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止于智者。近日,彭博新闻社一则关于复星集团的报道,称“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集团的债务敞口”,而将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复星推上风口个浪尖。
据了解,创立于1992年的复星集团,旗下有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业务板块,产品及服务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则报道发表后,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关于复星“6500亿债务压顶”、以及复星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控股股东减持,是复星集团即将暴雷的信号等传闻也不绝于耳,复星集团也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舆情危机,股价大幅震荡。
不过,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随后连发两条微博,认为彭博社的报道严重失实,所谓“监管部门要求摸底复星”纯属子虚乌有,并严正表示:已准备起诉状,在回应了外界喧嚣的同时,也让外界多出了一种声音,那就是让更多人开始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彭博社。
彭博社为彭博新闻社的简称, 成立于1981年的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其前身是美国创新市场系统公司。据了解,彭博新闻社在全球拥有约130家新闻分社和约2,000名新闻专业人员,是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郭广昌出面澄清后,舆论开始一边倒,似乎更多吃瓜群众,宁愿相信复星集团的清白,而对彭博社涉嫌造谣,大有人人喊打的意味。
01
故伎重演,彭博社造谣复星几乎坐实
无风不起浪。关于复星的流言蜚语,源于彭博社报道称:“知情人士称,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集团的债务敞口”,并表示“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未获授权发表评论”。
不过,据复星及各方回复,媒体所谓的“摸底复星”,是北京市国资委系统的一项日常信息搜集工作,没有任何针对性,此前他们也对其他企业发过相关调研通知。
而且,近日复星领导层还与北京市国资委有关领导会面,双方就未来加强合作、推动项目在北京加快落地进行了探讨。由此可见,彭博社报道的内容显得有些空穴来风。
因此,在复星董事长亲自出面澄清后,各大媒体、自媒体人也纷纷对彭博社的所谓“知情人士透露”、“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未获授权发表评论”等言论提出质疑,并对其媒体的严谨态度、专业度等发表客观意见,对其失实报道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更是表示了担忧。
而翻阅彭博社的在华发展历程,其发布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并非首次。例如,早在2018年10月,彭博社有关报道称,中国方面将一种微型芯片植入约30家公司的产品以获取秘密,进而控制了苹果、亚马逊等顶级美国公司的服务器。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报道中提到的超微、苹果和亚马逊,都不约而同的否认该报道的真实性。甚至环球时报也对此愤愤不平,直言:彭博社请摆出证据,不要鬼鬼祟祟。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去年7月,彭博社发布全球抗疫排名榜,新冠死亡人数遥遥领先的美国竟排在榜首,而抗疫表现优异的中国,却仅排在第八位,消息一出,全球媒体一片哗然。
实际上,彭博社自导自演的“乌龙事件”不计其数,这次故伎重演,也不禁令全球人们,重新认识彭博社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02
多方质疑或是捕风捉影
在彭博社发布失实报道前,市场之所以担忧复星,根源还是因为其半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因为,外界对其质疑,主要是三方面,不过深究起来,都有一些捕风捉影。
首先,外界质疑复星国际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或即将暴雷。但是通过其年中财报进行拆解,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偷换概念。
例如,从中报来看,复星国际面临着6511.6亿元负债。不过其中流动负债3754.0亿元,非流动负债2757.6亿元,资产负债率是76.6%。
不过,要知道,复星国际财报上的数据,是其所有并表子公司的总债务,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并不由复星集团来承担。据业内人士分析核算,真正归属于复星国际的负债,只有1000亿左右。但是,复星国际相对应的净资产价值是2700亿元。因此,传闻复星资不抵债、即将暴雷的消息,多少有些言过其实。
其次,外界质疑复星系企业频繁减持套现,释放的是复星国际经营不善的消极信号。不过经过梳理复星系上市公司近期的动作,系列上市公司减持操作确实十分频繁,但是却不伤及筋骨。
因为,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减持复星医药的比例不超过总股份的3%,减持后依旧稳居第一大股东地位,复星国际减持复星旅文的股份也只占总股本的2.26% , 也不影响复星控股股东地位。
例如,自9月2日、9月3日,复星系的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复星旅游文化相继抛售大量股份,交易总价高达数十亿。而9月6日复星旅游文化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复星国际在9月5日收市后,以8.57港元/股的价格将其持有的2800万股复星旅文股份协议出售给独立第三方。
而9月9日,保险业协会披露的公告显示,“复星系”决定要大比例减持旗下永安保险股权,从累计持股40.68%降至14.68%。
不过,在频繁抛售股份与转让部分股权的操作下,复星国际也在大刀阔斧推进各大板块的投资布局。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复星集团公开投资23起,涉及游戏、文娱传媒、食品饮料和医疗健康等。而自2022年以来,复星集团公开的投资事件也有6起,涉及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等。
因此,抛开外界关于复星收缩投资、套现补血的言论,复星国际联席CEO徐晓亮的态度,也印证了,复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不堪,徐晓亮称:复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旗下公司获取战略项目,推动业务发展。而且,近日也有媒体报道,总投资超7亿元的复星重点科创项,目落户浦东。
据复星方面的解释,近期减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评级,夯实流动性安全垫。「于见专栏」认为,对比复星最新的财报来看,复星这样的解释也并不牵强。而且,复星并非只是“卖卖卖”,也在“买买买”。据复星国际9月14日公告,9月14日耗资4983万港元回购1100万股,每股价格为4.4—4.67港元。据统计,本月迄今已累计耗资逾7000万港元进行回购。
对此,复星方面表示,此前2020年、2021年集团连续两年“退大于投”,持续兑现投退平衡,未来,将在集团层面投退平衡前提下,更多推动由子公司聚焦战略并购,集团层面在2022年份将继续实现“退大于投”。
由此可见,复星系在资本层面的动作,或许只是其正常经营的举动,只是被一些财经媒体过度解读,甚至误读,才在资本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或许待真相大白后,所有的质疑才会烟消云散。
02
三十而立,复星江湖地位难被撼动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亲自通过社交媒体辟谣,曾也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反应过于强烈。殊不知,本次“公关事件”已经伤及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威信,甚至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但是,如果只是因为一次不实报道,就担心复星集团会因此前途尽毁,恐怕就有一些杞人忧天了。
据了解,今年复星系创立,刚好是第30个年头,复星的投资范围,甚至难以简单用一个“互联网、新制造、新科技”的亮眼标签来定义。因为它横跨了生物制药、房地产、信息产业、金融、钢铁、汽车等多个领域,产品与服务已经覆盖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场景。
据观察,“复星系”的核心为复星国际,截至今年6月30日,被复星国际纳入公司框架的有12家A股及港股持股公司,遍布其健康、快乐和智造三大业务,覆盖的也是几乎横跨从C端到B端的所有重要行业。
因此,在今年8月底,穆迪将复星国际的企业家族评级调至B1,评级展望为负面后,投资者对复星系的股票,也持有诸多怀疑与观望态度,各种关于复星的流言也随之四起。因为穆迪认为,复星在控股公司层面的流动性弱,控股公司持有的现金不足以覆盖未来12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务。
不过如前文所述,市场的很多解读,既有夸大其词的部分,也有捕风捉影的成分。而且,复星国际发布半年报后,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等知名机构均发表报告,一致给予“买入”或“跑赢大市”评级。
正如郭广昌发微博时所言: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最重要的根据地。他也曾坦言:在复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很多坎,也曾经直面过很多谣言,但我们都挺过来了。
04
结语
媒体是把双刃剑,客观真实的报道、观点,无论是积极正面的内容,还是消极负面的观点,往往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让更多人对其形成品牌认知。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问题,看到自己的短板,从而扬长避短。不过,失实夸大的言论,却刚好相反,足以让企业陷入泥潭,,甚至带来难以挽回的灾难。
所幸的是,复星系的盘子与底子,都不容许一些流言蜚语,就足以让其伤筋动骨。而复星这次被彻底激怒,并拿起法律的武器,显示一种对一些媒体过度解读的厌恶,更是对彭博社这种“权威媒体”恶劣行径的公开控诉。
而这场因为媒体的“误读”带来的闹剧,最终如何收场,正义会站在哪一边,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1、真搞不懂腾讯,上面降本增效裁员,下面小领导招一堆专科小太妹,还都是正式的,基本上是运营和产品,除了好看一无是处。权利下放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真心疼22,23届这些努力读书的孩子们,输给了一副皮囊。
2、有个哥们儿之前在宝洁,团队之间社交就是偶尔吃个饭,组个狼人杀剧本杀之类的,很清淡,也可以选择不参加。但是自从去了百威,就是喝酒、喝酒、喝酒、喝喝喝,喝了就是好兄弟。
3、一个朋友说阿里云现在日常955,突然感觉来国企有点吃亏了,965多上一小时班不说,工资还远远没有阿里高,如果真的955的话,其实私企也挺划算的。怕有一些人抬杠,其他人告诉我基本上10-8-5吧,晚上9点基本上办公室楼层没几个人了。中午午休两个小时,晚上吃饭加遛弯一个小时,这样算其实和中午午休一个小时的955差不多。
4、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得罪了上级领导,靠“顶”和“躲”是不行的。理智的办法,一是要主动沟通,错了的要大胆承认,误会了的要解释清楚,以求得到领导的谅解。二是要请人调解,这个调解人与自己关系要好,与领导的关系更要非同一般。
5、国内 BAT 大厂,字节虽然卷度排 TOP,但是给的薪酬也确实高(大概高出20%-30%),而且周末加班按双倍工资算,期权第一年也能拿 15%,入职即巅峰,对于想迅速提高下身价的同学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平均在职时间7个月也是实话,你细品…
6、大社会环境都在裁员,但手段截然不同。阿里裁员离职证明是主动离职,被裁的同学遇到新公司背调时,阿里规定了前HR必须积极配合。并且阿里今年要帮1000位同学找到好工作,促成100对好姻缘。扪心自问一下另一个电商大厂的hr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协商过程中各种威胁恐吓使绊,从不为员工未来发展考虑,这就是公司对待那些将青春奉献给了公司的老员工的态度,这样的公司做的再强大又怎样,内在的东西坏了就好不了啦,让人看了心寒……
7、楼市下跌后,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今年年初的时候,保利中航二期的挂牌价已经跌至2.5万元左右,但是基本没有什么成交量,属于有价无市到了今年下半年,价格进一步跌至2万元每平,但成交仍然清淡,有些业主的挂牌价已压低至1.9万元每平。相较于高峰时差不多3万元每平的价格,相当于打了7折,投资者损失惨重最近,有一位投资客现金流实在杠不住了,为了回笼资金,直接把价格打到1.28万每平,这套96平的房子,以前差不多300万的总价,现在直接以123万的价格挂牌出售,相当于打了4折于是,这位投资客,以一己之力,把目前中航二期,甚至附近小区的房产价格,直接砸了一个深坑,一套房,直接就把附近小区的价格体系,直接砸崩了于是,中国楼市史上最荒诞的一幕出现了这位业主,急于出售,急于回笼现金继命,市场价(实际上是有价无市)2万元左右的房子,他直接1.2万左右就卖了于是小区里的其他业主,就不干了小区里的其他业主,联合起来去这位4折甩卖的业主家堵门,要维权,讨要说法这些堵门的业主,还振振有词,异常激动地表示:这种超低价的恶意降价行为,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秩序,动摇了最宝贵的信心,与当下国家稳楼市,稳预期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自私自利之举。他们甚至还扯出国家共同富裕的大政方针,他们表示:这种大幅降价行为,拉低了整个小区的均价,让自己的财富缩水,这与国家强调的共同富裕,也不相符合这些个堵门讨要说法的业主,得没得到说法不知道,反正没过天,这套房子就以更低的价格出售了,最终成交价只有1.17万元每平米。
8、今年就业市场的形势唤醒了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一点:普通打工人因为不掌握自己生计的话语权,所以一旦遇到失业或者裁员,最后往往是发现自己坚持的东西不容于现在的规则,并且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最后只能是随波逐流!今年紧张的就业形势让“35岁现象”的年龄值不断下降,这样很多普通打工人的整体规划就此被打乱,可令人感到玩味的是社会上不断呼吁延迟退休,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说这个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个社会的经济活力还是依靠大多数民营企业,现在非常核心的问题是一旦延迟退休那么市场上的这种工作顶多十年左右就被毕业那么之后的三四十年如何过呢?加之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但凡是标准化和可复制的工作普通人变得毫无优势!这就是普通人面临的第一重双标。城市之间的双重困境,现在很多年轻人的一般发展路径就是毕业之后去到大城市工作历练一番而后面临人生际遇分野要么凭本事留下,要么就是战术性撤退;可问题是在一线城市一旦失业或者被裁就相当于自动清退,回到二三线城市过往见过的市面又很难融入当地的工作文化造成一种二元分裂的矛盾状态,因此形成当我以为从一线城市得到历练的经验可以回到老家降为打击的时候,结果发现你压根用不上因为那是另外一套逻辑,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是普通人面临的第二重双标。市场繁荣的时候就是小甜甜,市场不理想就是牛夫人!很多企业越来越倾向扁平化所以很多企业你会发现都会提及弹性工作时间,可就是这个标榜互联网企业自由平等的福利遇到企业裁员时候就变成此刺向员工的急先锋,平时你提前走那叫效率,裁员时候你这叫早退!
9、农银金科这个公司太有意思了,中秋前有什么大领导要来,公司有一个什么部门领导逼着大家弄材料,又是宣传又是认人,满楼贴的满满的板子,还有囗号,全是大字报。让大家熟记那个大领导照片和介绍,就跟古代电视剧一样。本来工位就挤,东西没地方放,那个部门领导还带着人检查,非让员工把不用的东西放起来,啥也不能放,态度极其恶劣,就好像犯人一样,真是无语死了。还让别的部门加班,不加班就是不努力,影响不好,工作完成了不能回家吗?谁家里没有老人孩子,谁下班不有个社交?管好自己得了,让自己部门加,还逼着别人部门卷,这都什么人,就这么任命干部?
10、前两年,受疫情影响,芯片行业供应链被打乱,芯片价格出现暴涨,而如今,芯片市场上又出现了降价销售的情景。比如,一款意法半导体芯片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2021年市场报价一度上涨至3500元左右一个,2022年从高位下滑至600元左右一个,降价幅度超过80%。另一型号的芯片,在2021年价格维持在200元左右一个,目前售价仅为每个20元左右,只有最高价的十分之一。今年以来,消费电子类控制芯片的市场价格也持续走低,从百元高位跌至两位数。以手机为例,2022年全球手机销量下滑,导致手机用电子芯片供大于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调低出货量目标,并向上游芯片厂商砍单。
内容来源: 于见专栏
作者:于斌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