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端午假期大部地区气温较为适宜

5月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 端午假期大部地区气温较为适宜

经观要闻

经济观察网讯 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6月5日,中国气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代刊和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了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6月气候趋势预测(端午假期天气预报)及气象服务提示。

一、5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回顾: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5月,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除东北、华南及西南等地气温偏低以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其中华北西部、华东北部、华中中部和北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新疆、西藏北部等地偏高1~4℃,新疆东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高4℃以上。

5月,全国平均降水量69.4毫米,接近常年同期(70.4毫米)。东北地区中部及内蒙古东部、青海东部和南部、新疆中部和东北部、西藏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西部、广西西部和南部、海南等地降水量偏多5成至2倍,局地偏多2倍以上;华北北部和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大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和北部、陕西大部、甘肃北部和西南部、新疆西部和东南部、西藏西部和东南部、四川西南部、重庆等地降水偏少5~8成,局地偏少8成以上。

5月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是南方出现极端性暴雨天气过程。我国共发生5次区域暴雨过程,均发生在南方。5月19日至21日华南多地累计降水量达50~100毫米,局地超过100毫米,其中19日广西全区大暴雨范围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广,广西南宁(202.4毫米)、隆安(171.3毫米)这两个地方的日降水量超过5月历史极值。

二是西南冬春连旱缓解。西南大部累计降水超过50毫米,冬春连旱缓解;黄淮、江淮等地气象干旱持续。

三是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我国。全国共出现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3次影响我国南方。贵州、广东等省受灾较重。

四是沙尘过程较历史同期偏少。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影响我国,较2000年至2023年同期(2.8次)偏少;14-17日过程达沙尘暴。

五是台风生成个数较常年同期偏多。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两个台风,较常年同期(0.97个)偏多,无台风登陆我国。

5月,全国共发布预警信息3.46万条,其中,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35万条。强对流预警信息数量同比有大幅增加(435%),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雷雨大风、暴雨等预警信息同比分别增加79.0%、51.8%、28.4%,其中,强对流、雷雨大风预警信息均为历年(2017年至2023年)同期发布量最高值。暴雨红色预警信息334条,占全部红色预警信息的92.5%。

二、"端午"假期期间天气预报:

预计端午节假期期间(6月8日至10日),江南中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多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北部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上述地区需注意出行安全。

气温方面,新疆北部和东部的盆地地区、内蒙古西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北部等地将出现2-3天日最高气温35~38℃的高温天气,河北南部、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41℃,需注意防暑降温。我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偏低或接近常年,较为适宜。

具体预报如下:

8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贵州南部、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江南南部、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东北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

9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部有暴雨;内蒙古东北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阵雨或雷阵雨。

10日,江南、华南、西南地区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有大雨,局部暴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东部和北部有阵雨或雷阵雨。

三、6月气候趋势预测及服务建议:

降水方面:预计6月,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内蒙古东北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广西北部、贵州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青海东北部等地偏多2~5成。我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

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南部、山东、河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偏高1~2℃。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高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台风方面:预计6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1个台风生成,生成位置偏西偏北,较常年同期(1.7个)偏少;有1个台风登陆或影响华南沿海,较常年同期(0.6个)偏多,强度偏弱。

根据6月气候趋势预测,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防范强降水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东部等地降水偏多,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以及城乡内涝等,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做好重点人群避险转移工作;提前疏通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减轻农田渍涝风险;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讯保障等方面做好防范应对。

二是防范华东北部、华中北部气象干旱的不利影响。山东大部、河南中东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气象干旱可能持续发展。应加强水源管理和调控,做好节水抗旱应对工作;同时,风干物燥,林火风险等级高,需加强野外用火管理,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三是关注华北、黄淮阶段性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需关注可能出现的阶段性高温热浪天气对人体健康及能源保障的不利影响。此外,天气炎热、公众户外出游增多,需及时开展涉水安全教育,慎防溺水事件发生。

编辑:刘睿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