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数科联合贷款利率高至36% 助贷机构成促消费的“堵点”
站内

58数科联合贷款利率高至36% 助贷机构成促消费的“堵点”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今年3月中旬,消费金融市场迎来重磅利好政策,先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随后,国家金融总局再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宣布个人消费贷款额度最高提至50万元、期限最长延至7年。这一举措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宽松”的消费贷政策。

在政策指引下,商业银行积极跟进落实,部分银行的消费贷利率降至“2”字出头,且还在不断下探。业内专家认为,在居民消费意愿仍待提升的情况下,银行开展消费贷利率下降,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消费成本,服务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不过,由于部分金融机构消费贷放发渠道以互联网助贷平台为主,终端消费者贷款利率下降并不明显,部分消费贷产品利率甚至高达36%,成为促消费的“堵点”。

据开甲财经报道,58同城旗下58好借年化利率显示为36%,放款机构包括中银消金、五八小贷、中关村银行、兰州银行、长银消金、廊坊银行、中原消金、新网银行、中信消金、客商银行等。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58数科利率虚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如此之高的利率,主要是由助贷机构巧令名目收费所致,还有融担公司、保险公司等增信服务机构以自身提供金融服务为由,各自收取服务费,商业银行也未将该等费用计入贷款产品的综合融资成本中,导致借款人的实际利率超过24%的法律规定上线。

比如在58好借上,一笔6000元的借款,分12期还款,每月偿还601.58元,总息费1227.91元(其中利息507.9元,担保服务费302.4元,咨询服务费417.6元),年化资金成本(单利)35.82%的贷款,利息只占总资金成本的41.4%,咨询费和担保费反而占了大头。

另有消费者投诉称,其在2024年8月28日借款2500元,2024年11月28日借款5000元,显示利率为36%,又额外收取担保费咨询费,年利率严重超出国家规定利率,两笔借款共收取215.25的担保费咨询费。

诸如咨询费、担保费之类的收费项目,虽然和利息分开计算,但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承担,而这些费用则以收益的形式进了助贷机构的口袋。

58数科的助贷引流服务由长沙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由重庆满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其中,重庆满溢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是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控制的企业。

除了58好借之外,58数科还有房抵贷、车抵贷等业务,合作机构包括新疆万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易鑫旗下)、新网银行等8家机构。2023年2月,58数科联合重庆满溢融担、五八小贷、蓝海银行、中关村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58小微贷”,为58同城业务生态上下游小微商家提供金融服务。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联合助贷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虽然有利于获客,但是高昂的贷款利率对于促进消费于事无补,只是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实际是,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该问题。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其中明确,银行应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不得与名单外的机构开展互联网助贷业务合作。

该《通知》还提到,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同时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通知》明确提出,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提高费率,以往通过“双融担”模式,将综合利率推高至36%的操作,可能被认定为违规。(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消费贷利率乱象与监管破局** 政策端近期密集出台消费金融刺激措施,旨在通过信贷宽松激活内需,但市场执行层面出现显著分化:银行系消费贷利率已降至3%以下,而部分互联网助贷平台通过拆分“担保费”“咨询费”等名目,将综合成本推高至36%的法定红线,严重背离政策初衷。 **核心矛盾在于利益链分层**:助贷平台与关联融担公司通过服务费模式转移利润,银行则因获客依赖默许变相高息,形成“银行低利率+平台高收费”的畸形结构。这不仅削弱消费刺激效果,更加剧金融消费者负担。 监管新规直击痛点,要求将增信费用纳入综合成本并禁止变相收费,有望打破灰色套利空间。未来,银行需强化自主风控能力,减少对高成本助贷的依赖;平台则需转向合规的科技赋能模式,而非依赖息差分成。唯有理顺资金成本传导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促消费”与“防风险”的平衡。 (298字)

58数科联合贷款利率高至36% 助贷机构成促消费的“堵点”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