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杭工作室
有着“山水旅游第一股”之称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旅集团”),已经连续亏损四年多了。
10月28日,张旅集团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7.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56.21万元,同比下降199.07%。明明坐拥很火的网红景区,为何集团赚不到钱?
张旅集团,困在大庸古城里
事实上,张旅集团之所以连亏多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大庸古城项目拖累。据财报数据,2020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张旅集团累计亏损达7.91亿元,其中,大庸古城累计亏损6.47亿元,占张旅集团累计亏损额的89.12%,成了业绩亏损的最大“拖油瓶”。
当年建造大庸古城的时候,可是花了大价钱。据公开信息,大庸古城项目是张旅集团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于2016年动工建设,投资金额超22亿元,并于2021年投入运营。但花了重金打造的古城项目,却不被消费者买单。
近段时间,#大庸古城日均卖票不足20张#的话题引发关注。据张家界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半年报,大庸古城自2021年6月试运营以来,经营情况持续低于预期,今年上半年购票人数仅有0.23万人,相比2023年上半年减少了1.04万人,同比下跌81.89%。投入远远大于收入,自然亏得血本无归。
事实上,张旅集团也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想要盘活这个花重金打造的项目。张旅集团在2023年的财报中表示,“2024年,集团将全力激活大庸古城资产,积极推动大庸古城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不断寻找合作伙伴,整合发展大庸古城业务。”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集团的助力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目前,大庸古城已进入重整程序。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庸古城,为何不受游客喜爱?
耗资22亿的大庸古城,为什么赚不到钱?
如今的大庸古城,已经成为古镇文旅项目的反面教材。
首先是从项目本身来看,大庸古城有些“OUT”了。这是一个典型中国新建“古镇”类项目,只是名称上占了个“古”字,但在古镇的项目中,却很难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投资者们期望能在此复刻乌镇、周庄的商业化模式,但却做成了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古镇,游客觉得无聊,自然不愿意去。
更关键的是,在大庸古城身上,游客找不到品牌价值。游客们为什么愿意去乌镇?除了独特的水乡风貌,还有《似水年华》的柔情和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背书”,让乌镇在全球范围内声名鹊起。
拿湖南省内的古镇景区来对比,凤凰古城、芙蓉镇早已名声在外。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了解沈从文先生开始的,其著作《边城》让无数人对凤凰古城心驰神往;而芙蓉镇,因谢晋导演的《芙蓉镇》而得名并火遍全国,成为了芙蓉镇的最闪亮的“名片”。相对而言,大庸古城的品牌价值,很难与同省份的它们相抗衡。
其次,从整体旅游市场来看,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文旅市场越来越“卷”了。现在的旅游吸引力正从单纯的风景转向丰富的“场景”,游客们可以为了一碗麻辣烫跑去甘肃,也能为了“夜骑开封”的火热跑去河南,游客们可选择的景点越来越多,谁还愿意去千篇一律的古镇?
大庸古城的例子几乎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去年9月,国办印发的文件就直指这一问题,提到部分旅游项目存在着闲置、低效甚至荒废等问题,要拿出对策盘活闲置旅游项目。同样,面对“大庸古城”现状,湖南省有关部门也在想办法。
今年9月22日,湖南省专门召开“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议”。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湖南文旅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但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他认为,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盘活用好闲置资产,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激发旅游消费热情,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一座人造古城,“拖垮”一家上市公司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