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供应链韧性,迈向全链路转型

增强供应链韧性,迈向全链路转型

埃森哲

受到全球竞争加剧、技术进步、数字化转型提速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中国的本土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在通过积极调整供应链来应对风险、增强韧性、降本增效,力求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一项针对全球企业供应链投资的调研中,埃森哲发现中国企业整体在供应链韧性的建设上更为积极,他们计划将营业收入的6%用于韧性建设,这一比例高于全球的4.5%。

不过,投资的比例并不意味着供应链韧性也会同比例提升。在投入的同时,企业需要考虑产品、客户、渠道、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从公司整体的发展策略去完成供应链优化升级。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年间,受访中国企业平均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用来改造供应链。但是,只有约十分之一的领军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领军企业的营收平均增长了11%,其他企业的营收则平均下降了4%。

发力三大领域,从容应对挑战

供应链方面的挑战使得有些企业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时产生了负面的连锁反应。埃森哲认为,在供应链转型调整中,企业应把资源和能力投向以下三大领域,更多地关注从系统搭建、数据跑通到运营优化的全过程,让供应链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第一,构建“智能可视”供应链,提高成本效益。

由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支持的结构化可视能力和动态可视能力的结合,可以帮助企业集中资源和投资,在供应链短缺之前,甚至短缺期间进行干预和修复,以打造供应链韧性。

第二,采用零基供应链,推动运营成本优化。

零基供应链由数据驱动,能够全面地审视各项成本开支(营业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运营资金投入),根据成本结构洞察供应链各项运营活动,并识别出对成本和价值收益的影响。

第三,加速低碳和净零转型。

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供应链,在业务经营和组织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效嵌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考量,围绕打造可持续供应链,企业应该聚焦净零、循环、信任三个方面进行发力。

从供应链转型迈向全链路转型

供应链转型知易行难,在当下不确定性频发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在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增加灵活性、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的时候要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01 数字核心连接短期痛点和长期发展

在当下供应链架构中存在着新旧系统衔接难、数据获取不及时、数据价值难“变现”、转型变革花精力、生态伙伴难协同等挑战,这也引导企业转向更为灵活的技术架构,以更好地解决短期痛点和长期发展的矛盾。埃森哲建议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生态伙伴间的创新引擎和平台,打造互联解决方案,并最终建立新的数字核心。

以埃森哲与小米的合作为例,小米供应链首先要协调众多外协工厂,从营销端和供应链确定需求;其次要完成能否保证供给的预判,判断产能和所有零部件的供应能力是否适配,其中包括布置生产任务、生产订单的分配、物料计划跟下物料订单。埃森哲用了两年时间帮助小米搭建好流程和系统,并实现了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能够指挥从需求端到供应商伙伴整个链路运作的“大脑”。近年来,埃森哲还在这套系统上不断增加数据分析和模拟决策的能力。

02 更好利用数据进行价值挖掘

利用数据分析和精准预测将帮助企业打造更加韧性、可盈利且可持续的供应链。

以库存管理为例,企业把历史销售数据、销售渠道录入到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未来的销售走向,从而更加精确地计算补货的节奏。客户需求,产品销售,渠道选择,供应计划等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样在物流的运输路径优化上,由于运输车辆的发车计划、行驶路径,都涉及运营,利用AI技术设计的系统模型可以便捷地计算出更加经济和高效的运输路径。

03 人是关键

企业转型往往有三个关键环节,明确目标、打通数据、组织和人,而这三个环节中最难解决的是人的问题。

原先是人来决策,现在用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决策,人要有能力来判定系统的决策,这对人的要求很高。此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工作流程、工作习惯都会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梳理运营模式,跨部门协同变得更加重要。同时,未来3—5年,人机协作的趋势将更为明显,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愿意拥抱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落地的效果还是取决于人的思维转变,人管理的组织运作模式的转变。

放眼中国和全球市场,供应链重塑、成本节降等压力将倒逼企业持续推进供应链转型,这一转型事实上是企业全链路、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任重道远,但唯有勇于重塑自我,方能驾驭颠覆,行稳致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