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延资本合伙人周晓春:投资零部件企业主要看行业积累与创新能力

诺延资本合伙人周晓春:投资零部件企业主要看行业积累与创新能力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帅国 “我们在筛选投资项目的时候往往更关注这家企业在这个行业里的积累是不是足够,是不是真的懂产品以及车企的需求。”6月16日,诺延资本合伙人周晓春在接受包括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诺延资本还非常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

周晓春在诺延资本负责汽车板块投资业务,其投资对象包括时驾科技、智明微、芯源新材料、洛微科技等公司。近期,他刚刚结束一次国外考察活动回到国内,考察的工厂正是此前投资的一家零部件企业——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下称“京西集团”)。

“这次调研欧美的公司和工厂,我发现京西集团的中层、基层员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德尔福(原为通用汽车公司的零部件子公司,后独立发展,京西集团的主要业务收购自该公司)原先是一个类似于老国企的状态,缺乏一些创新精神,所以才会从鼎盛走到衰败。但这一次中层、基层的员工朝气蓬勃的面貌让我非常振奋。”周晓春表示。

京西集团是首钢集团与北京市房山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收购德尔福全球底盘悬架及制动系统业务,于2009年3月共同投资设立的一家公司。公司成立当年即完成了上述收购。

2022年9月,以张家口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张家口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张家口产投”)为领投方,多家投资机构(包括诺延资本)共同组成的京西智行张家口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完成对京西集团控股股权的收购。

这些新股东的进入,让京西集团成为了一家“有百年积淀的创新公司”。“京西现在的核心管理团队基本是来自世界上不同的主流一级供应商,他们组合在一起把京西推到一个新的起点上,所以它是一个创新企业。”周晓春表示。

在行业内有深厚积累外加企业具备创新能力,正是周晓春当下的投资逻辑。他表示,现在线控与智能底盘成为整个汽车市场的投资热点,既让他感到欣慰,同时也有一些忧虑。

在过往的10年中,车辆的智能化主要围绕着座舱、智驾在推进,底盘领域受到的关注度相对较小,核心原因是底盘是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产品,要把底盘做好需要比较长时间的积累。

一款好的底盘打磨需要几年甚至十余年时间。周晓春举例称,大众的MEB平台就是其不断迭代、不断磨合、不断筛选供应商,经历了10年以上才打造出的优秀平台。

京西集团也是因为在过往参与开发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车企的底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才可以向车企提供高安全性的线控制动、空气悬架等系列底盘产品。

“我比较忧虑的一点是,在投资热潮下,很多做底盘类产品的初创企业容易忽略掉产品对于安全性的要求,而更多重视驾驶体验、成本节约,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功能性的需求,这其实就是对底盘产品理解的偏差,也会为消费者和用户带来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周晓春称。

从去年开始,大量投资发生在汽车底盘领域,诺延资本认为,投资标的公司的创新力很关键。周晓春举例称,现在汽车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以2015年左右博世和特斯拉分别提出域控概念和用软件去定义汽车为起点,当时其他的车企还在摸索汽车电气化或者电子化。

博世与很多由车企培养的零部件企业不同,比如摩比斯、电装、德尔福,这些企业因为订单稳定的原因,导致没有动力去研发更先进的产品,在发展一段时间后,竞争能力就会下降。博世作为完全独立第三方公司,本身具有很强的生存欲望和创新意识。

德尔福全球底盘悬架及制动系统业务在被京西集团收购后,也成为完全独立第三方公司,再之后又被张家口产投及诺言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控股,这些资本对于京西集团未来的发展有着较高的要求。

据悉,在张家口产投等入股后,对京西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在降本增效计划下,京西集团开始梳理产能,搬迁、关停了多个工厂。2023年,京西集团收获订单194亿元,同比增长3倍。京西集团计划,到2028年将全球营业收入提升至160亿元,较2023年翻番。

目前,京西集团正以悬架和制动两项核心业务为支点,发力新型空气悬架、电控以及线控制动产品的研发制造,推进产品线智能升级,同时适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对底盘系统安全性、智能化的全新需求。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