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经新闻 > 评论 > 正文 |
|
美国贸易政策言行不一在于布什政府的哲学与其实践矛盾
从美国全球性贸易政策倾向来看,近年出现一些奇怪的动向,这就是布什政府的哲学与其实践的矛盾。大家知道布什政府从来标榜自己信奉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2003年初其贸易代表甚至提出“全球(各国)零关税”主张,看上去比古今各国所有人在自由贸易政策上都走得更远。而在实际对外贸易政策上,布什政府往往采取了一些与自由贸易原则不吻合的做法。对这种反差应如何看呢?
这种言行不一的原因与国内政治体制和现任行政当局的特点有关。政治体制上,美国是一个内部各地区、各行业利益群体的复杂集合体,而且这些利益群体的要求、呼声往往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政治反映。一些行业、地区的经济一旦受到或可能受到进口冲击,其代表人通常会尽可能多地要求联邦政府给自己予贸易政策上的保护(一个间接原因是它们难以要求政府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给予自己以同等效力的保护或倾斜待遇)。既然国外公众不能对美国政治产生直接影响,美国政治家们就免不了要拿国外经济“开刀”,拿贸易“开刀”。贸易政策由此成了国内政治较量中的一种易用工具。这种倾向,昨天有,今天有,明天还会继续有。自由贸易基本原则在这种环境中之所以幸存下来,主要归功于国内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在一个产业部门(例如钢铁)可能受益于保护贸易政策的同时,国内经济中还存在别的相关部门(例如汽车制造)会受害于(钢铁)贸易保护政策。这种产业结构关系从根本上制约了贸易政策的走势。
但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也会使来自特定产业部门的保护主义呼声频繁地出现,给该国的贸易政策决策带来较多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产业间的起落总是免不了的。在一个相对多样化和规模大致均等的产业结构中,各个产业都有着自己的社会和政治影响力。而且,各个产业的地区分布是互不一致的。某个时点上,一个看上去是小的产业部门也可能有较大的政治影响。例如在一个选票源地区,一个从全国看来是小产业部门却可能对当地的选票走势有着重大影响,而当地的选票倾向却可能对全国选举结果产生重要边际影响。换言之,美国的联邦政府在某些时候会屈服于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压力,采取一些措施来迎合他们的要求。这就会使得贸易保护政策本身具有一些不稳定性、不连续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偶然性。
就布什行政当局而言,美国内不少人士认为,这个当局中有人与某些行业有利益纠葛,其国内经济政策在一些领域中很不公平。面对这种责难,布什当局总会做出一些姿态。很有可能,正是出于这方面的一些考虑,布什当局时不时拿贸易政策“开刀”。在贸易政策上做文章,实际上就是通过另外一种形式来弥补自己在国内政治形象不佳的问题。如果情况是这样,这不意味着美国贸易政策现在有了根本性转变,而只能说实际上是为了某些国内顾虑而牺牲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原则性。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推测说,既然当地拥有众多的制造业和各种各样的产业部门,今后美国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纠纷,只可能有增无减。
除了非贸易非经济因素,贸易摩擦中的确还有一些贸易本身的因素。例如,目前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中美贸易中美方逆差,等等。贸易逆差的存在,客观上使一些人认为,既然美国为别国提供了巨大市场,它在贸易谈判中就握有较多的“牌”,因为别国对本国的经济依赖大于本国对别国的经济依赖。这种看法和心理,1980年代以来越来越突出。以前主要表现在美日贸易关系上,后来日益扩展到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关系,近年中也不时表现在中美贸易关系上。国际经济社会中“老大”有一些想当然的念头,其实不奇怪。老二、老三、老四等等联合起来,老大想当然的念头便不得不减少许多。
作者:
贺力平
编辑:
liaosm
|
Google提供的广告 |