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话川酒 | 一杯好酒的酿造在田野就开始了

大咖话川酒 | 一杯好酒的酿造在田野就开始了

9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省直相关部门支持、四川日报全媒体和四川省酒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4首届川酒文化周正式启动。

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省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川酒五大产区主管部门负责人、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原酒20强”等企业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中央和省级媒体以及行业媒体的近百名嘉宾齐聚一堂,共飨川酒文化盛宴。

川酒文化周上,由五粮液独家战略合作的大型酒类文化活动“大咖话川酒”第一季正式开讲。首期节目以“好粮酿好酒”为主题,邀请来自文化、农业、酒业、媒体及酒粮种植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农耕文明与酿酒传统的关系”“丰饶物产与多粮酿造的肇始”等内容。活动前期,来自各行各业的大咖们在线上围绕川酒文化展开讨论,激荡出许多精彩观点,引发大范围热议。

一杯和美佳酿,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美美与共的开放心态,回馈、浇灌、滋养着川酒文化的根深叶茂。

扎根巴蜀农耕文明

川酒映射川人豁达通透的性格特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但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郭建强并不这么认为,“川蜀看似封闭,实则联通八方,巴蜀大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留下很多独具个性的标志。”

酒就是这样一种标志。在郭建强看来,在水系丰富、地厚田肥的“天府之国”,酒香和酒的精神早已浸透这方水土,“川人性格中的通透,是由酒而生。”

如何理解川人性格和川酒之间的关系?郭建强用五粮液来举例。“中国酒都”宜宾地处北纬30度、世界黄金酿酒带,酿酒历史有四千年之久,多元文明在此交错、交汇、交融,川人的聪明才智在此汇聚。五粮液最终筛定原产非洲的高粱、原产中国的大米和糯米、原产西亚的小麦和原产南美的玉米,融五洲农植精华,酿造出浓香醇美的五粮美酒,也自带川人、川酒开放、包容、洒脱的个性。

武汉文学院院长、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张执浩看到的是“五粮液蕴含了川人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赖与敬畏。”他认为,最高级的酒总是由最热爱生活的人来酿造,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譬如耐心、细致、勤劳,乃至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都会在一杯酒里得以呈现。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也认同这一观点。他提出,酒是对大地丰收的礼赞,是农耕文明的一种独特表达。五粮液是川酒中的佼佼者,它不仅是物质的结晶,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酒之于诗,诗之于酒,交相辉映,缺一不可。在杨克看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这些来自大地不同地区的粮食,协调融合在一起,得成佳酿,正如诗歌讲求韵律与节奏的和谐。

从“蜀酒浓无敌”到“川酒甲天下”,多位大咖认为,川酒承载的不仅是四川的地域风物,更是中国酒文化的灵魂。

一壶川酒,便是岁月的浓缩,是千年农耕文明“活”着的传承。

从“粮丰酒美”到“粮优酒美”

优质好粮酿出和美佳酿

“一杯好酒的酿造在田野就开始了,在月光照耀的田野,水土滋润的田野开始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用诗意语言将一滴美酒的肇始,娓娓道来。

“粮食是酒业发展的基础,粮多,酒业发展才快。”在“大咖话川酒”第一季首期讲坛现场,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均在圆桌论坛中提到优质酒粮成为酿造高品质美酒的基础。他说,现代酿酒业的发展实现了从“粮丰酒美”向“粮优酒美”的升级,粮食种植或者说种业科技可以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定向化的培育、种植,这是一种科技的进步,也是产业的进步,“‘好粮出好酒”的科学逻辑,同时也表达出物显其能、物尽其用的和美追求。

如何种出好粮?长年在田间地头耕种的种粮大户显然最有发言权。

五粮液酿酒种植大户代表胡良银分享了他的种植经验:“我们现在种植的都是糯高粱品种‘宜五红4号’,种子是当地政府提供的,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籽粒品质好、淀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特性,而且出酒率高,酒质好。”

为种出高品质原粮,五粮液坚持把田间作为酿酒的“第一车间”,持续升级建设以宜宾为核心、四川为主体,兼顾国内部分优质产区的酿酒专用粮基地。目前,五粮液已升级建成酿酒专用粮基地超132万亩,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现有酿酒专用粮基地升级建设至200万亩。“五粮液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将‘种’放置在‘美酒五字诀’第一位,代表了行业对于酿酒认知的跨越和进步。”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副理事长、酿酒高级工程师胡义明认为。

“五粮液推动高粱等酿酒专用原粮种植,多年来切切实实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升。”在阿来看来,这是“好粮”与“好酒”相互促进、和美共生的有力证明。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