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与业绩齐升的青岛银行 “陀螺”评级为何大降近10名?

规模与业绩齐升的青岛银行 “陀螺”评级为何大降近10名?

近年来,山东城商行“一哥”青岛银行规模业绩齐升,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该行在“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中的排名却不增反降。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末,青岛银行总资产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约608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14.8%。在2019年上市时,青岛银行总资产才刚刚突破3000亿元。不过近三年,青岛银行资产规模均维持在“两位数”的速度扩张,短短不到四年时间总资产便实现了翻倍。

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青岛银行业绩表现也较为亮眼,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4.72亿元,同比增长7.1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49 亿元,同比增长 15.11%。2024年一季度,该行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营业收入约36.88亿元,同比增长19.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81亿元,同比增长18.74%。

更难得可贵的是,在银行净息差普遍收窄的情况下,青岛银行的净息差逆势上扬,2023年净利息收益率(净息差)1.83%,比上年提高 0.07 个百分点。

不过,这一系列优异的数据并未能提升青岛银行在行业内评级排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显示,青岛银行在城商行综合评价榜单中排名第19位,比2022年足足下滑了9名。

据悉,“陀螺”(GYROSCOPE)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公司治理能力(G)、收益可持续性能力(Y)、风险管控能力(R)、运营管理能力(O)、服务能力(S)、竞争能力(C)、体系智能化能力(O)、员工知会能力(P)、股本补充能力(E)九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价,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编制发布,在行业内具有较高权威性,2023年共有181家商业银行参与了评价。

青岛银行“陀螺”评价排名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突显出该行在追求规模扩张同时,疏于对公司治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等其他方面的提升,这一点从监管处罚中便可探知。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青岛银行罚单数量居上市城商行首位,为5张罚单,计215万元。

其中多张罚单剑指该行内控合规方面的漏洞,比如1月份,该行因为监管标准化(EAST)数据错报漏报、向资本金不足的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三查”不严导致贷款资金被挪用、信用卡中心违规经营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处以150万元罚款。

2023年,青岛银行同样受到监管多次处罚,其中青岛银保监局在去年1月份开出的一张罚单显示,该行曾因贷款资金被挪用、保理业务管理严重不尽职、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等多项违规,被罚款605万元。

这一系列罚单暴露出,青岛银行在公司治理、内控合规运营等方面的不足,不仅影响了该行在“陀螺”评价中的排名,同时也容易为公司运营埋下风险。

2023年“陀螺”评价结果显示,青岛银行风险管控能力、服务能力及体系智能化能力这三项得分的下降显著。其中,风险管控能力由87.35降至85.56,服务能力由76.22降至73.46,体系智能化能力由85.43降至80.88,体系智能化能力下降幅度最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