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药第一股炼成记

AI制药第一股炼成记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6月13日,晶泰科技(02228.HK)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AI制药第一股。作为首家以港交所18C规则上市的科技公司,晶泰科技亦是18C第一股。

三位香港政商界领导在晶泰科技上市仪式上致辞,他们分别是香港交易所集团主席唐家成、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唐家成告诉晶泰科技的几位创始人,三位领导致辞是不常见的,这体现了他们对18C第一股的认可。

在上市仪式上,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温书豪说,晶泰科技以AI和机器人技术构建未来产业的研发新基建,上市后将延续“利他即利己”的商业理念。他鼓励更多科技创新公司利用港股18C规则上市,共同催生出AI时代的万亿级企业。

IPO前,晶泰科技共计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者包括红杉、未来资产(Mi-raeAsset)、谷歌、腾讯和中国人寿等机构和公司。该公司累计融资7.32亿美元,在全球AI制药公司的融资总额中排名第一。

本次IPO,晶泰科技发行价5.28港元/股,全球发售1.87亿股,募集总额约10亿港元。其中,该公司引入了8名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逾3.37亿港元等值股份。

上市首日,晶泰科技高开2%,盘中一度拉涨24.62%至6.58港元/股。截至收盘,晶泰科技报5.8港元/股,涨9.85%,总市值为198亿港元。

“双料”第一股

2023年3月,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规则》新增了“第18C章”,该规则对科技属性要求较高,主要面向特专科技(SpecialistTechnology)公司,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门槛。

18C规则适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5大行业。与此前推动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的18A规则不同,以18C规则上市的未盈利企业必须获得“资深独立投资者”5%或以上股份的投资。

本次IPO,晶泰科技计划将75%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研发及解决方案提供能力,15%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在国内外的商业化能力,10%的募资金额用于运营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279.9万元、1.33亿元、1.74亿元,研发开支分别为2.13亿元、3.59亿元及4.8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1.37亿元、14.39亿元及19.06亿元。

2023年6月,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开发商黑芝麻智能成为第一家以18C规则申请上市的科技公司,后因未在6个月内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其上市申请在2024年1月初失效。2024年3月,黑芝麻智能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于6月12日通过聆讯。2023年11月,晶泰科技成为第二家以18C规则申请上市的科技公司,却领先黑芝麻智能一步成功上市。

在中国AI制药行业,晶泰科技也是第二家冲刺上市的公司,同样快人一步实现成功上市——2023年6月,英矽智能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4年1月,英矽智能招股书失效;2024年3月,英矽智能第二次递交上市申请。

过去一年,中国AI制药赛道几家欢喜几家愁,同行们一边见证着一些同赛道公司裁员甚至破产清算的遭遇,一边关注着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冲刺IPO的动作。此前,英矽智能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中国AI制药第一股的公司,其招股书失效时,一度引发行业对AI制药前景的担忧。“晶泰科技上市,对市场、同行、生态合作伙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尤其是对同行,我想能够提振他们的信心,这非常重要。”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马健告诉经济观察报,作为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用在化学、医药、材料等领域的代表性科技平台型公司,晶泰科技能够登陆港交所主板,从方方面面来讲都是非常圆满的一件事。

三人,十年

晶泰科技的三位创始人——温书豪、马健、赖力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此前经常在一起交流。2014年,基于云的计算能力开始呈指数级增长,三人意识到这将会使高精度及快速的大规模计算成为现实。

第二年,他们创立了晶泰科技,以基于量子物理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人工智能能力为支撑,寻求以超过传统的替代方法的速度及规模改变药物及新材料的设计与发现方式。

在晶泰科技的发展历程中,辉瑞是一个很重要的合作伙伴。2016年,辉瑞举办了一次全球晶体结构预测大赛,晶泰科技参赛并给出了准确预期,并借此一举获得了辉瑞的认可。2021年,晶泰科技又受辉瑞委托参与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的开发,通过将预测算法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帮助辉瑞仅用6周时间完成了药物晶体结构确认。这两件事都被业内津津乐道。

马健说,这两件事被反复提及,未必因为它们是最大的事,而是因为它们发生在晶泰科技最需要的时刻。

2016年感恩节前后,温书豪带着同事们去了辉瑞在美国的研发中心,马健则和其他同事留在国内。揭晓答案时,国内时间是凌晨三点多,他远程接入比赛,听到结果公布后大家的掌声,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地。那场比赛之后,晶泰科技与辉瑞达成合作。

“这是我们商业化从零到一的过程。”马健说,企业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要活下去,再好的技术没人买单也不行。

打响口碑后,晶泰科技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各类药物发现平台、智能机器人湿实验室等,推出“XtalPi药物发现”及“XtalPi智能自动化”品牌,推动AI在新药、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发展。

晶泰科技与辉瑞一直有稳定持续的业务合作,辉瑞会例行把研究到某个阶段的药物送到晶泰科技做晶体方面的研究。2020年10月,辉瑞送来新的分子,晶泰科技的团队没有特别在意,因为辉瑞同时提供了好几个分子。到了2021年初,Paxlovid进入一期临床时,他们觉得对这个分子很熟悉,一翻项目记录,才发现自己居然参与了这个药物的研发。马健告诉同事们:“我们参与了一件有历史意义的事,因为我们可以参与无数药物的研发,但这样一个在新冠期间对全球有重大影响的药物可遇不可求。”

和英矽智能不同的路

晶泰科技与英矽智能,这两家前后脚冲刺上市的AI制药公司,选择了泾渭分明的商业模式。

AI制药主要的商业模式有两种,分别为AI生物科技公司(AI-Biotech)及AI合同定制研发机构(AI-CRO),前者利用AI技术去赋能管线研发,寄希望于AI制药所带来的效率突破,以此建立先发优势;后者更聚焦于产业赋能,它的商业逻辑更像临床前CRO公司。在中国,前者的典型是英矽智能,后者的典型则是晶泰科技。

一位在AI-Biotech类公司工作的高级计算生物研究员告诉经济观察报,AI-Biotech的上限很高,但下限也很低,一切取决于管线成功与否,一旦靶点挑选得不好,或管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研发投入就付诸东流;AI-CRO的营收比较稳定,只要能接到项目就有收入。前者的想象空间是未知的,后者是已知的。

英矽智能联席CEO任峰在2024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说,AI制药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很清晰,大家还在探索之中,看哪种模式能给AI制药带来真正的机会,但还没有一种商业模式被证明比其他的商业模式都好。

从2023年开始,英矽智能把在研的生物药项目对外授权,转让给合作伙伴。任峰认为,从获取现金流的方式看,英矽智能想把项目推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PCC)或者临床一期阶段就转让出去,借此得到收益。

AI制药的目标很大,从业者希望AI在制药界颠覆传统范式,但这个目标一直受人质疑,直到ChatGPT(美国AI公司OpenAI旗下聊天机器人)面世后,质疑声才小了许多。国内一家AI制药公司的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制药毕竟涉及复杂的人体系统,AI短时间内很难彻底颠覆它。如果只在临床前颠覆的话,AI制药可以在短期内做到,而晶泰科技的模式最适合参与临床前的工作。

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中,晶泰科技的许多国内潜在客户正在消失,这是个坏消息,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勒紧腰带”的企业开始认真考虑用AI加快进度、降低成本。上述AI制药公司高管说,如果设计得好,AI能够帮助减少一半以上的临床前成本。

与CRO是“不同物种”

晶泰科技的主要业务有两类:一是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提供横跨药物发现及研究全过程中不同模块的解决方案;二是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晶泰科技的客户涵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如辉瑞、礼来、强生、德国默克集团。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分别有75名、120名、187名客户,客户留存率分别为67.5%、51.4%、64.9%。

作为AI-CRO公司,晶泰科技常常被人们用来和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这样的CRO公司类比。马健说,其实晶泰科技跟CRO公司的基因和规划不一样,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将新技术与应用场景整合并发展的能力。”马健说,这种逻辑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只要把A领域的人跟B领域的技术加到一起就可以,但在真实的企业或项目上应用起来很复杂,需要很多人参与协作、翻译,需要很多业务的牵引。晶泰科技在物理科学、AI、自动化集群方面建立了独特的技术优势,具备很多应用场景方面的专业人员和交付能力,这种结合促进了化学反应的发生。

晶泰科技三位创始人的学术背景在理论物理、量子计算和化学领域。马健说,这让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知有相对底层的、技术性的逻辑,同时也让他们不断增强对行业的认知,并通过底层的技术赋能药物研发、材料等领域。

生物医药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人们用“10年10亿美元”来形容做成一个原创新药需要付出的成本,而一旦商业化成功,回报也会非常丰沛,很多美国最头部的企业都是生物制药公司。怎么去找到一个分子,怎么快速地把这个分子在实验室里做出来,需要不断尝试,谁尝试的速度越快,谁就可能更快得到好的结果。晶泰科技自认能帮助药企在这场竞争中跑得更快。

马健设想过两个场景。一个是他的梦想:早上设计出一个分子,下午就能把分子的化合物做出来(现在可能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另一个是晶泰科技要实现的目标:现在人依然是实验室中的重要劳动力,很多科学家的科研探索不完全是脑力活动,还有很多是没什么科学价值的操作性事务,他相信这部分工作一定会大量地被更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和平台替代。

最近,晶泰科技在默沙东的波士顿研发中心办了一场研讨会,很多专家和药企的负责人驻足在展台上,他们可以实时从晶泰科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看到每一个分子是怎么样的状态、在什么流程当中,所有信息全是完整的。研讨会在美国时间下午一点进行,中国时间则是凌晨一点,人们可以通过会场的现场直播屏幕看到,在中国的一个没有人的实验室里,晶泰科技的很多工作依然在进行。马健说,这给大家带来了属于未来生产力的震撼。

|对话|

经济观察报:当年你和另外两位创始人是怎么决定要一起创业的?

马健:我们当时相当于是同学,经常在一起交流。我喜欢在工作中能互相启发、激发热情的人,他们就能给我这种感觉。创业时,我们并不只为解决某个问题去想设计方案,而是走向未知的未来。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正值壮年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完成有意义的事。

经济观察报:三位的分工如何?

马健:书豪是董事长,负责资本市场融资和战略层面;我是CEO,负责公司的业务运营管理、研发、商务拓展和国际化;力鹏是首席创新官,负责带动公司创新研发的底层技术。

经济观察报:如何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分歧或者分裂?

马健:我们有很多机制来保障我们在重要决策上达成一致。我们会把一些问题进行分层归类,在做决策之前会重点讨论,在做决策之后,定了的事就不变了。日常工作中我们更多是通过流程和分工来互相照应和配合。

我们之间是互补的,你做你喜欢做的,我做我喜欢做的,形成一块很匹配的拼图。人的生活也好,管理企业也好,所遇到的往往是边界上重叠的问题,这点我们三个人解决得非常好,毕竟在过去十年不断磨合。未来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也非常有信心,我们都特别成熟了。

经济观察报:你们有过重大的分歧吗?

马健:我们之间的分歧度,比你提问中设想的场景要小得多,至少我认为我们从没有过南辕北辙的事情。在公司内部,我鼓励更多“冲突”,让大家更充分地沟通和交流,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说,可以用书面的文字去梳理自己的想法。

经济观察报:晶泰科技上市前夕,国内一些AI制药公司正在裁员甚至破产清算,这个行业处在怎样的冷热度?

马健:一个新赛道出现后会有雨后春笋,这恰恰证明这个方向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有外部的周期和规律,公司的发展是被不同因素叠加影响的。有的公司处于裁员甚至破产清算的阶段,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需要过多解读。与此同时,我们确实需要把目光看向更远处了。

经济观察报:同行们都很关心商业化,晶泰科技上市后对营收和利润的追求是怎样的?

马健:晶泰科技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合格的商业化,或者说已具备独立的业务线。我们对新技术要抱有相对较大的耐心,要长远考虑,因为很多正确的事情原本就是比较难成功的。

经济观察报:近期药明康德在美国受到《生物安全法案》相关进展的冲击,晶泰科技的美国业务收入占营收的比重也较大,你是否对未来有类似担忧?

马健:从去年到现在,我去美国出差五次,以我个人的感受来看,我们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还是非常顺畅的。尽管有时会被拿来类比,但晶泰科技跟CRO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物种,公司的基因和规划是不同的。在国际化发展中,我们更注重加强自身的科技力量建设,解决客户迫切的痛点问题。晶泰科技基于中国在生产制造、工业、人才等领域的优势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壁垒,我们希望成为全球药物和新材料研发的引擎与伙伴。

经济观察报:你欣赏哪些公司?具体到AI制药领域呢?

马健:很多公司都是晶泰科技在某个方面的对标,但都不是目标。比如SpaceX(马斯克旗下太空运输公司)把工程技术做到极致,把火箭成本降到很低,目标是星辰大海。虽然晶泰科技不去火星,但我们敬佩它的梦想。再比如OpenAI,它在2015年成立后经过了大量在数据层面的积累和模型方面的投入,终于在2022年底推出了现象级产品,它具备很强的核心竞争力,有足够的耐心、毅力、信念、执行力。

在AI制药领域,我们有非常多优秀的同行。但从晶泰科技对自身的定位、基因、技术底色来讲,其实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我们致力于解决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挑战,希望通过AI+机器人,构建手脑并用的、快速探索药物分子的能力,这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事。

经济观察报:十年前成立晶泰科技时,你有想到它会成为18C第一股、AI制药第一股吗?

马健:我们一直有很大的梦想,志存高远。十年前,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念而不是信心,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把事情给推动起来。今天在香港上市,我认为或早、或晚、或恰好是在今天,它是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事。晶泰科技的英文名叫XtalPi,其中有“Pi”,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创业就像一次冒险,沿途有非常多美丽的风景。天时、地利、人和,这都是创业过程中缺一不可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