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暖风袭来,银行股估值进一步修复|钛媒体焦点

房地产暖风袭来,银行股估值进一步修复|钛媒体焦点

近日,国家层面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以及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等。

在楼市新政的推动下,银行股又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Wind数据显示,5月21日、22日,银行(申万)板块分别上涨0.77%、0.45%,并在22日盘中触及最高点5501.74点,创下逾三年新高。

数据来源:Wind

钛媒体APP注意到,受“中特估”概念催化,以及高股息、低估值等因素影响,银行股今年以来整体表现十分亮眼。截至5月24日收盘,银行(申万)板块年内涨幅达20.15%,在申万31个行业中居首。而近期房地产市场祭出“组合拳”后,不少机构乐观表示,银行资产质量将得以提升,未来银行股的估值也有望进一步得到修复。

房地产放大招,推动银行板块拉升

5月17日,央行接连发布3条房地产金融政策通知,包括在全国层面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以及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等,以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此外,央行决定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加大存量商品房去库存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具体来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利率1.75%,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支持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的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

消息一出,市场普遍预期房地产行业将迎来回暖,而银行业作为与楼市紧密相关的行业,也颇受市场关注。

Wind数据显示,截至23日收盘,银行(申万)是本周唯二实现上涨的板块,个股平均涨幅为0.67%,板块净流入资金合计34.90亿元,排在申万一级行业之首。

5月21日,A股银行股集体走高,苏州银行领涨,南京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平安银行、长沙银行等跟涨,当日银行(申万)板块上涨0.77%。22日该板块整体上涨0.45%,并在盘中触及最高点5501.74点,创下逾三年新高。

就个股来看,本周城农商行涨幅较大。截至23日收盘,浦发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重庆银行和江阴银行周内涨幅居前五位,分别为4.41%、3.70%、3.49%、3.31%和3.26%。

资金面上,上周外资已大幅增持银行股。北向资金上周增持了48个行业,银行居首,净买入金额达38.34亿元。5月21日,北向资金再度增持银行板块,净买入金额达10.56亿元,包括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浦发银行。

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的贷款业务与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楼市不景气,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估值产生了负面影响。而随着新政的出台,从中长期看,银行业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有望缓解,未来银行股的估值也有望得到修复和提升。

银行股今年整体表现亮眼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受“中特估”概念催化、高股息策略追捧等因素影响,银行股今年整体表现相当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收盘,银行(申万)板块年内涨幅达20.15%,在申万31个行业中居首。

光大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银行板块开年大涨主要受三大因素驱动。其一,在股市震荡下行、债市收益率快速走低背景下,资本市场高收益资产匮乏,高股息资产凸显投资性价比。

据统计,2023年上市银行分红总额稳步增长,多家银行提升分红比例。兴业证券表示,国有五大行平均股息率由2023年初的7%左右下行至5.3%,但当前股息率对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仍有300bp左右的溢价,银行仍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其二,银行信贷“开门红”预期较强,机构投放强度差异引导选股逻辑,上市银行2024年营收增速有望转正。其三,银行板块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征,后续估值下行空间较为有限,上涨行情有望进一步延续。

而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认为,房地产政策发力有助于进一步提振银行板块的估值表现。

从估值角度看,截至2024年5月24日,A股42支银行股全部跌破净资产,银行(申万)市净率仅为0.50倍。结合历史情况来看,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近年低位,未来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国联证券表示,“银行估值较低,重要原因是地产、城投等领域风险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6月末,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仅为1.28%,到2023年末已升至4.53%。六大行除邮储外,房地产不良率基本都在5%以上,部分城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甚至超过6%。

不过随着本次地产“一揽子方案”落地,预计有望改善房企经营状况与现金流压力,相应的银行地产风险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缓释。

一方面,随着银行贷款利率下降,购房需求有望转暖。同时,地方政府收购待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有助于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助力稳定房价,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居民预期,激发购房需求,进而推动按揭贷款增长。

另一方面,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背景下,房企的偿债能力得到增强,银行表内涉房类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此外,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房贷利率下限取消将对银行体系净息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考虑到政策仅影响边际定价,对净息差的影响程度或相对有限。

光大证券还在研报中表示,在房地产增量利好频出背景下,银行板块与房地产板块往往能够走出共振行情。伴随着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增量利好进一步出台,将有助于提振银行板块估值表现。

举例来说,2022年7月,面临“按揭贷款”停贷风波,“7·28”政治局会议首提保交楼,此后住建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支持政策。在此期间,银行股与地产股走势相关系数升至0.82,呈现出较历史均值更高的相关性。

同年11月,政策面对房地产融资端的支持力度显著加大,包括“第二支箭”扩容、房地产金融16条举措发布、“第三支箭”出炉等。在此期间,银行股与地产股相关系数达0.97,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总体看来,大部分机构对楼市新政带来的中长期影响表示乐观。同时,近期外资的增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中国银行股的信心。

(作者|翟碧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