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江红:智能化与国际化已成上海老博会新特点

专访吴江红:智能化与国际化已成上海老博会新特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6月13日至15日,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下称“上海老博会”)拉开帷幕。作为一项国际性养老展会,历经24年发展的上海老博会见证了中国养老行业的巨大变迁。

回忆起上海老博会举办初期,上海老博会筹办方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江红说,当时展会面积只有3000平方米,参展的市场化企业非常少,提供的医疗器械展品也比较单一。

而在本届上海老博会,从外骨骼机器人到老人智能手机等,国内展品的技术含量显著提升。整体上,以养老科技产品与创新技术为展示内容的展商比例达25%;海外参与度也显著提升。在本届老博会,共有73家日本展商以独立展示、企业联展及国家馆三种形式亮相。此外,荷兰展团、澳大利亚展团也展示了养老服务、健康饮食等丰富的展品和服务内容。

吴江红还观察到,在近两年的上海老博会,一些国内企业凭借着技术优势和规模化优势,开始寻求走出去抢占国际老龄市场的机会。一些来自东南亚和中东等国的海外买家也开始来到上海老博会。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老博会上的展商们具体出现了哪些变化?他们在寻求哪些合作机遇?接下来上海老博会又可能产生哪些新变化?针对这些问题,在2024年上海老博会期间,经济观察网专访了吴江红,他自己也经历了过往16年的上海老博会。

经济观察网:2024年上海老博会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吴江红:首先是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上海是全国最早一批进入中度老龄化的城市且老年群体消费能力较高,因此很多国际品牌希望借助上海老博会来扩大在国内养老市场的影响力。今年上海老博会参展商数量超450家,其中100余家参展商为国际品牌。

第二,越来越多兼具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科技产品开始赋能养老产业,提高老人生活品质。过往养老行业的智能化更多体现在养老机构的智能化管理,而现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防跌倒监测系统、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等面向个人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这样都能让老年人感受到智慧生活。

第三,大量头部品牌希望把上海老博会作为进军养老产业的跳板。当前,养老产业存在的一项关键问题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即老年人不了解市面上的各种助老产品,企业也不知道如何寻找到经销商、零售商或政府采购部门。于是上海老博会就变成了一个大型银发经济商场,大量企业会在此寻求合作机会。

经济观察网:在上海老博会引进国际化展商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吴江红:在本届上海老博会,共有73家日本展商参展,为参展品牌最多的海外国家。因日本老龄化更早出现,日本养老理念相对走在前端,他们在衣食住行等领域推出了多项面向老年人的细分产品。只是此前,因国内老人群体对各项养老产品的认知度较低,导致相关需求较少。但现在,越来越多老人开始追求海内外个性化、人性化以及智慧型的养老产品。

在企业端,原来国内中高端养老产品大多从海外进口。而近两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凭借着技术优势和规模化优势,开始寻求走出去抢占国际老龄市场的机会。一些来自东南亚和中东等国的海外买家也开始来到上海老博会。

经济观察网:上海老博会经历了24年的发展,参展商们出现了哪些变化?

吴江红:从发展历程来看,参展商的变化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上海老博会也不断迎合养老行业趋势做改变。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至2010年的萌芽阶段。展会展品以残疾人和老年人用品为主,如轮椅、助行器、特殊卫浴设备等。当时市场化的参展商比较少,也没有养老产业的概念,更多是政府层面来推动养老的发展且养老更多集中于服务弱势群体。

2010年至2019年则是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上海老博会充分利用世博会平台资源,与世博会首次设立的残疾人综合馆“生命阳光馆”联合互动,并特别打造了“科技助老”互动体验活动,获得了长者朋友的广泛好评。此后,各类市场化的养老辅具企业开始进入萌芽状态。随着2013年养老产业元年的到来,国内养老行业正式进入由政府和市场化共同推动的阶段,各项

养老产品开始迸发,大量海内外品牌也开始齐聚上海老博会。

2020年至今,参展商类型开始百花齐放,上海老博会进入全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产业概念延伸拓展至银发经济。在银发经济阶段,除了失能、失智老人,活力老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也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特别是60后、70后人群,他们拥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且具备养老产品消费理念,他们希望通过各类养老产品提高退休后的生活品质,这极大地催生了养老细分赛道的市场需求。

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标志着国家对银发经济的正式认可和支持。按照相关市场机构的预估,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大概在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6%;到2035年,这一数据将达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在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下,大量企业开始进军养老的各类细分赛道,所以上海老博会也开始出现更多类型参展商。

银发经济除了能成为未来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我相信越来越多老年人群体也会因相关产品的蓬勃发展而受益,生活品质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经济观察网:在老龄化不断加深过程中,你对未来的上海老博会有何预期?

吴江红:相比于去年,今年老博会约75%为“老朋友”。近几年,上海老博会参展商数量增幅保持在20%左右,今年450余家海内外养老品牌参展也创历届峰值,开幕首日也迎来了超2万名观众。

在长远规划上,因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各项养老产品的市场需求冉冉升起,未来我们希望把上海老博会打造成中国养老产业跟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同时促进产业融合以及形成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生活品质的服务平台。

在具体目标上,今年上海老博会规模为逾4.6万平方米,我们希望在未来的3至5年,规模能达到8万至10万平米,容纳600至800家参展商;其次,我们也希望国际参展商比例仍然能够达到20%以上,特别引进来自荷兰、德国等养老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养老品牌;第三,未来我们也会根据养老行业的趋势变化让更多新型的养老产品或养老服务企业进入,如医疗企业、医养结合企业等。

其实,今年临近上海老博会开展,仍有大量企业在问询参加上海老博会的事宜。因此,未来展商数量的增长仍有巨大潜力且是可预见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