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黑芝麻智能杨宇欣:手机时代没有培养出一个中国版“英伟达”,但汽车时代有可能

对话黑芝麻智能杨宇欣:手机时代没有培养出一个中国版“英伟达”,但汽车时代有可能

1

“今年一个新的感受是:车虽然仍然是重点,但是更多的AI相关的应用开始涌现,有点像前些年 AIoT可穿戴设备各种形态满天飞的时代。”

2025年1月7日至10日,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活动期间,钛媒体集团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刘湘明与黑芝麻智能CMO(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展开了一场深度对话交流。一开场,杨宇欣首先分享了参加这次CES的感受。

自动驾驶是AI应用的重要子集。不久前,黑芝麻智能正式发布了A2000家族芯片平台,作为专为AI模型设计的芯片平台,除了面向自动驾驶以外,还适用于具身智能,以及支持更多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拓展。

杨宇欣认为,从芯片厂商的角度来去看,既需要对行业或者对应用的专注,但同时要兼顾到类似场景的覆盖,因为芯片的商业逻辑其实它是一个量的逻辑,需要每个产品能够出更多的量,才能够获得商业的收益。而且机器人的产业链、生态的布局和结构跟汽车的重叠度非常高。

除了关注应用场景能否“上量”,在终端价格战的压力下,主机厂的降本压力逐渐传导至产业链上游。而杨宇欣表示,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架构层面的创新带来“质变级”降本。比如武当C1200家族芯片能够替代原来3-4颗芯片的功能,约能节省200-300美金。

杨宇欣还总结说,过去一年汽车供应链已经过了最早的无序发展和竞争期,大家通过碰撞后弱者被淘汰,市场开始走向有序。

目前,中外车规级芯片最大的一个差距是成功经验的积累。不过,得益于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车规级芯片企业的成熟速度也比过去快了。

他认为,手机或者消费电子的时代,由于中国的芯片设计或者半导体的行业积累还比较初级,还没有具备说跟全球巨头在技术和产品上竞争的机会。但是,到了汽车时代,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芯片设计领域其实有很多积累,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芯片设计人才,最优秀的这种技术人员,有机会能出现一个中国版的“英伟达”。

以下是刘湘明与杨宇欣的对话实录,经钛媒体App整理:

刘湘明:你是第几次来CES?对CES的观感如何?

杨宇欣:我可能来了得有10年以上了。

然后因为时间长,所以特别明显地感觉到 CES的每年的热点或者焦点都是围绕着整个产业发展方向来的。过去我经历了从家电到消费电子的手机、AIoT、可穿戴、 AR/VR、无人机等等不同的时代焦点。包括这几年大家关注的汽车,黑芝麻智能也是在汽车行业从事智能驾驶的芯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今年一个新的感受是:车虽然仍然是重点,但是更多的AI相关的应用开始涌现,有点像前些年 AIoT可穿戴设备各种形态满天飞的时代。AI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工具来赋能各个不同的行业产品带来更多的新的新颖的这种体验,可能会成为接下来几年的一个热点和焦点。

刘湘明:最近大家都在谈降本,我注意到黑芝麻智能的产品矩阵里面有一个降本的利器——武当C1200家族顾了座舱、智驾、实时处理、数据交换等需求,请问C1200将会搭载在哪些价格区间的车上?目前在量产上有哪些进展?

杨宇欣:我们发布武当系列产品也是应对“内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因为作为科技企业,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血液里面最重要的是创新,应对价格内卷或者成本内卷有很多种方式,一般大家会采取的方式就是损失利润,但其实我们认为企业的长期发展还是要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为驱动力,所以武当C1200家族产品的定义,其实就是从通过技术创新来帮助客户实现结构性降本。

就是既要让产品有相应的利润,又能帮助客户达到降本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是全球第一个推出四芯合一的车规级的高性能计算芯片,我们把座舱驾驶、车身控制和网关数据交换的4颗芯片放在一颗芯片里,我们目前应该仍然是全球车规级高性能芯片里边集成度最高的。

用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既达到用一个系统代替原来3-4个系统,实现结构性降本的目的,又能够帮助客户去尽快实现智能汽车的座舱、驾驶体验的普及。

我们的目标其实更多的是在15万以下的车上搭载,希望在10-15万的车里面,把现在20万25万车里的功能都能够标配化。从2023年这个产品发布以来,包括提供样片,去年已经跟多个车厂实现了量产的定点和合作,今年最快年中就有车型开始量产上市。

刘湘明:不久前黑芝麻智能正式发布了A2000家族芯片平台,作为专为AI模型设计的芯片平台,黑芝麻智能的落地节奏是什么样的?

杨宇欣:产品发布的节奏基本上要看整个市场的走势。

比如说2020年发布的第一代的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A1000,当时智驾经过了5-6年的行业起伏之后又重新成为热点,大家已经对智驾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且开始快速的推进商业化,所以那个时候高性能的自动驾驶芯片正是客户寻找的。

到2023年发布的武当系列也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快速的进行技术迭代,在要求高性能的同时进入到技术普及时代,客户更关心的就从高性能进入到性价比,包括A2000的发布,也是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自动驾驶开始进入到基于大模型的端到端,城市NOA的技术战。

我叫技术战的原因是我们发现有很多的包括车包括算法解决方案供应商在通过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技术路线在向同一个目标迈进。

面向城市端到端的大模型,需要更高的算力,所以我们A2000也是根据这个时间点的判断,因为这种复杂的车规的高算力芯片的研发其实周期还蛮长,大概至少要两年的时间.

两年前我们启动研发,去年年底刚刚发布,现在正是更强性能的自动驾驶芯片来支持端到端大模型的高阶支架的算法,所以今年会是发展最快的一年。

我们这次发布的A2000,主打的是全景,所谓全景同时就是在面向自动驾驶以外,通过大模型的技术能够支持更多场景的识别,所以这次我们除了展示自动驾驶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外,A2000也会面向具身智能,面向更多的这大模型应用场景去拓展。

刘湘明:2024年我们看到很多自动驾驶的大牛转去具身智能领域创业,从芯片技术的角度你认为这两个领域的异同点在哪里?

杨宇欣:从芯片厂商的角度来去看这个市场,我们既需要对行业或者对应用的专注,但同时要兼顾到类似场景的覆盖,因为芯片的商业逻辑其实它是一个量的逻辑,需要每个产品能够出更多的量,才能够获得商业的收益。

自动驾驶汽车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类似技术战能够覆盖的场景我们要去考虑。从汽车就是具身智能或者人形机器人去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机器人的产业链、生态的布局和结构跟汽车的重叠度非常高。

特斯拉其实就特别典型,做完车以后做机器人,因为具身智能的技术跟现在自动驾驶里用到的端到端的技术,技术逻辑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单一大模型的计算,接收输入的传感器信号,直接输出的是指令信号。

但是具身智能可能处理的场景更多,比驾驶更多,所以它要更高的算力,但是从基础的技术的来讲,两者都是需要原生支持大模型有足够高的算力,能够处理多传感器的信号的融合,以及进行多场景的这种算法的加速,然后同时高效高性价比。

刘湘明:刚才也谈到了成本的压力降价潮,作为一个供应商,现在您的体感怎么样?怎么处理跟主机厂之间的关系?

杨宇欣:这个问题其实比较难回答,首先客户都是对的,但是像刚才我提到的,其实黑芝麻智能一直希望实现我们跟客户共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在实现我们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客户追求的价值。当然现在整个行业大家叫内卷也好,叫竞争激烈也好,确实是面临着非常多的生存压力。

不过,其实大家还在这个行业在勤勤恳恳的耕耘,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首先在全球局势下中国的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我们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在全球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同时也在中国这么广大的市场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化验证,还能把这些经验再带到全球市场去,未来的机会是非常大的,大家在坚持都是希望能够在随着整个市场行业的发展,能够未来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能取得商业的成功,我觉得在这上面这些方面只要在坚持的那都是英雄,但是我们都不是为了学雷锋,我们都是追求大家商业上的成功。

另外一点,我们的经验是一定要保持你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从技术创新,从产品和技术的优势来给客户带来价值,是我们始终坚持的。黑芝麻智能之前在自动驾驶上取得了一些先发的优势,也有机会先上市,也有一定沉淀和积累了,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去跟客户一起成长。

刘湘明:CES是一个国际化的大舞台,刚才你也谈到了国际化的问题,黑芝麻智能现在的客户基本上大多数都还是本土的车企,包括跨国车企在中国的业务。我很关心的就是你们在海外的业务现在有没有什么计划和进展?

杨宇欣:2024年我总结的汽车行业两个关键词就是内卷和出海。

我们也提到大家通过内卷修炼出来的本事,通过出海来换取更多的价值。黑芝麻也是在努力的去寻找更多的机会,一方面我们立足于中国市场,如果大家有机会去我们的展台看的话,我们在这个展台上也展示了我们跟全球最头部的一级供应商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包括了安波福、大陆等等,我们会通过国际化的合作伙伴一起来推进国际市场。

作为芯片公司生态非常重要,我们会通过这种生态合作的方式,大家一起形成合力去推动海外市场,我们现在也在积极的跟一些全球的头部的这些客户再进行沟通,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或者明年能够在这方面有个突破。

刘湘明:出海其实就是一个看着很美好,但是其实很残酷的一个市场,因为不管是说各个国家对于车规产品的功能认证,包括流程都千差万别,对于要在全球迅速铺开业务的主机厂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你认为国内的芯片厂商就怎么能够陪伴着这些合作伙伴出海去一起面对这些问题?

杨宇欣:首先肯定是要有足够强的技术实力,像我们的芯片也通过了很多欧洲的这些认证,能够给客户提供安全性可靠性的保证。

我觉得其实很重要一点,我总结下来几点,出海很重要的是要跟中国的车企和合作伙伴一起出海,大家的关系其实不是原来简简单单的上下游供应商的关系,更多的是技术伙伴来共同承担风险以及进行共同开拓的一个关系。

我们很多的这些技术的难题,是希望通过我们的能力能够帮客户一起解决。就像我们看中国的汽车产业之前,像日本韩国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大家都是一起来去共同去突破,然后形成这种商业的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一起去进行市场的突破,然后未来都有共同的收益,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当我们跟国内的这些车企在很多的这些全球市场得到证明之后,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也好,成本性价比优势也好也得到了市场验证之后,我们相信它是有商业选择的规律的,如果我们的东西好,自然会被更多的客户所选择。

刘湘明:现在像理想、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都公布了自己自研芯片的计划和进度,你怎么看这件事对黑芝麻智能这样芯片公司的影响?

杨宇欣:我个人过去也是在手机行业很多年,可以看手机行业做个类比,三星、华为、 Google都有自研芯片用于手机的产品,但实际上高通也好,联发科也好,都是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的,因为我们看到当这个产品在做,包括汽车或者什么样的产品做大量的市场的普及的时候,你的技术迭代速度,成本都是非常重要的点,我相信自研芯片对车企来讲,它需要阶段性的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差异化。

我们认为未来自动驾驶就像空调、座椅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而在标配的基础上,很多的行业标准会统一化,因为自动驾驶说白了,用户在乎的是什么?从a点到b点不用接管。既然大家不管是什么技术路线,什么供应商都要达到统一的衡量标准的时候,慢慢在市场成熟技术成熟的时候,标准化会程度会加剧。

虽然自动驾驶确实因为自己定义产品自己开发产品,形成的这种差异化的体验,能够阶段性的获得收益,但是长期来讲,如果差异化变小的时候,对车企来讲,它的投入就会转向新的能够带来更大差异化的方面。

所以在芯片这个角度,我觉得车企阶段性的自研芯片是完全合理的,但长期来讲,其实我们跟很多客户合作伙伴也表达说,其实大家没必要什么都自己做,因为即使是芯片里边可能60%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黑芝麻智能是非常灵活和开放的模式和心态,我们更希望把我们的优势和已经的投入来帮助来跟客户和车企的投入结合,大家已经找到一个最佳的商业化的路径。

我们也跟很多的客户在沟通,希望有机会借助我们在芯片方面的积累和优势,跟车企的在技术架构方面的优势互补,来去实现更高性价比的差异化。

刘湘明:想请你总结下,过去一年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供应链发生了哪些特别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黑芝麻智能这样的芯片厂商来说,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杨宇欣:我觉得产业链的变化其实特别有趣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都有很多的共通性,当一个行业发展的早期,相当于是竞争比较无序,供应商也很多,但是大家通过碰撞之后,一定会走向一个合理的有序。

过去一年汽车供应链变化大,其实我觉得可能是过了最早的一个无序发展和竞争期,大家通过碰撞后优势更明显,弱者被淘汰,市场开始走向有序。

就像10年前电动车或电池行业类似的发展,现在汽车智能化行业过去这几年变化蛮大的,就是在通过无序的碰撞竞争之后逐渐走向有序,像去年其实对智驾的产业链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或者分水岭的时期,很多创业多年的在这个领域的创业企业纷纷开始走向了资本市场上市等等,包括黑芝麻我们8月份上市,也很幸运成为中国智能汽车芯片的第一股。

通过这些年的积累,大家在进到一个更大的平台,面向一个更大的市场以及更大规模的资本。

这个之后,我们认为竞争仍然很激烈,但是它的供应商在变少,行业的竞争也从原来的无序会慢慢走向更有序的竞争。

刘湘明:前两天黄仁勋在CES的演讲引起轰动,我们也看到了他的野心。之前听说英伟达正在向车企推荐下一代智驾芯片产品Orin Y,并有意平替在售的Orin X,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杨宇欣:我觉得我们的行业始终都在面对着英伟达在技术方面的这种前沿的这种引领的局面。

做好自己很重要,大的行业趋势,我觉得无论是像英伟达这样的大公司,还是像黑芝麻智能这样的小公司,我们现在在智能汽车或者自动驾驶的行业上大家都有共识,无非是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取得行业里边应有的份额。我们很高兴看到像英伟达这样的巨头也开始向性价比的方向去迈进,我们在这个维度上已经卷了多年,所以我们相信黑芝麻智能,我们会有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取得自己的市场。

刘湘明:前几天看了香港报纸说有一个数字挺好玩的,说中国汽车现在用国产芯片的比例已经到了15%左右,所以也很难得有这么一个机会请教你一下,现在国产车规芯片在产品的这种核心竞争力比起来跟国外的产品现在还有哪些差距?

杨宇欣: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差距实际是成功经验和积累。因为中国的车规芯片这个赛道最多可能只有10年的时间,而我们面对的全球的这些车规芯片的巨头,可能有40、50年,最少30年的时间。汽车行业是特别看可靠性和成功经验的,所以在这方面包括黑芝麻智能在内的这些来自于中国的车规芯片厂商,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积累成功经验,从而带给客户更多信心的过程。

这方面首先其实确实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但是这个得益于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成熟的速度其实是比过去快了。过去两年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之前可能5年、8年的积累,这个也是我们这一代创业公司幸运的一点。我们希望抓住这样的优势,能够去更好的成长。

刘湘明:接着刚才的问题,那就意味着现在其实还是有85%的芯片供给是来自海外,现川普很快就上来了,就面临着非常大的地缘政治的压力,你觉得这个给中国车企带来的挑战大不大?

杨宇欣:肯定对车企的挑战大,因为抛开我们这个行业不说,我们能看到未来可能存在的一些贸易上的一些变化,关税壁垒等等,这肯定会大。这也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以车企为代表,整个产业链所面临的挑战。但这个总会发生,我觉得还是回到那话,要守住我们的本心和我们的核心优势,来面对不同的挑战。

今天有别的朋友在我们展台上也聊到,觉得我们可能跟别的不一样,因为他聊了很多国内的企业,觉得都还不太乐观,我们可能算在这里边算相对表现的乐观一点的,因为对我们来讲,可能不管你乐观还是悲观,你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你既然要面对它,可能用更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能够更好的去应对。

刘湘明:在2018年左右,电池占一辆电动汽车大部分的成本,大概在30%-35%,当时电子或者半导体只占25%-30%,今天整个成本来源中电子已经超过了电池。电池行业里出了像宁德这样的万亿公司,但在芯片上我们似乎没有看到一个像英伟达这样巨型的芯片公司出来,你认为中国会出现自己的英伟达吗?

杨宇欣:这个问题勾起了我过去二十年的回忆,因为我之前在手机行业,中国的手机行业经历了从原来的功能机到智能机时代,从所谓的山寨到成为全球最领先的几家之一整个完整的过程,但是唯一遗憾的是在手机和消费电子的蓬勃发发展,并没有在中国真正培养出一个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公司。

但是汽车的机会更好,为什么?因为手机或者消费电子的时代,中国的芯片设计或者半导体的行业积累还比较初级,还没有具备说跟全球这些巨头在技术和产品上竞争的机会。但是到了汽车时代,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芯片设计领域其实有很多的积累了,我们有全世界最优秀的芯片设计人才,然后最优秀的这种技术人员,我相信在技术和产品的储备上,我们是到了更合适的时机。

另外一个就是这个产业是不是给你了机会,我们认为汽车时代随着中国车企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的发展,是非常有机会成长出像宁德时代这样在全球有一定影响力和一定份额的汽车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希望往这个方向去发展。

汽车行业有个特点,无论是你看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这些汽车产业发展,都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特别是本土车企的快速的爆发会带来本土供应链的快速爆发,我们是希望借助这一次中国车企的崛起,能够去获得这样的机会。

刘湘明:为什么我们中国有这么强大的手机产业和手机的品牌,但是没有自己培养出一个能够跟规模匹配的芯片设计公司,你觉得到底哪出了问题?

杨宇欣:就像我刚才前面我提到一点,当大家共同去面对全球竞争的时候,是需要携手一起去解决问题的,最后真正形成我中有你这么一种合作的模式,但确实是因为手机早期中国的手机芯片企业还做不到,跟中国的手机企业一起去面对全球的挑战,互相支持,共同去推动践行技术发展的方向,那就变成了可能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当然我不是说中国的这些芯片企业不好,但是确实对于手机芯片企业来讲,遇到了这些问题。但是汽车就像我说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在行业发展的早期,我们已经有能力去跟中国车企紧密的合作,从产品定义到技术实现再到技术的发展方向,我们互相一起去定义方向,共同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个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这种合作的机会,从而能共同成长。

这可能跟手机时代最大的一个区别。

刘湘明:2024年黑芝麻智能上市了,特别值得恭喜的事情,我觉得对公司发展来说其实是进入到了一个可能从1-10甚至说从1-100的阶段,我很关心的就是2025年你们的计划和目标是什么?未来5-10年的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杨宇欣:黑芝麻智能作为智能汽车的计算芯片的供应商,首先还是要把自己的主航道进一步夯实,因为汽车行业智能化的技术迭代仍然非常快,我们仍需要投入巨大的力量去跟上这种发展的节奏,甚至在某些角度去引领发展。

未来5-10年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还会坚持,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说更多的嫁接于汽车产业链以上的机会,比如低空经济、机器人,他们的快速发展都是嫁接在汽车产业链之上的。我们的芯片适合这些场景,我们也在保证主航道发展的同时,去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

当然这个行业还处于早期。今天跟很多的客户沟通,我们觉得现在机器人也好,具身智能也好,这个行业就像2016、2017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大家非常有热情,非常多的资源投入,技术在快速的发展,但仍然是相对发散,还没有进行收敛的阶段。

这个时候我们肯定需要紧密的跟进,不能掉队,同时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在技术上的发展,走到大家共同认可的一个技术方向,我们也能保持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个地位。

(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