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科技制造业的未来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

TCL创始人李东生:中国科技制造业的未来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郑晨烨 “我觉得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靠两点,第一是技术创新,要在技术能力提高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第二是全球化,我们要让自己更强大,同时要敢去全球这个大舞台和高手过招,很多本事都是要在竞争中才能够真正建立起来。”在6月21日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届创新年会上,谈及对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展望,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长期停留在舒适区的企业很难做强做大。”李东生认为,TCL一直坚持在市场中寻找新的机会,开拓新的增长曲线,打开新的产业赛道,因为“企业家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更高的目标”。

“企业经营不能满足于现状”

在此次亚布力论坛上,李东生回顾了TCL在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数次变革与转型。

2004年,面对彩电行业开始从显像管(CRT)向液晶(LCD)转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相继在面板行业崛起,中国大陆彩电行业面临“缺芯少屏”等状况,TCL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

2005年,TCL在集团层面成立工业研究院,加强上游和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2009年,TCL上马华星光电(现TCL华星),正式进军上游半导体显示面板业务。

2014年起,TCL启动Mini-LED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并协同产业链联合创新,在Mini-LED灯珠技术、背光控制算法和透镜设计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李东生表示,上马TCL华星,不仅解决了TCL彩电业务的上游核心部件,更提升了技术能力,让TCL的终端产业摆脱了单纯依靠成本效率竞争的模式。

于是,在半导体显示领域布局持续取得进展的背景下,TCL逐渐开始从传统的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蜕变为高科技制造企业,并期望把泛半导体领域的管理逻辑复制到其他高新科技领域。于是,在2020年,TCL收购了当时的天津中环集团,进入新能源光伏产业赛道。

对此,李东生表示:“不断寻找新的增长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没有半导体显示和新能源光伏的增长曲线,TCL的价值和能力就不是现在这样的水平。在开拓新赛道的过程中,企业家必须不断地学习进步,只有对自己狠一点,才能实现更远大的愿景和目标。”

对于TCL的变革转型历程,知名企业家俞敏洪在论坛现场表示:“当原有的领域不存在升级换代的机会时,企业就需要进行转型,企业家也应当拥有不断突破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才能让中国的企业生生不息。”

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亦在论坛现场发言表示:“做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家第一要有远见,第二要有魄力,第三要有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抓住机会。”

“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家”

2024年以来,中国企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出海热潮,从跨境电商到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利用各种创新产品与平台,在海外寻找新“蛋糕”,成为许多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答题”。

作为最早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之一,从1999年收购香港陆氏集团在越南投资的彩电工厂,进入东南亚市场开始算起,2024年是TCL出海的第25年。

在李东生看来,TCL在25年的全球化进程中,坚定地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持续的产业协同创新,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同时,TCL还积极将技术能力赋能到上下游产业链,助力整个产业生态的转型升级。

“我们的发展战略之一是完善全球制造的供应链体系,从单纯输出产品转向输出工业能力。面对全球市场的贸易壁垒和市场保护措施,仅仅输出产品并不足以保持竞争力,因此输出工业能力是TCL提升全球化能力的重要方面。”李东生说。

他同时强调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经营能力不能简单换算成海外的经营能力,全球化经营能力需要通过战略引导和持续积累,这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驱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市场很大,但全球市场更大,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的领军企业,能够在全球产业的牌桌上开始自己‘叫牌’,就要继续加快我们全球化能力的建设。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决胜关键。”李东生说。

在李东生的观察中,虽然近年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的经济发展迅速,它们的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制造业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中国制造业在大多数产业中依然具备最强的竞争力。

“要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家。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在市场上打拼到今天,企业自己是能够去应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的。”李东生最后如是强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