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进入“欧洲时间”:世界第二,让全球听见中国声音

海信进入“欧洲时间”:世界第二,让全球听见中国声音

北京时间6月15日凌晨,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全球数以十亿计的足球球迷开始进入“欧洲时间”。

2024年的德国欧洲杯,是疫情散去后首届完整配置的欧洲杯,预计现场观赛球迷数将比2020欧洲杯提升十倍。同时,本届欧洲杯也是科技感满满,此次官方用球将采用“微芯片足球”,实时传输足球击中球员的部位和时间信息,从而更加精准判断是否存在手球和越位。

身为欧洲杯的“常客”,海信集团第三次出现在了欧洲杯的绿茵场上,这也是海信第五次赞助世界顶级足球赛事。此次,海信将作为2024欧洲杯VAR(视频助理裁判)显示官方合作伙伴,为莱比锡VAR裁判总部提供显示技术支持,这也是欧足联历史上首次开放VAR显示独家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8年前只有海信一家中国企业赞助的欧洲杯,如今已然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主场,揭幕战上,5家中国企业承包欧洲杯。这一次,“世界第二”的海信电视,将带着中国企业让全球听见“中国声音”。

为什么是海信?

大众认知里,成为一场体育赛事的赞助商,无非就是“砸钱”而已。但事实上,对于欧洲杯这样的全球顶级足球赛事而言,赞助商的门票不是单靠花钱就能够买到的。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曾表示,“国际足联选择赛事赞助商的标准绝不是谁给钱多就选谁,而是寻求一‘真正做品牌’的企业——这家企业不仅在体育营销等方面投入,而且要持续投入技术和产品创新做品牌,并且见到效果。”

由此可见,能够三次成为欧洲杯的赞助商,海信靠的绝非砸钱,而是经年累月的技术投入。

海信VAR助理裁判技术给出本届欧洲杯第一张红牌第一颗点球

海信VAR助理裁判技术给出本届欧洲杯第一张红牌第一颗点球

以此次欧足联历史上首次开放的VAR显示独家权益为例。历届顶级足球联赛中,关于“手球”和“越位”等行为的判罚几乎是争议最大的环节,一次判罚往往就能决定一支球队的夺冠与否。

VAR的引入,主要依靠遍布足球场的摄像机镜头,多机位、多角度捕捉球员在场上的每个细小动作,使裁判能够参考这些视频影像,在复杂或争议性的判罚中作出更准确的决策。但是,VAR对显示技术要求极高,同时该技术使用时间不长,因此国际足联在选择VAR的合作对象时往往要求都极为苛刻。

而海信此次能够成为世界顶级赛事首个VAR显示技术官方合作伙伴,意味着其在显示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同时,这也开创了中国显示产业与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在VAR领域的合作先河。

莱比锡VAR演播室

莱比锡VAR演播室

一直以来,海信在显示技术的创新都一定程度上引领者中国乃至全球显示产业的发展。比如,海信是国内唯一在高端 LCD、激光和LED三大互补性技术全方位布局的企业,同时也是较早布局虚拟现实和芯片技术的企业。

10年前,海信首次推出ULED技术,使得多分区动态背光技术成为全球中高端液晶电视标配。2014年海信推出全球首款百吋激光电视,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也让激光显示成为了中国自主的原创性技术。目前,在激光光源设计、光机模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中国已经做到了全球技术引领,专利数量居全球第一,并形成了产业领先优势。

世界第二,不是说说而已

也正是因为技术上的绝对领先,才让海信电视出货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二”。

根据Omdia数据,今年一季度,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份额为13.6%,稳居全球第二,从2017年的5.6%增至2024年13.6%,增长了1.4倍,并且与第一名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拉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自2022年以来,全球电视出货量TOP5中,已有3个席位被中国品牌占据。其中,海信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二。自2017年以来,海信系电视出货量连续保持着7年增长。

整体下行的市场中,海信还能够取得连续两年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二的成绩,其“世界第二”的分量由此可见一斑。而更为重要的是,除了销量的领先,海信的“世界第二”还是一场质与量的双向奔赴。

慕尼黑球迷广场海信展区

慕尼黑球迷广场海信展区

“对于立志做世界一流企业和一流品牌的海信来说,必须跳出低价低水平竞争的泥淖,坚持做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海信高层人士曾表示。也在这样的战略目标下,海信始终坚持在显示技术和产品创新之路上不断乘风破浪。

2023年,海信首次将“可折叠”技术应用到大屏电视上,全球首款120吋可折叠激光电视从入户、调试到安装,仅需40分钟。同年,海信激光电视出货量份额高达49.5%,蝉联全球第一。

在国内,海信开辟的激光电视赛道让中国电视进入到3千-5千美元的高价值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海信线上高端销售量占有率达31.63%,同比提升5.89个点,线下高端销售量占有率达43.03%,同比提升7.71个点,线上、线下高端销售量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

在海外,2023年海信电视500美元以上产品销售量和额同比均提升59%以上。今年第一季度,海信电视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增长35.9%,跑赢行业,销售量占有率位居中国企业第一。

数据层面的反馈最为真实。海信的“世界第二”,确实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质有量的现实例证。

“站稳全球第二,迈向全球第一”

“这几年,大家看到了海信电视的巨大变化。但海信人心中还装着另一句话:当你只是第二时,除了加倍努力,别无选择。”

海信集团高层在一次演讲中表示,面向未来,唯有确定的发展才能应对将来的挑战。而其中确定的发展之一,就是坚持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全球化。

早在2006年,海信确定“大头在海外”,从贸易转型到做品牌,经历了自主品牌探索、自主品牌发展、自主品牌全面发力三个阶段。2008年,海信得到了赞助澳网公开赛的机会。此后,海信在美国、德国等市场相继开展体育营销。直到2016年,海信成为欧洲杯赞助商,并自此走上了世界顶级足球赛事的赛场。

可以说,连续16年的赛事营销,让海信乘上了品牌全球化扩展的快船。通过关注度高的顶级赛事赞助,海信与目标用户的距离被极大程度的压缩,水到渠成地解决了出海企业天然存在的“身份认同”问题。

慕尼黑球迷广场大屏

慕尼黑球迷广场大屏

根据第三方调研数据,从2016年海信第一次赞助欧洲杯到2023年,海信在海外的品牌知名度从37%提升到54%,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全球化品牌10强。品牌提升也带来了产品销售的同步增长,2023年,海信海外家电产品的销售额占集团家电销售总额比例已经超过50%。

由此可见,赛事营销只是表象,提升品牌全球认知度和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才是海信真正的野望。毕竟,从1937开始通过电视转播和直播被全球观众所感知并喜爱,世界杯和欧洲杯一直都是显示与转播技术突破和普及的时间窗口。

这一次,为了承接德国欧洲杯更为庞大的流量,海信依旧“靠技术和产品铺路”。

以海信全新的ULED X全场景AI计算画质平台为例,实现了感、芯、光、屏全链路AI升级,不管是看竞争激烈的欧洲杯、还是玩大型游戏,用户都能享受到全场景下的参考级影像,高速运动画面的动态视觉效果将更为流畅。

乘大风,才能行远路。依靠着体育营销的深远布局,海信的品牌和创新产品将借助此次欧洲杯,走向更远的未来。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