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长津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全球最高水准|凤凰《封面》

于冬:《长津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全球最高水准|凤凰《封面》

自动播放

编者按:2022年春节,8部国产电影齐聚大屏幕,而备受瞩目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堪称 “王炸”。根据市场预测,《水门桥》票房有望达到65亿元,超过此前《长津湖》缔造的近58亿票房神话。

2亿美金投资,3大名导加持,80家后期特效公司,近7000名工作人员同时在现场拍摄。长津湖系列电影背后,是深耕主旋律电影多年的博纳影业。

疫情之下,《长津湖》系列电影的成功是时代机遇还是爆款效应?在国内市场收获一片赞誉后,国际电影市场反响如何?中国电影如何实现从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到全球化市场的跨越?什么能够真正解决电影院的困难?

凤凰网财经《封面》对话博纳影业董事长、《长津湖之水门桥》出品人及总制片人于冬。

以下内容摘自对话《长津湖》出品人于冬:美国电影已审美疲劳,中国观众需要中国人的故事|凤凰《封面》

《长津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全球最高水准

无论从票房还是口碑,《长津湖》系列电影在国内市场可谓所向披靡,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战争题材电影,《长津湖》是否也能够顺利走向国际电影市场?

于冬对此回答:“他们只是觉得这是有意识形态影响的中国电影,但在制作上并没有提出更多的批评,而是惊叹”。

那么抛开意识形态,谈及制作水准,于冬认为《长津湖》系列在技术和美学语言上,都已经达到了全球最高水准,开创了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工业化电影风格。

“(《长津湖》系列电影)在技术上是全球领先的,在战争片类型上对全球的美学是有贡献的,在讲故事方面已经能够运用国际一流的电影制作理念和制作技术,不输于它,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够超越它”。

在美学造诣上,影评人摇曳Flicker举例称,电影中经典场面之一—胡军饰演的雷睢生的牺牲,是《长津湖》“战争美学”的最强烈体现。“重伤的声带喑哑地哼鸣着家乡的《沂蒙山小调》…当他倒在血泊中时,他只是用颤抖的声音默默地喊出“好冷”,随后在战友的怀抱和陪伴中长眠”。

在技术上,于冬直言,中国电影已经不需要国外后期团队这样的宣传嘘头了。

比如10年前,在张艺谋导演拍摄《英雄》的那个年代,中国电影大多以澳洲、美国做的后期为技术保障,以借用《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国外电影的特效团队为噱头。

而仅仅10年之后,《长津湖》做到了95%以上的镜头在国内完成,这其中超过80家的后期公司为其服务,集萃精华,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讲故事方面,于冬认为,这些年的中国电影更加体现了文化自信,即表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而美国电影工业则偏重动漫英雄、科幻英雄、超能力人物的塑造,“这种靠特效带动情感的故事风格,从情感上距离中国观众越来越远,其技术也渐渐让中国观众审美疲劳”。

于冬指出,美国电影这些年以其华丽的镜头美学、工业化的特效,培养了全球电影观众的观影习惯。如果中国电影如果在制作技术上达不到美国电影的标准,是会被现在的年轻人忽略的。

正因如此,《长津湖》系列电影借鉴了国际一流的电影制作理念跟制作技术,尽力在技术、美学语言上赶超全球最高水准,丰富了全球战争片的美学类型,实现了战争片中人文精神的突破。

更多内容,进入《封面》春节特辑

于冬:《长津湖》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全球最高水准|凤凰《封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