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研究周报:盈利定价权重或提升,基本面对长债仍有支撑
财经
财经 > 正文
站内

机构研究周报:盈利定价权重或提升,基本面对长债仍有支撑

华泰柏瑞基金称,短期A股市场催化可能有所减轻,临近4月财报季盈利定价权重可能提升。博时基金认为,预计后续外需可能面临回落的压力,基本面格局对长债仍构成支撑。

一、权益市场

1.中泰证券:聚焦小市值科技股

中泰证券认为,看好小市值风格的持续性,市场可能的调整过程中,更建议聚焦小市值科技。区别于科技龙头面临的海外对标与国内经济约束,小市值科技股有望受益于龙头资本开支和地方新质生产力投资,产业链逻辑下,年内有望释放业绩弹性。如果科技行情短期内有所松动,股息资产预计较为受益。

2.国海证券:金融与科技或是指数冲关受益方向

国海证券二季度投资策略认为,参考1999年"519"、2014年底、2020年中指数冲关的演绎,需要具备政策、货币或者基本面强复苏三者至少其一,站稳3400点并向上突破并非易事,年中中美货币共振宽松的概率较大,金融和科技可能是指数冲关最受益的方向,在此之前是成长优于金融、消费好于周期的格局。

3.华泰柏瑞基金:盈利定价权重或提升

华泰柏瑞基金称,展望后市,短期A股市场催化可能有所减轻,临近4月财报季盈利定价权重可能提升。随着国内货币及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盈利修复或将逐步体现。3月至今复工数据显示经济环比改善,DeepSeek彰显中国科技行业的持续进步。后续国内政策驱动下,上市公司盈利或仍有回升潜力,新兴成长类资产关注度有望提升,若利率水平持续下行则红利现金流板块同样有望受益。

图片

二、行业研究

1.汇添富基金:消费估值修复仍值得期待

汇添富基金认为,消费的反转预期或许更多来源于政策呵护,在外循环由于国际形势受阻的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被反复提及。从去年以来,真金白银的政策多次释放: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央行预计每年可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今年两会公布3000亿元特别国债,继续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多地公布生育补贴政策,其中呼和浩特市生育三孩,最多可获10万元补贴。

2.银华基金:AI赋能创新药,重塑研发新生态

银华基金表示,AI 技术在创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正逐步重塑整个制药行业的研发生态。随着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不断应用,越来越多的AI设计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达到13.8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9.94亿美元,2021-2026年复合增速(CAGR)将达到30.47%。

3.中庚基金:多重利好共振,医药领涨

中庚基金认为,当周医药板块领涨,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创新药分子具备全球竞争力,出海交易频现;另一方面,从政策端来看,国内创新药产业链政策支持和集采政策优化等支持生物医药产品发展;此外,公司层面,近期港股biotech公司年报发表及更新进一步提升市场认可度。

计算机板块领跌,主因阿里巴巴蔡崇信对数据中心建设泡沫的警示,叠加高盛将2025年AI服务器出货量预测由3.1万台下调至1.9万台,直接冲击算力租赁、通信服务等核心赛道逻辑。市场开始质疑企业资本开支的持续性,此前依赖远期贴现的估值模型面临重估。

图片

三、宏观与固收

1.鹏华基金:经济仍处在弱复苏趋势中

鹏华基金刘涛指出,展望2025年,国内经济仍处在弱复苏趋势中,地产仍在震荡寻底过程中,海外不稳定的贸易政策可能拖累全年出口;货币政策方面,预计流动性会延续往年均衡宽松的趋势;财政力度预计超过往年,但地方化债背景下,基建增速大幅上升的概率较低,基本面环境对于债市较为友善。

2.博时基金:基本面对长债仍有支撑

博时基金认为,对于长债而言,目前我国房地产修复的速度相对偏慢,而1-2月贸易数据显示关税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预计后续外需可能面临回落的压力,基本面格局对长债仍构成支撑。如果二季度央行进一步放松,短端利率下行也会为长端打开更多空间,仍可关注超长债的配置价值。

3.中金公司:长端利率或呈窄幅波动

中金公司称,MLF时隔8个月重启净投放,向市场利率靠拢有助降低资金成本,释放了边际放松的信号,这或许意味着短期降准的概率下降,央行放量降价的信号较为克制。同时美式招标标志着MLF政策利率属性的退出。3月中旬以来流动性的边际放松已带动长端收益率稳中有降,但克制的放松信号叠加基本面触底回温,或意味着短期内长端利率呈现窄幅波动。

四、资产配置

1.国联民生证券:震荡格局下杠铃形配置

国联民生证券投顾品牌大方向认为,随着四月临近,市场短期仍将围绕政策预期与基本面表现反复拉锯,震荡格局或延续。从政策端来看,近期央行连续释放"降低融资成本"信号,市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仍在。若后续特朗普关税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修复。

操作上建议均衡配置,关注估值合理、基本面稳健且具政策催化预期的板块,回避高位题材补跌风险。行业推荐:建议杠铃形配置,一端继续配置科技/顺周期方向,另一端长期配置红利方向。

[责任编辑:秦沛洁 PF207]

推荐8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