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系面临千亿债务压顶,马云被拉来当“金主”?

复星系面临千亿债务压顶,马云被拉来当“金主”?

“卖药卖酒卖保险。”

复星系最近有点“火”。

“火”在于复星系自救的传闻,目前正传得沸沸扬扬。

复星何许人也,竟有如此之大影响力?

天眼查显示,复星国际旗下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复星高科”)对外投资多达121条,行业分布图覆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

透过同花顺问财搜索“复星系”关键词,也能看出复星版图之大。

其中共有8家A股上市公司所属系别为郭广昌,分别为豫园股份、南钢股份、上海钢联、复星医药、海南矿业、金微酒、舍得酒业、万盛股份。

站在巨人脚下,郭广昌自然也非富则贵。

据胡润百富榜显示,2021年郭广昌坐拥595亿财富,位居胡润百富榜第91位。

但是吧,富人也有焦虑的时候。

如今的复星系,危机日益凸显,正处于舆论风中,广受市场关注。

千亿债务压顶

若论业务多元化,估计没几家企业能比得过复星系的。

毕竟人家的投资范围可横跨了生物制药、房地产、信息产业、金融、钢铁、汽车等多个领域。

但是,大就一定等于好吗?

事实是实行跨产品、跨行业的经营扩张,虽然能分散企业单一经营的风险,但多元化经营风险,一点都不少。

比如,多元化经营使企业资源和资金分散投入到多个方向,企业资金流动性承压是常有之事。

复星系自然不例外。

8月23日,穆迪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调至B1,评级展望为负面。

穆迪同时将Fortune Star(BVI)Limited所发行债券的高级无抵押债务评级从Ba3下调至B1,该债券由复星提供无条件及不可撤销的担保。

穆迪认为,复星在控股公司层面的流动性弱,控股公司持有的现金不足以覆盖未来12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务。

就这?

那么,复星系的债务水平究竟到了哪一步呢?

2022年上半年,复星国际营业收入为828.9亿元,同比增长1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之利润为27亿元,同比下降32.6%。

梳理发现,复星国际的短期借款为1236.92亿元,货币资金为1176.54亿元,从货币资金来看,确实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同期,公司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6.8%,也较2021年末的53.8%有所增长。

综合来看,复星国际的资产合计为8496.85亿元,负债合计为6511.57亿,资产负债率高达76.64%。

祸不单行!

债务压顶下,复星国际的经营现金流也彰显了不好的兆头。

2021年,复星国际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突然由正转负,为-32.86亿元,相较前一年的88.87亿元,呈现大幅度锐减。

复星国际的现金流,此刻已然让市场感到担忧。

“卖卖卖”成为主旋律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复星系已出现多项回笼资金的举动。

自2019年起,复星国际陆续减持所持青岛啤酒H股股权并于2022年上半年完全退出,累计回款约158亿港元。

2022年4月,复星国际又宣布出售美国保险公司AmeriTrust,总代价为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1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6月15日中山公用披露公告称,公司股东复星高科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6%。

若按当天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股份对应市值将达7.1亿元。

步子迈得很大,复星系收缩动作自然也不会小。

就在穆迪下调复星国际评级后,复星系出售资产变得更加紧密。

9月以来,短短几天内,复星系动作频频。

9月2日,复星医药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拟减持不超过8008.97万股A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

此次减持,是复星医药1998年上市以来,复星高科作为控股股东首次主动减持行为。

若按9月2日收盘价计算,复星高科此次减持预计可套现约32亿元。

同一时间,复星系还突然公告出让金徽酒控制权。

由复星系控制的豫园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海南豫珠拟出售金徽酒13%股份,预计交易总价款达19.37亿元。

9月6日,复星旅游文化也发布公告,复星国际于9月5日收市后,以每股港币8.57的价格将共2800万股协议出售给独立第三方。

眼见这狂卖的节奏,复星减持为何如此迫切呢?

彼时,市场普遍认为,主要原因系复星的债务压力太大,急着筹钱还债呢。

阿里扮演复星“金主”角色

关于对外凑钱这事,复星系也没少花功夫。

2022年上半年,复星国际及其全资附属公司复星高科于境内外公开市场融资176.7亿元。

另外,公司还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融资渠道。

报告期内,复星高科成功发行了上海自贸区债券美元1.5亿元和海南矿业可交换债20亿元,期限均为三年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债务压力巨大,复星系却仍未就此停止谋求发展。

9月1日,上海黄浦区官网公告,备受瞩目的福佑地块完成遴选出让。

据悉,福佑地块紧邻豫园、城隍庙等商业繁华地区,直线距离外滩、黄浦江等上海著名景点仅有几百米,行业预测此次价款至少百亿元。

地方政府对此也有着高要求。

即拿地意向人在签订用地出让合同至项目规划资源综合验收通过期间,对黄浦区的综合税收贡献不少于120亿元。

在项目综合验收通过后五年内,意向人及其关联公司或项目入驻企业对黄浦区的综合税收贡献不少于144亿元。

最终,这一大项目,花落复星系旗下的豫园股份与蚂蚁科技下属公司。

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将由豫园股份主导开发,而蚂蚁集团则将在项目建成后获取约6万平方米的自持办公物业。

于是外界多有猜测,阿里入局,或是扮演复星“金主”的角色。

细数郭广昌的履历,其与马云交情也匪浅。

两人除同为浙江老乡和同龄人外,在浙商总会,马云为会长,郭广昌为副会长。

2006年,当时马云在杭州投建“江南会”会所,据传该会还有一条神秘的“江南令”。即只要发出此令,8位发起人无论身处何地,均会亲自赶来出手相助。

郭广昌是发起人之一。

那么,有了马云的加持,郭广昌是否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呢?

多元化结局

话说,咱们国内最强的“韭菜收割机”是谁?

贾跃亭一定是众人心中的“王者”。

几十万的乐视股民无需多言。

而在乐视影业中,一共有19位明星,其中包括张艺谋、孙红雷、黄晓明、孙俪、邓超这样的大腕,或多也是亏得底朝天。

2016年底,由于贾跃亭做的“盘子”太大,导致乐视陷入资金链危机,两个月后,贾跃亭盼来“金主”老乡——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

彼时,孙宏斌曾怀揣150亿元跑步进场,拯救乐视和贾跃亭于水火之中。

可最终结果呢?

仅过了半年,贾跃亭远走美国,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孙宏斌。

眼看着贾跃亭欲造一个乐视生态圈,可结果却成了老赖、失信者。

好巧不巧,彼时郭广昌欲打造一个贯穿家庭全生命周期的产业生态,为全球家庭提供综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如今其旗下的“复星系”也舆论四起。

因此,谁能保证处于舆论风口的“复星系”,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乐视?郭广昌一定不会成为下一个贾跃亭?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曾反省其四大失误之一,其中就有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

由于涉足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其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

后续如何?

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导致财务危机,使其仅仅因数百万流动资金不足便一夜驾崩。

遗憾的是,虽然有众多的国内企业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先后告败,但目前仍有不少的企业,还在这条路上死磕。

那么,若以史为镜,它们的未来还可期吗?

郭广昌和它的复星系又将驶向何方呢?

内容来源: 花朵财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