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原副市长:东北当然可以设经济特区,但特区并不能包治百病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深圳市原副市长:东北当然可以设经济特区,但特区并不能包治百病

自动播放

凤凰网财经讯 2月4日,凤凰网财经与东北证券联合发起的“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举办,本次峰会主题为“展望2023-后疫情时代春暖花开”,重点从政策、投资、房地产、能源、旅游等领域展望未来投资机会,把握时代脉络。

在此次论坛“东北经济转型分析”环节上,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交通枢纽、产业结构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

01、东北经济怎么了?

唐杰:东北区域优势在边缘化,离中心市场区的距离在增大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唐杰就“东北经济转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唐杰指出,当把高铁和高速公路连起来可以发现,网络结构的城市与产业节点密度越多,网络越发达,节点越多,产业关联越多,创新合作就越多元。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了众多明星城市,一个关键因素是和周边以及和更远的地区联系很密切,相对而言,东北和主市场区的距离就要远一些。

02、东北经济应该怎么办?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谈东北经济:东北的传统优势正在慢慢被其他地区蚕食

在此次论坛“东北经济转型分析”环节上,唐杰表示,深圳的崛起两大优势,第一是劳动密集型人员的高度聚集,在这样的优势下,迅速进入了全球市场。第二是成本优势。而东北的传统优势正在慢慢的被其他地区蚕食,而东北创造新优势的时,可能其他地区的优势比自己的优势更强。

唐杰:东北的汽车是传统优势,目前在产业聚集当中缺少相关配套的产业

在此次论坛“东北经济转型分析”环节上,唐杰表示,当汽车走向电动车时代的时候,它对电子产品的要求就会更高。东北的汽车是传统优势,它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产业聚集当中,缺少相关配套的产业,它的劣势是离主市场区华东、华南主市场区远,另外就是缺乏重要的配套。

唐杰:东北上市公司家数是深圳的三分之一总资本量是深圳的零头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唐杰从东北2021年167家上市公司市值结构和2021年东北三省百强企业产出结构做了详细分析。唐杰认为,“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说,东北不好、东北不足、东北有哪些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太少了,东三省的上市公司加数是深圳的三分之一总资本量是深圳总体的零头。”

唐杰:东北人均收入以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现在只有四分之三

在此次高峰论坛上,唐杰总结东北振兴战略表示,当时东北振兴战略基本叫做减负,补历史欠账,加强就业民生的支持。减负、历史欠账的任务完成,还需要有大规模的结构转换,(因此)看东北的问题在于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性能不能支持它的结构转换。“现在看东北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沉寂,这种情况下东北问题主要就是:1、产业缺乏竞争优势;2、缺乏现代的产业集群;3、人口规模不够;4、收入水平低。现在东北的收入水平,大概是从改革开放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到现在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

深圳市原副市长:东北当然可以设经济特区,但特区并不能包治百病

对于东北地区是否可以像深圳一样建立一个经济特区的问题,唐杰表示,建立特区,采取一些新的体制机制,当然是可以的。“为什么当年在大连设副省级城市呢?它就是包括这个含义。”不过,唐杰也表示,(建立)特区并不能包治百病。他认为,并不是一建特区就灵,(经济发展)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中国几大特区,还是有些差别的。”

东北经济到底怎么了?应该如何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在此次论坛“东北经济转型分析”环节上,唐杰提出了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看法,他认为,投资不过山海关,一是成本高,二是没找着好的领域,“在深圳能赚钱的领域,在东北不一定能赚钱,一定要在东北找到和东北合适(产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企业也是。”

深圳原副市长“支招”鹤岗:人力是最大的资源,没人城市生命就终止了

在此次论坛“东北经济转型分析”环节上,唐杰指出,第一代工业化,东北代表着中国最早的现代工业大规模聚集模式,是靠资源。而未来是靠创新,资源不是说没有用,但是创新当中人力是最大的资源。如果没有人,只有采掘自然资源,当自然资源枯竭了,城市生命就终止了。

以下为唐杰市长演讲:

东北问题讨论的非常多,但从空间视角讨论的不太多。我们希望能够在空间视角下讨论一下,东北问题缘起我的一次讲课,当时在课上讨论东北问题时,习惯的说东北制度改革慢,观念保守。一个本科生告诉我“不是”,(东北制度改革慢,观念保守)观念是不对的,因为付出的代价太大,当缺乏转型的保障和机会时,大家会向后看。因此,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讨论分析,可能缺乏对东北实际情况的判断。

东北又引起比较大的关注,诱因是西南地区全面超越东北。那东北振兴战略好像不成功,东北转型有很大的问题。从道理上来讲,西南是内陆地区,相对封闭,城市化规划基础都很差,那为何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因此,我们觉得)是东北经济有问题。这样的观念下,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找到适合(东北)的战略。

一、空间经济的特点是,有稳定性和动态变化性,曾经发达强大的地区的依赖于特定的时间条件而发达,凭借优势保持优势与凭借优势创造优势具有显著区别,但优势一旦被打破,它可能会衰退很久。我们现在需要判断东北地区,在被打破优势之后,能否迅速的建立一个新优势?

二、建立新优势可能与基础有关,空间优势的本质是产业竞争优势,以资源禀赋形成产业优势是传统工业化,依赖相关产业集群和市场集聚优势是当代工业化。核心是创新与规模收益递增的相互推动。那当传统的工业化的优势被打破之后,能否形成现代的聚集优势?或者说如何形成优势?

三、知识创造与溢出构成了创新增长的基础。进入创新时代之后,我国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支持了创新增长。

上面两个图来反映出一个省的交通运输里程变化和专利关系与交通运输的量和专利关系,是一样的。大量创新是跨区域合作(产生)的,当处在交通运输的体系核心位置时,比别人更容易获得创新的机会。

过去一般都会认为东北的交通条件可能是最好的,但现在打开高铁地图的时候,就会发现东北(交通条件)已经不是最好的地区,高铁乘网最密布的地区是处在华中和华东地区。

高铁网快速的向西南延伸,西南融入了这张高铁网当中,相对发达的地区还有京津冀。而东北地区是个线性结构,不成网。当是网络结构时,一个城市是四通八达的节点,一个城市可以和周边很多城市发生思想碰撞、贸易交流和企业合作。而东北地区从空间结构上看,交通优势实际上在慢慢失去,它和主要的国内交通网络距离相对远。

高速公路同样也反映了这一特点。当我们把高铁和高速公路连起来,就可以发现,网络结构的城市与产业节点密度越多,网络越发达,节点越多,产业关联越多,创新合作就越多元。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出现了众多明星城市,一个关键因素是和周边以及和更远的地区联系很密切,相对而言,东北和主市场区的距离就要远一些。

全球价值链和空间地理的关系,可以看到,全部产品的流通和最终产品,以及中间产品,距离弹性都是-1,距离每增长1%,贸易联系就会下降1%。而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进入最主要的市场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距离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当然,实际上还可以考虑连续性和本地市场的规模。中国本地市场规模最大的地方在长江流域,其次在珠江流域、京津冀,东北的市场规模受两个影响,第一人口,第二收入水平。

东北地区不再是四十年前(具有)区位优势的东北,现在它是一个慢慢边缘化的地方,离中心市场区的距离在增大。

上图是长三角地区2008年到2018年的创新网络图,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城市可以和其他多个城市发生创新、贸易、思想的碰撞交流,包括人员交流。2008年到2018年十年之间,创新网络的联结密度是大大增强的。2010年前后,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2013年就变成多节点,2018年则变成多中心,比如过去看金华、台州、安庆、盐城,现在则看安庆、盐城、金华、台州是和多个城市有合作关系,不仅仅是靠上海扶持。这种情况下,地方的中心区域合肥、南京、苏锡常都变成创新的中心区。

很多人谈东北问题的时候,可能都忽略了东北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东北的差距是在缩小的,人均GDP和GDP总量的城市差距是在缩小的。

红线是全国经济增长率,点状线是各城市的变化。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若干意见》确定的社会保障试点、增值税转型、豁免企业历史欠税、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等各项政策。装备制造业、资源型城市转型、就业民生和社会保障等历史上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暂时缓解。形成东北城市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十年东北三十四座城市的经济增长率,普遍高于全国。

但国民经济从高走向中高速增长当中,东北面临的问题是它无法适应这种转型,几乎从四分之三以上的东北城市比全国高,变成了四分之三的城市比全国低,甚至到了零,停滞增长的过程。十年高速增长之后,东北出现了新一轮的衰退。

总结东北振兴战略来看,当时东北振兴战略基本叫做减负,补历史欠账,加强就业民生的支持。减负、历史欠账的任务完成,还需要有大规模的结构转换,(因此)看东北的问题在于东北振兴战略的持续性能不能支持它的结构转换,而现在看,东北实际上是新一轮的沉寂,这种情况下东北问题主要就是,1、产业缺乏竞争优势;2、缺乏现代的产业集群;3、人口规模不够;4、收入水平低。现在东北的收入水平,大概是从改革开放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到现在大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

空间条件没有优势、交通条件不充分支持低成本、本地市场条件规模集聚效应和创新条件网络节点不够的状态下,转型就需要足够的时间,需要更多的探索。

从东北2021年167家上市公司市值结构和2021年东北三省百强企业产出结构分析来看,百强企业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出是汽车,然后是石化,第三是农业,第四是装备。而上市公司中,医药资产结构占比近20%,装备、钢铁占比是高于产出结构的,但是汽车显著是低的,这和一汽没上市有关。产出结构当中没有计算机通讯,百强企业的通讯占比0.8%主要是几大通讯公司的业务。而上市公司结构当中的计算机通讯电子,不仅仅是通讯业,还有计算机电子的比重。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说,东北不好、东北不足、东北有哪些问题?就是上市公司太少了,东三省的上市公司家数是深圳的三分之一,总资本量是深圳总体的零头。

不过,也可以看到东北上市公司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像医药作为优势的产业,石化的比重并不低,装备里也出现了一些好公司,只是汽车占比不高,同时计算机通讯凸显出了一个新优势。

从东北与长三角及深圳产业结构比较来看差在哪些方面,1、汽车制造。长三角五市比上海低,上海有一点点接近东北,占了21%以上产出;2、装备。东北的装备不比长三角五市更突出,不比上海优势;3、化学石化现在还是东北的优势;4、电气机械。在东北没有的类别是电气机械,就是家电业,这是长三角的重要产业,比如合肥作为后起之秀的工业化城市,合肥的电气机械就是家电占了五分之一;5、医药。医药产出比重中,长三角五市也并不比东三省更高;6、计算机通讯和电子。长三角五市比东三省的计算机通讯和电子的产出要高,假如把通讯扣掉就是计算机电子,这样的占比是显著高于东北的。深圳计算机电子占比重61.9%,通过简单比较,可以证明上市公司更加反映竞争,上市公司结构差异和产出结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北产业未来的转型方向。为何计算机电子在全国市场上还有优势?占的比重更高?显然(计算机电子)是未来的优势。而建立新的优势产业,需要考虑强化科技革命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在全国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医药是东北新一代的竞争优势产业,同时现代农业也可能成为这样的产业。东北现在欠缺的就是计算机电子,而这部分可能又是东北未来装备制造水平提高的重要方向。

产出结构上,东北的钢铁优势看起来是失去了,它在产出方面和在上市公司方面都不是很优秀。

比如上汽和比亚迪,中国汽车市值最大的是比亚迪,去年比亚迪的市值是7800亿,上1700亿市值。比亚迪代表了汽车新的方向,汽车是个标准的市场指向性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多部门集合的产业,我们只列汽车电子,汽车电子产业是信息业和汽车产业的结合,它的上游就是半导体,下游就是汽车厂,中国的汽车电子产业就是集中在长江三角洲汽车电子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以及天津北京环渤海产业带,东北的汽车电子产业比较落后。东北百强企业占到36%产出比重的汽车制造,没有一个巨大的电子来配合,会是什么状态?当汽车走向电动车时代的时候,它对电子产品的要求就会更高。

东北的汽车是传统优势,但是它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产业聚集当中,缺少相关配套的产业,它的劣势是离主市场区华东、华南主市场区远,另外就是缺乏重要的配套。

政府又该如何支持企业呢?这也是东北要来研究的,也是我们支持东北振兴当中财政、金融措施的很大一部分,这是引自于欧洲的分析,欧洲的分析就是说用了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中值企业的数值,来看投资率。投资率受现金回流影响,现金收入越高,回流的速度越好,投资就会越好。

东北企业改造难、转型难主要是企业在全国市场上竞争成本高,比如运到市场上成本高,大量的中间投入品,要从华南、华东运到东北,它的整体物流成本就高,收益就会低,(反馈到财务上)现金流就不太好,现金流就不太好会造成投资改造能力低。现在欧洲其实做法是好的企业支持现金流有市场,现金流不太通畅的企业做融资。

东北的政策,比如当把东北补旧账的问题解决或者缓解之后,对于有市场竞争力但是受若干条件限制,现金流并不很通畅的企业,要不要给其他措施?这是我们其实要研究的。

欧洲整体投资和美国投资相比,疫情之后,美国是快速恢复了,欧洲没恢复,欧洲其中有一个爱尔兰是大幅的衰败,把爱尔兰去掉之后,它和美国还有很大差别。图A显示,扣除爱尔兰的国别因素,欧元区投资收缩幅度更大,复苏面临的阻力也更大。

欧洲在物质产品的投资上超过美国,但是它总投资低于美国,差距就在于AI和IT,也就是差在科技上的投资,美国企业在IT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新的投资热点。

东北投资要重新聚合结构,做什么样的领域就值得研究了。

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曾指出,壮大新动能,构建产业新体系,重塑竞争新优势。塑造新的优势,传统的条件还有没有了呢?还有!

第一、黑龙江科技、教育资源还算充分,黑龙江可以充分发挥78所高校、226家科研机构和41名“两院”院士的作用,建立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作出贡献。

第二、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数字经济是决定未来的战略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黑龙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字赋能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数字化。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通讯网络和音视频技术等,实现数字产业化。生物经济代表着未来产业技术方向,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推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打造引领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

三、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以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为着力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多层次全方位创新,构建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合作、多领域协同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要素保障,打造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整体来看,首先东北的历史优势是在工业化初期依赖大规模资源形成,这个趋势存在稳定的时候,可能会从稳定变成僵化。一开始,东北的城市和东北的大企业几乎可以一体化。比如,当年看鞍山,实际上就是看鞍钢。这种情况下,城市是高度简化的,体系内部也是简化的。当这种格局需要走向复杂系统时,它可能就会产生混乱。

东北是如何失去动态有效性的?当一方在努力获得收益的同时,另一方或者另外很多方,也为获得这样的一个收益而努力,东北要振兴,面对的竞争是华南地区、华东地区,甚至是湖南、西南地区。这是东北可能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够孤例的谈东北,东北要看到和全国的竞争性的变化。这些年的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在全国各地很多时候会出现东北传统大工业的新理念在外地实现了,东北传统大工业已经不再是优势。

其次要明确形成新的复杂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内在机制。制造业趋向于接近大市场的区位,存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及差异化产品专业为了对收入增长和需求变化做出反应,在运输业和通讯网络获得极大发展时代,要重视产业战略互补和前后关联功能深化以此诱发新的集聚。

合肥崛起和家电有关,大量的家电是从山东迁去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合肥的位置,合肥过去二十年,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进入这个市场区特别方便,所以大量的产业,包括海尔,在那儿设了巨大的工厂,所以运输业,通讯网络就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然后就从产业互补的关系带动大量的行业。

东北问题是如何诱发新的聚集?东北167家上市公司,和百强企业相比,百强企业当中十几家跟汽车有关的企业,它占的百强企业三万亿工业产值的36%,超过一万亿产值。而这一万亿的产值,为何没有带动汽车电子?没有带动汽车零部件?因此,当企业规模越大的时候,它的总体效率可能不一定是最高的,可能需要若干中小企业做配套,这些中小企业做配套,大家都在达到了一个规模的时候,社会才是最有效的。在东北大企业缺少中小企业配套,就无法转化为产业链网络内部的创新资金。

三是当创新企业少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企业家少,创新企业多,中小企业多,成长的快,企业家处在分工不同的领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就会带动整体的城市和地区的创新,同时也就会成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东北很多大学知识都在向华南,向华东来扩散,和华南华东合作。有大量的企业创业需要,(企业创业)在东北就不够。数字生命经济从大学和企业的合作。

最后是要克服结构性的缺陷。我们需要讨论区域政策,回顾2003年的东北振兴战略,看到东北振兴战略具有明显的短期性,就是解决东北当时面临最为迫切的历史欠账问题。当把历史欠账解决了之后,需要再做一下能够支撑东北产业自循环,推动东北产业自己造血的功能。

比如可以研究,假如东北的产业政策当中,能够像欧洲正在研究的,企业有产品、有市场,现金流并不很好,可不可以特别支持?同时可不可以做特殊的产业结构转换基金?转换基金按照一套产业链来支撑一条线甚至一个链的成长。

区域政策可以将短期目标转变为对长期经济趋势的关注,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有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均衡状态。政策工具选择,支持研发活动及竞争能力重视发挥市场高效率的微调作用。捕捉关键时刻,在达到转换门槛阈值时,四两拨千金式的政策可能诱发区位突变,这是一种有着积极意义认识,但政策与条件是非线性的时变过程。世界是变化的,政策是动态的,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的世界,而是处在一个持续的摸索过程中。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