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产业与供应链新动向|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碳中和产业与供应链新动向|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7月27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能源基金会特别支持的第二届“智荟中欧·北京论坛”在京举行,十余位政、商、学界嘉宾就“双碳目标下的产业优势再造”展开探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副教务长赵先德连线主持了以“碳中和产业动向和供应链”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碳中和产业动向和供应链”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施睿哲分享了汽车制造商如何行动:奥迪正在给自己所有的生产基地,引入名为“零排放计划”的环境保护计划,通过四个维度减少碳排放——生产物流的减碳、水资源利用、资源利用效率、生物多样性,力求在产品、流程、供应链等不同的环节,都能实现生产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例如,在其长春生产基地,78%的车身制造供应商距离工厂不到35公里,场内物流自动化率高达42%,并以百分之百的绿色电力驱动。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副总经理袁磊提到,减碳会增加前期成本的投入,但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减碳最终一定是减成本的。同时,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增加企业绿色产品的品牌力量,增加市场份额和营收。未来,低碳冶金、绿色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将占到钢铁行业总投资的一定比例,钢铁行业在面临压力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

联想集团全球供应链首席转型官徐赫表示,近十几年来,在全球拥有35家制造基地的联想,通过打造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使用清洁能源、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等,来推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和绿色技术创新,同时带动供应链科学减排,从而走出了一条低碳发展之路。他提到,由于国内企业的努力以及政策的扶持,低碳转型的成本正在大幅降低,为企业引入绿电乃至蓝电都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京东集团副总裁曾晨带来了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一方面,京东尽可能利用数字技术,重塑企业在生产、运输到交付环节中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减少供应链环节中的碳排放,比如在物流中使用绿色可循环包装,使用新能源车,在物流园区布局光伏发电系统等等。此外,京东也在尝试在消费平台上,通过折扣活动和积分激励,倡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赵先德教授指出,“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供应链不同环节、扮演不同角色的企业都需要为之努力。虽然降碳创新在初期往往需要投入,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投入提高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凭借产品的绿色低碳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收益。因此,降碳创新的长远回报相当可观。

赵先德教授还表示,在企业自身降碳创新的基础上,如何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协同创新是下一步的降碳方向。比如与供应商、客户共同设计绿色的产品,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创新来精简供应链的端到端流程,通过正向与逆向供应链的协同,来提高原材料的复用率等,这些都有助于整条供应链的成本与能耗降低。为此,我们需要为碳排放建立相应的绩效指标,并通过数字化技术来追溯和计算清楚供应链每一段的碳排放,与责任和利益共享相挂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