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又双叒叕翻车了,企业数据造假行为大赏

三菱又双叒叕翻车了,企业数据造假行为大赏

人人都应该了解的大数据

三菱又翻车了。近期,百年企业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承认其生产的变压器存在检验数据造假问题。该公司变压器数据造假至少可以追溯到1982年,跨度长达40年。

此次数据造假事件至少涉及9家日本核电站。

受此影响,国际认证机构随即暂停了涉事工厂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17年,三菱电线工业被曝伪造数百万件产品数据;

2018年,三菱电机旗下子公司的253种橡胶产品存在省略品质相关检查等违规行为;

2021年,三菱被曝列车空调质检造假,时间可追溯到30年前。三菱电机总经理因此引咎辞职。

此外,日本三菱电机还曾向欧洲车企出口大量不合规产品达三年之久,并伪造大量虚假文件。

除了屡屡翻车的三菱,近年来,日本多家知名企业都曾陷入过数据造假的丑闻。

曾经的工匠精神被网友奚落为“躬匠精神”,日本以精良著称的百年制造文化似乎风光不再。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商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数据造假的新闻频出。

除了日本企业外,很多国际知名公司都曾陷入“造假门”的丑闻。

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那些曾沉迷数据造假的企业后来都怎么样了。

01

西铁城数据造假

1000小时产品寿命虚报6000小时

此前,日本西铁城手表公司向外界承认旗下子公司存在大量篡改产品测试数据和零部件产地的行为。

调查报告显示,西铁城手表公司旗下的“西铁城电子”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先后篡改了21项LED零部件产品的测试数据,将实测1000小时的产品寿命篡改为6000小时。

该公司还在2010-2017长达7年多时间里,把中国子公司工厂生产的166种、超过13亿个零部件的产地篡改为“日本”。

此外还提供给119家客户企业,篡改比例占同一时期产品总数的6.7%。

这一事件最终以西铁城电子公司社长等3名高层被解除职务作为收尾。

02

东芝大规模财务造假

涉案金额高达2000亿日元

2015年,东芝前后三任社长西田厚聪、佐佐木和田中久雄,在大众面前90度鞠躬道歉。

而这一次集体道歉并非为了此前震惊世界的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而是因为一起高达数千亿日元的财务造假事件。

2008年至2014年中,东芝财务造假的资金高达2248亿日元,约120亿人民币。

造假事件被曝光后,东芝被日本政府处以74亿日元的罚款。

此后东芝一蹶不振,股价下跌,市值缩水40%,并开始不断出售自家核心业务。

2020年,曾经造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黯然离场,被夏普收购。

03

瑞幸咖啡虚报交易额

22亿财务造假惊呆中概股

2020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虚假交易22亿人民币。

该公告一出,瑞幸股价暴跌80%,盘中数次暂停交易。 随后,瑞幸咖啡发布道歉声明。

财务造假新闻被爆出后,瑞幸咖啡宣布调整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CEO和COO先后被暂停职务。

最终,这起财务造假案以瑞幸咖啡停牌并从纳斯达克退市作为收尾。

然而,这起财务造假事件似乎尚未完结。去年4月,美股投资者在中国上海起诉瑞幸,法院正式立案,这也是中概股首例在中国境内涉及财务造假的起诉。

04

辉瑞被指数据造假

新冠疫苗或存违规问题

近日,《英国医学期刊》披露了辉瑞公司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数据存在造假行为。

《英国医学期刊》指出,与美国药厂辉瑞合作的一家美国科研公司,曾在辉瑞展开新冠疫苗第三期临床试验期间存在伪造数据等违规问题。

《英国医学期刊》公开了了该科研公司前员工提供的数十份公司内部文件、照片、录音和电子邮件。

对于《英国医学期刊》的指控,辉瑞全盘否认。并指出“这种传播错误信息的行为是在犯罪。”

对于辉瑞的态度,部分美国民众似乎并不买账,有民众指出,辉瑞曾被美国司法部以市场欺诈罪行罚款25亿美元,有过重大欺诈劣迹行为,他们的声明不足以取得信任。

05

獐子岛数据造假

“扇贝跑路”沦为全网笑柄……

2018年初,獐子岛“扇贝门”事件开始发酵,“扇贝跑了”“扇贝又跑了”成了网络热梗,也成为獐子岛的笑柄。随即,该集团接到了来自证监会的调查。

2020年,针对备受关注的獐子岛造假案件,中国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认定獐子岛存在造假。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獐子岛公司在2014、2015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发现、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

对此,证监会给予獐子岛警告处分,并处60万元罚款。董事长吴厚刚被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扇贝门”事件后,獐子岛年报显示,其不仅没有亏损,营收额更是高达27.9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4.44%。

“扭亏为盈”的背后,事实上是獐子岛集团通过财务造假、做虚假公告,来掩盖业绩亏损的事实。

作为资本市场的“毒瘤”,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针对违法成本过低的数据造假问题,我国证券法和刑法专门进行了相应修订。

相信随着立法的完善,企业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犯罪行为也会得到有效遏制。

更多数据真相欢迎关注↓数据杂志

点击菜单栏【数据店铺】订阅最新数据杂志期刊,做到心中有“数”。

或者先人一步,订阅2022年【数据】杂志,北京冬奥、企业专访、串联数据、逻辑归纳、价值转化,数字观察员带你探索数字世界的魅力↓

更多大数据产业应用欢迎持续关注数据杂志,点击阅读原文或电话咨询数字观察员了解详情:010-64101980。

源 | 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海外网

编 | 石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