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经:香港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指挥塔,是国际贸易、物流的营运和指挥中心

冯国经:香港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指挥塔,是国际贸易、物流的营运和指挥中心

由国家商务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于11月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揭幕。为加强宣传香港作为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香港贸易发展局首次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举办「香港通道 连接全球」分论坛。多位香港重量级嘉宾深度分析香港如何凭借「背靠祖国、 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为内地及全球企业创造商机。

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博士受邀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围绕香港在大湾区的优势及重要作用,与大家共同探讨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新角色。

冯国经表示,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香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世界形势的快速变化也为香港带来了不少挑战。他指出,面对新的发展环境,香港应当发挥其地理位置和国际市场经验的优势,进一步协助国家强化与世界的联系,努力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随后,冯国经强调了香港在大湾区中的新角色与功能。他认为香港应当基于其金融中心、物流枢纽等传统优势的同时,顺应国际科技竞争趋势,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打开新局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于未来香港发展新路径,冯国经博士共提出三方面以拓展香港自身优势:第一,充分发挥其门户功能,扩展香港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功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强化与大湾区、中国及东盟的联系;第二,发展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科研能力,让香港成为大湾区原始创新的主导中心和新兴产品的策源地;最后,香港还应大力发展贸易融资,为区内贸易服务。

最后,冯国经表示,相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领导下,将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大湾区的联系,巩固香港连通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地位。

以下是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演讲全文:

今天我非常荣幸出席本次论坛,与各位一起探讨香港在连接中国与世界当中发挥的作用。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香港发展的新蓝图全面展开。但是在随后几年,整个世界形势以及香港自身,都发生了重大而急剧的改变。

同一时间,整个内地,尤其大湾区各内地城市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开放和拓展市场。与此同时,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创始成员,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亚太地区紧密融合。

面对新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香港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力争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世界市场经验及联系,在拓展庞大内地市场的同时,协助国家强化与世界的双向联系。

大湾区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而香港在大湾区的新角色和新功能,首先必须建基于香港的传统优势之上,包括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区总部汇集地、珠三角高端产业物流枢纽以及大湾区高端消费市场的优势。这些优势根植于我们的法律法规制度性、基础设施、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兼备东西方商业文化的“软实力”。同时,香港要顺应国际竞争进入高科技时代的历史趋势,以自身的科研实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创造新优势。

在我看来,香港可以在以下三方面拓展自身优势,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打开新局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发挥门户功能,扩展香港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功能,强化大湾区、中国与东盟的联系。

香港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指挥塔,是国际贸易、物流的营运和指挥中心。过去,全球供应链集中于太平洋两岸,由美国主导、中国参与。近年来,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贸易开始向欧亚大陆和印度洋地区转移,更向非洲延展,即国家努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覆盖的广大地区,这为香港的资本筹集、运作和调配能力,以及高端专业服务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盟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推进的重点区域,为香港发挥供应链门户和枢纽功能,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累经验,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香港与东盟之间有长期的贸易、投资联系,在大湾区中具有独特优势。东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活力的经济体系,拥有6.8亿总人口和3.7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2022年)。过去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让东亚、东南亚与大洋洲连成全球最大的共同市场,东盟将成为中国更重要的经济伙伴。

如果我们把亚洲描绘成一个沙漏,那么香港恰好处于连接亚洲南北商贸流量的瓶颈部位。多年来,香港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贸易经验和市场知识。顺应新的发展,香港应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位和知识经验,在中国与东盟的联系中拓展香港国际资本、金融中心功能;拓展香港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总部和海外企业的筹资和市场拓展地区总部的功能;以及成为国际仲裁中心,协助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

发展和强化香港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科研能力,让香港成为大湾区原始创新的主导中心和新兴产品的策源地。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关键是自主的原始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应用科技和面向市场的开发研究创新,尤其是产业化的创新,已经位于中国前列。但是大湾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的最大痛点是珠三角缺乏区域性的原始创新主导大学。

香港是大湾区中唯一具有跻身于世界前列大学的城市,同时拥有知识产权保护法治的良好环境。因此,香港应该力争成为大湾区中原始创新主导的核心城市,从而为大湾区和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大力发展贸易融资,服务区内贸易。

要创建香港在大湾区的新优势,就必须加大力度发挥香港金融的配置作用。贸易融资是香港全球供应链拓展的重要支撑。在RCEP签署之后尤其如此,因为预计未来10至20年内贸易将显著增加。通过服务这些新的贸易活动和由此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香港不仅可以为自身创造新机遇,还可以助推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

从全球的角度看,贸易融资是支撑超过八成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也是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亚洲开发银行最近估计,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如今已超过两万亿美元。在我看来,这个融资缺口为香港带来的是两万亿美元的机遇。香港作为供应链协调者和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可以通过结合这两方面的角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的贸易金融之都。

这个愿景,我已经提倡好几年。如今看到香港奠下实现贸易融资数字化和金融科技贸易融资普及化的稳健基础,实在令人欣慰。当中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于去年十月正式推出的“商业数据通”,让企业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和银行分享商业数据,借此降低对抵押品的要求,从而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我很高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的领导下,新一届特区政府加强了香港与珠三角各大城市之间的合作,最新的措施包括落实“港车北上”,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驾方式经港珠澳大桥到广东省做短期商务、探亲或旅游等活动。行政长官在上月发表的《施政报告》中,也提出在金融、航运、数据跨境流动等多个方面加强大湾区的协作,并制订《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我相信,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强化香港与大湾区的联系,巩固香港作为中国接通世界的门户功能。

在这里非常感谢各位,预祝本次论坛圆满结束。谢谢各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