旧貌换新颜,离不开一座本地酒厂的发展助力。

出自二郎镇的郎酒,是传统名酒阵营中一员,其发展文化溯源,和南方古丝绸之路文化、赤水河盐运文化、长征红色文化息息相关。

自1957年恢复生产以来,郎酒以赤水河边的自然环境为基底,敬畏自然,科学布局,几十年时间,研究创新传千年传承的酿造工艺,目前郎酒酿造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核心产品也在成为市场上顶级酱酒代表,企业品牌价值进买迈入千亿的新台阶。

当地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带动二郎镇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助力。

自2000年来,郎酒累计上缴税费数百亿元,带动当地农业、旅游业、服务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从而成为促进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落实、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在具体措施上,郎酒董事长汪俊林有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扶贫不是拿钱“输血”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一定要培养当地长久的“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围绕着酿酒的产业链条,郎酒着力推进智慧农场建设,以当地独有的酱酒酿造原料米红粱种植,逐渐建立原料供给的后向一体化精准的脱贫产业链,发动当地群众种植高粱,对高粱实行保底价收购,并逐年提升收购价格;同时匹配专门的技术团队,在帮扶当地农民种植时,也对产品原料质量进行第一道把关,可谓一举多得。

产业扶贫的好处,在于从根源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坚定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真正做到了“以酒助农、以农护酒、多向赋能、智慧发展”,增强了“郎酒”这一支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媒体报道中,古蔺县经发办的工作人员曾表示:“10个二郎人就可能有6个人在郎酒工作。”可以说,全镇吃的都是郎酒的“酒糟饭”。

去年9月,万亩高粱大丰收之际,央视走进二郎镇直播,详解郎酒带动的脱贫闭环:红粱种植→酿造郎酒→稻草、稻壳、酒糟养牛→牛产粪肥→红粱种植。

酿酒与扶贫如何活性共振?

郎酒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后,深化与农业科技企业、收储合作商、农场主的合作,共同打造了“红粱—酿酒—酒糟—养牛—粪便转有机肥—红粱(果)”的生态循环闭合产业,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生态的全面良好发展,也为当地脱贫致富开辟了道路,更有效推进了对赤水河生态环境的保护。

“郎酒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企业”,郎酒在为古蔺县教育事业捐资现场讲,郎酒企业的成长经历,让企业更懂得感恩,也更懂得怎样更有效和长远的为当地发展出力——培养更多人才,更根源的帮助地区的长远发展。

20多年前,郎酒就开始开展了“郎助郎·上学堂”公益助学活动,不止于二郎镇、古蔺县,他们将助学范围扩展到泸州市,甚至更广的范围,使上万学子圆了读书梦,去年郎酒集团捐资5000万元,支持古蔺教育事业建设。

企业的兴盛,离不开一方水土;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也与优良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二郎镇的脱贫和发展,就是郎酒与二郎镇互信共赢的赞歌。“一个企业越是发展,就越要勇于承担责任,产品品质、品牌、社会责任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买单。”

正是因为郎酒始终秉持“责任、价值、务实”的理念,坚守初心,才让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在白酒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正因为郎酒在做酒和扶贫上都坚持一如既往、真抓实干,才使得郎酒与二郎镇携手并肩、共创崭新的未来

来源|华商韬略 遗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