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芮泽: 疫情让更多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当中

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芮泽: 疫情让更多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当中

2021年7月3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在以“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中国的担当”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感谢主持人,大家早上好!当前,大部分有关基础设施的关注都聚焦于基础设施资金缺口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几十亿资金的缺口,资金问题无疑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在这一点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国有资金资源。

但是我想要从不同的视角上看待这个问题。目前,为什么我们投入了如此多的资金却仍然没有弥合资金缺口?我们为什么没有投资足够的资金到基础设施上?为什么对中国而言基础设施是强劲的驱动力,对其他很多国家却并非如此?我认为这可能也与投资质量相关。我们要考虑到这些国家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其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规律是不是能够真正回补这样一种投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是否将风险和其他的因素纳入了考虑范围,不管是公共事业部门的风险还是私营部门的风险。比如,公共事业部门是否愿意承担这些风险,私营部门付出资金投入之后,是否能够做到资金回本等问题。以及我们要注意,在整个项目规划过程中是否足够考虑了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些问题都是世界银行在过去40年里与中国合作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也已经看到中国在过去的40年之中充分承担了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不断优化自身项目规划。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从自己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大大获益,我们要把中国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国家。

当前,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期待加强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我想再次重申,中国的投资机构和有志之士应该和我们携手一致,共同合作。我认为亚投行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亚投行在全球范围投资了很多项目,与世界银行也开展了合作,但我们这样的共同合作是基于潜在的意识,我们还需要设立更完善的投资标准。

第二点,这次会议之前给我提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什么样的贡献。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内部市场对于其他国家的增长都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各个国家需要中国的产品,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但是现在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会成为其他国家复苏的重要的驱动力。这样一种模式不断被复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种模式是不断复制的,中国已经准备好了供应商品,而其他国家由于疫情的影响暂时无法接受进口部分中国商品。其实我觉得中国自己接下来进一步的经济转型方向,就是把自己作为一种消费的驱动力,而且不仅仅是对外出口,更要重视消费品的内循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对于很多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目前中国的经济更加低碳、绿色,朝着中国提出的零碳经济以及2060碳中和的目标不断进步,我们的整个经济发展模式会更加完善。

最后一点,我想说关于贸易的重要性。

我们最近开展了一份研究,目前还没有发表结果。这份研究有关于探讨世界经济是否能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各个国家会不会心怀担忧而把自己的生产力撤回本国。我们后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国家更加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所以我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供应商,各个不同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加密切了,因为一旦出现了恶性事件,一个采购商可能不会去仅仅从一家采购,所以各个不同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所以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的一份经济预测报告,我们讲到贸易恢复的潜在可能性,如果进一步减少贸易和物流的交易,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很多贸易条约都是WTO所提出的,但是这也是整个国际框架中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贸易规范,同时希望进一步促进物流发展。

总结而言,贸易将是全球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关注这一点。

这就是我所有想要说的,谢谢大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