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民族文化的光 华熙云中和文化传承者一起向前

追寻民族文化的光 华熙云中和文化传承者一起向前

民族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作为民族文化的坚定守护者,华熙云中十二年走过十二万多公里采风路,持续发现、挖掘、保护散落在中国大地即将消逝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之音,保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华熙云中是2011年由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女士发起,是华熙生物旗下关注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公益项目。十二年来,北到内蒙塞外草原,跨过黄河长江,南至滇黔桂琼地区,已累计帮助来自35个民族的超过300位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向国内外舞台。

2022年华熙云中主题为“云中黔歌”,团队深入贵州大山深处,走入15个少数民族村落,挖掘出那些口口相诵,代代相传却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化与艺术。12月12日,“云中黔歌”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唱响,来自贵州的苗族、侗族、水族、瑶族、彝族等民族艺术家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原生态表演,让大山里的民族文化焕新绽放。

彝族姐妹花:民族文化是最大的财富,要用一生去传承

彝族的火把节比较知名,但是关于彝族还有很多文化却是鲜为人知。此次云中团队就找到来自黔西地区的彝族姐妹果图果诺和果图果麦,通过她们的歌声和表演把彝族生活中最日常却不为大众知晓的一面带给了观众。

图:果图果诺和果图果麦表演歌曲《呼唤》

姐姐果图果诺介绍说,“彝族会跟树取姓,果图的意思是指洁白无暇的梧桐树。”从小在贵州淤泥彝族乡长大的果图姐妹,生活中处处都充满歌声,在劳作中、婚嫁仪式上、迎宾敬酒时都会唱上几曲,并且各场景有不同的歌曲。姐妹俩耳濡目染,从小也喜欢唱歌,但从来也没想过把歌唱出大山去。她们在高中时开始被推荐参加地方的歌唱比赛。“获奖时感受到我们民族歌曲被认可,逐渐也有了些自信。”

在她们的民族歌唱事业中也遇到过瓶颈。“因为我们的歌曲都来自生活日常中,没有专业的伴奏,只有清唱听起来不够丰富,有不少人还不太接受。”她们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把彝族音乐和现代元素严肃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硬搭,所以她们自己做了很多编曲。

云中团队在贵州找到果图姐妹,正是看中他们对彝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韧性:她们坚持学习,不仅上大学进行专业的民族文化深造,还不断让民族文化与现代融合,让文化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我们这次来到北京,其实是带着家乡人的期盼登上云中舞台的。从贵州六盘水到北京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但这并没有成为我们与现场观众的距离,在云中我们感受到了极大的热情和认可。”姐姐果图果诺说。

“其实在文化传承的路上我们依然还有很多困难,比如伴奏,因为真正懂我们彝族音乐的人很少,要找到合适的伴奏非常难。还有就是现在的音乐媒介那么多,家乡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古彝文和甲骨文、埃及文、雅玛文并列称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我们还有丰富的文化,这些都是彝族儿女最大的财富。所以我们一直在考虑用什么方式,让家乡的更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民族的歌曲好听又愿意去学,自然地去传承。”这些年妹妹果麦学习了吉他,用来伴奏自己编的歌曲。

在今年云中舞台上,果图姐妹表演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呼唤》和《飞》,同台的还有果诺的儿子及侄子,果麦身怀六甲依然热情地投入演出。我们看到了传承的力量在延续,正如果图姐妹表示,“民族文化养育了我们,我们将用一生去传承。”

彝族歌曲《飞》

杨文远:丢掉了根本就忘记了过去,文化传承是一条艰难但值得的路

“滚山珠是第一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来自贵州六盘水市第二十三小学的苗族教师杨文远自豪地介绍着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图:杨文远老师

这次,杨文远和他的学生们不远千里来到北京,将“滚山珠”带到了云中舞台。“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来首都北京演出,知道自己被选上在北京的舞台上展示民族文化,孩子们都兴奋了好几天,特别登台后看到观众对滚山珠的喜欢,我们对于传承文化更有信心了。”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讲述的是苗族的迁徙历史,纪念为了向同胞们报信而牺牲自己的苗族青年。“他像一颗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为了民族同胞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了纪念他,取了‘滚山珠‘这一名字。在这个舞蹈里,每个动作都有技巧和渊源。如’倒挂金钩‘是从悬崖上看崖底的动作演化,再如‘蚯蚓滚沙’,是苗族青年用自己的身体滚出一条大道来,让同胞们可以一起通过。“杨文远经常这样给学生们讲述苗族的文化历史。

对于传承苗族文化,杨文远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小时候听着老人讲我们苗族的古歌、传奇故事时,就一直记在心里面。”从2008年起,杨文远开始自己整理苗族文化,并带领学生们学习“滚山珠”。

民族文化传承并非一路坦途。杨文远介绍,“因为没有场地,最早我们只能在户外,到山上把松针叶收集起来垫在地上,让学生们练习手翻、空翻、后手翻、叠罗汉等,叠罗汉很高,不免磕碰、受伤。因为动作有难度,训练起来有时也枯燥,有些学生坚持不下去。”杨文远一方面寻找更多方法保护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们不要放弃,并带领他们参加比赛,到真正的舞台上去展示滚山珠。

图:苗族舞蹈《滚山珠》

2010年杨文远和学生们的滚山珠表演获得了贵州省民运会二等奖,给予学生们莫大信心,也得到了更多的表演机会。每一次奖励都是继续前行的动力,杨文远说,“让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看到孩子们的坚持是有价值的。”

学生们通过练习滚山珠很好地激发了内在的自驱力,学生的改变又更好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很多调皮、文化课不好的孩子学习滚山珠之后,找到了自信,目前已经有60多个练习滚山珠的孩子考取了大学。”杨文远介绍。

2022年8月,华熙生物润百颜走进六盘水,为杨文远所在的第二十三小学修建捐赠了一间舞蹈教室,专业的地垫、把杆等设施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越的安全保护。杨文远希望通过自己和学生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看见民族文化的传承,他经常说,“这些文化是苗族的根本,丢掉了根本,就忘记了过去。”

目前,杨文远正努力申办民族文化传承班,这样练习滚山珠的学生们无论是上小学还是初中都能持续在这个班里学习,而不会因为升学而中断。对于未来,杨文远有着清晰的规划,“一是扩大团队的招生,邀请更多民间艺人参与授课来提高教学;第二,要形成让学生们持续学习滚山珠的机制。”

此次来到云中舞台的还有杨文远12岁的儿子,从父亲身上他非常明确地看到自己的使命,“把苗族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会加油的!”

图:苗族舞蹈《滚山珠》

2022年“云中黔歌”舞台还请来了老朋友——小鹿艺术团。小鹿艺术团从七年前那场“云中儿歌”开始就紧紧地和华熙云中绑在了一起,艰难支撑了五年的艺术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获得为其修建的“华熙小鹿舞蹈培训教室”,彻底摆脱了颠沛流离的困境;成员也从最初的不到20个孩子,逐步发展到今天包括7个民族的200多名师生;小鹿艺术团编排、整理完成了《敖鲁古雅》、《森林中的鄂温克》、《初音》等多个传统节目,多次登上云中和国内外文化舞台,成为了鄂温克民族的一张文化名片;2022年7月,“华熙云中”为艺术团升级了一座600㎡的新排练厅,华熙生物润百颜还为孩子们带来全新的钢琴、口弦琴、羊皮手鼓等乐器,以支持鄂温克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图:鄂温克民族舞蹈《鹿鸣鼓声》

2022年登上云中舞台的小鹿艺术团中有一名5岁的小队员,她正是11年前在第一届云中舞台上表演呼麦的小黑老师的女儿,如今女儿沿着父亲的脚步,用欢快的舞蹈跳出了自己的传承步伐……

这就是“云中精神”——挖掘、传承、推广民族文化,帮助文化传承人重拾文化自信,开启文化新生的未来之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之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