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

每经编辑:廖丹

11月27-2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深圳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迈向2035/2050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来自深圳、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论坛由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办;《香港国际金融评论》、小平故里书院、深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玉荣主持,他介绍了本次论坛召开的主题意义与时代背景,并首先邀请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原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女士发表致辞。

吴以环女士对第五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成功在深圳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迈向2030、2050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的话题表示欢迎。她回顾了深圳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程,并介绍了当下深圳金融业蓬勃发展的现状,指出深圳与香港的融合发展也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今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为前海合作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将推动深港金融合作向纵深发展,对粤港澳企业来说也是包含了一个庞大的机遇。

第五届国际金融30人论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介绍回顾了在华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运行的情况以及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并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具有外溢效应,并对我国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挑战的情况下,仍然需要要坚持银行业、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屠光绍表示,如何更好地深入研究金融业的制度型开放,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与开放的迫切需要,因为全球化的演进越来越多体现在制度、规则、及标准建设方面。这是一个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全球化过程,对制度、规则和标准方面的创新在不断升高。中国一方面要坚持全球化的大方向,同时也需要积极根据全球化新的发展趋势,不断地调整、改革,尤其在金融的制度型开放方面有创新。所以既要研究一般的制度型开放总体问题,也要研究金融制度型开放所具有的专业特性和要求,要处理好金融制度型开放与一般性金融开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国际金融制度创新和完善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指出,放眼未来,国家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人民币国际化、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将会是金融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香港特区政府将会调动市场的积极要素,促成资本有效配置,与市场共同抓紧这三大机遇。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扬发表了关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下行趋势中,中高速调整到中低速的状况会延续下去。具体到当前关键宏观经济变量,投资增速在下降,消费增长乏力,而我国的外贸由于全球疫情控制的不平衡却持续增长。其次,从结构层面看,杠杆率的下降短期可能需要警惕,居民不愿意消费,尤其是企业不愿意投资,会导致金融部门去杠杆,信贷扩张的速度下降。最后,他指出,从数据看,2021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比较紧的,但也表明未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仍有空间,存在较大的弹性,要密切地关注新的宏观动态,积极应对内外波动,使我国经济运行能够行稳致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学术院长熊伟先生表示,2020-2021年是世界大变局的特殊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面对中美欧竞争与合作新格局,面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时期,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与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态势尤为重要。他认为金融与科技是香港和深圳的两大优势产业,也是深港合作制度创新需要创新突破的重点领域。同时,人民币和港币两套金融体系互联互通中遇到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吸引香港的年轻人就业、如何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与融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学术院长熊伟

在论坛第二天的会议中,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先生表示,香港金融发展局一项重要工作是为国家服务,为香港争取提升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好好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多方面的联系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是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国家”,香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经济和政策发展的支持;第二个是“国际”,国际化是香港的独特优势,也是香港对国家乃至全球的价值所在。这些价值具体体现在:联通了内外贸易市场,联通了内外资本市场。基于内地市场的庞大,香港资本市场可以发挥的潜力还没有达到上限。在相对比较紧张的国际融资环境中,香港提供了一个既国际化又相对安全的离岸资产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不是香港的,这个优势是国家的。别的国家只有一套制度选择,我们有两套制度选择,这也是“一国两制”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在一个国家之内有两种制度的优势,有两种制度的便利。

面向未来,他认为这个制度的优势可以让香港承担更多的风险,让香港作为一个金融的实验区、特别是监管方面的沙盒试点,这也是香港作为内地和国际社会的超级联系人的一个新的表现形态。以往香港通常都被看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给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融资功能,他认为在未来可以更进一步,利用香港的国际化,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服务,为国家面对更复杂的国际的形势,增加更多的选择,包括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承担更多金融创新的风险,增强国际交往等离岸经济金融方面的工作。

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发展规划委员会主席、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就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特别是创新的政策体系的相互配合的问题,发表了演讲。他认为研究创新政策的时候,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虑,第一个维度是激励机制、竞争效应和多元化主体。第二个维度是经济转型和发展阶段的升级会不断提升人力资本要素的贡献度。第三个维度是转型过程中的空间集聚。最后一个维度就是合适的政府参与,包括探索合适的政府角色与行为。目前为止市场激励对于高新产业的发展影响还不够显著,市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同预期还存在差距。随后他分析与讨论了合肥在产业转型与升级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合肥积累的中国科学院系统的雄厚科学研究资源是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他认为未来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含量会越来越高,模仿的程度会越来越低,对产业细分和创新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将是深圳面临的挑战。

在论坛随后的环节中,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教授李善民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还是创新,并就金融怎么来支持创新,特别是大湾区如何推进金融科技和科技创新进行了分析。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深圳零一学院院长郑泉水教授介绍了深圳零一学院的独具一格的非常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风咨询公司董事长谢祖墀做了关于科技如何加速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的分享。北大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教授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角度谈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问题。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提出了深港之间未来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策略。深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汝津博士分享了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和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长邢毓静,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对深港及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国际化、两地的互联互通、以及大湾区正在进行的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做了深入的分析与建议。

在论坛的“中国与全球宏观形势与展望”环节,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香港国际金融学会执行副会长王卫分别发表了对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

在论坛的“中美关系展望”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所长倪锋、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周琪、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深圳市贸促会副巡视员和中国察哈尔学会国际关系高级研究员刘星对中美关系的未来从多维度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情况提出了分析与建议。

在两天的论坛中,数十位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业内专业人士就“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跨境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与大湾区国际金融竞争力”“高质量发展模式”“深港合作提升大湾区金融与产业竞争力”“中国与全球宏观形势与展望”“中美关系展望”等议题展开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