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盒马鲜生再次被行政处罚,金额50万。这已经是进入2021年的第三次行政处罚,三次处罚涉及农产品、化妆品、医药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一年被罚三次,盒马漏洞怎么补?
◎3月份,盒马鲜生盒马未按照规定遵守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没能查验发现标注产地为浙江舟山的 “冰鲜去脏青鳗”,实际为缅甸进口冻鳗鱼的情况。被上海徐汇区市场监督局处以警告处罚;
◎4月份,盒马由于在部分化妆品的广告宣传页中标注了“消肿止痛,止痒杀菌”等医疗用语的行为,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 10 万元并责令停止发布;
◎这一次的处罚是6月22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增一项处罚公示,称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违法发布虚假广告,将处以 50 万元行政处罚;
涉及的产品是盒马广告中宣称所销售的几款大米产品“富含蛋白质”。但产品实际蛋白质含量远未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规定的 " 富含蛋白质 " 标准数值。盒马这一行为对消费者形成了误导、欺骗,违反了《广告法》规定。
除此之外,还宣称大米中含有“维生素 CB 抗过敏”、“膳食纤维 ”、“维生素 BE”、“提高免疫力” 等功效,违反了《广告法》。此外,盒马销售的一款大米和葵花籽油广告中宣传商品“非转基因”,营造“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的错误认知。
三次被罚,两次的主要原因都是违反《广告法》,涉嫌虚假宣传。这不仅仅是企业在供应链上的漏洞,更是在对外宣传,企业营销等方面的漏洞。作为新零售商超的代表,盒马鲜生一直以来饱受关注,但是近几年包括食品安全问题、虚假宣传等问题屡见不鲜,这已经不仅仅是漏洞,而是根源上的问题。
02
盒马鲜生的问题有多少?
从最初的快速发展,盒马鲜生的新模式成为业内追捧的对象。但是,自2018年被曝出各种问题:
此后,盒马鲜生从行业的标杆到各种问题并存,成为关注的热点。被爆“涉嫌钓鱼执法”、盒小马被卖的左手倒右手、门店闭店等都成为热议的话题,成为盒马鲜生被质疑的点。
从最开始的急速发展,盒马鲜生逐渐进入发展的瓶颈,开店的速度逐渐放缓,企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这些只是我们看到的一角而已。或许这些只是企业的疏忽,但是所谓的疏忽也许就会成为未来发展的污点。
03
追捧背后的高要求!
与这一次处罚邻近的是盒马鲜生在郑州首店的开幕,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关注,在本土的各个媒体都有极高的曝光度。
盒马鲜生新模式的高关注度背后是对消费群体的高度依赖,模式的新颖,高客单价决定了盒马鲜生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极其宝贵。本身年轻人和中高端消费群体,对于食品健康、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关注就很高。依靠虚假宣传带来的关注,随着处罚被更多人关注,最终的结果只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而已。
消费者对新模式的接受度源自于更好的消费体验、更便利的方式、更放心的产品,如果连这些都保证不了,又如何在未来抓住这些消费者呢?新的模式会持续不断出现,更多的模仿者甚至革新者会出现,只有对自己更严苛的要求才能保证自己的竞争力,奠定自己在市场的地位。
来源:纳食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